高 婷
(1.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西安 710062;2.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西安 710062)
2019年12月3日世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poment,簡稱OECD)公布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項目(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測試結果。PISA2018全世界有79個國家和地區(qū)共60萬15.3—16.2歲的學生參與測試,我國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組成中國內地聯(lián)合體參與本次測試。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數學、科學平均分分別為555分、591分和590分,三項關鍵素養(yǎng)均居參測國家(地區(qū))第一,遠高于OECD參測國家(地區(qū))平均水平。我國四省市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比例為25.2%,也是世界第一[1]。
PISA是由世界經濟與合作發(fā)展組織發(fā)起的教育評估監(jiān)測項目,2000年首次發(fā)起,每三年舉行一輪,到2018年已舉辦七輪。PISA測試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內容和知識的評估,還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在陌生場景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測評[2]。PISA測試也包括對學生、教師和學校背景信息的調查,我們透過這些背景信息的調查又可以讀懂什么呢?
1.中國四省市學生社會經濟情況與學生成績呈正相關
PISA2018對學生的社會經濟情況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發(fā)現在我國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四省市中,社會經濟情況最好的10%學生學業(yè)成績非常高,遠高出社會經濟情況差的學生。同時,我國四省市還存在明顯的校際不均衡現象,四省市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校際差異比為42.0%,按照差異比由大到小排列,我國居參測國家(地區(qū))第6位[3]。這里的第6位反映了我國校際差異明顯的問題,學生處在社會經濟情況好的家庭就會有機會選擇教學水平和教師素養(yǎng)高的學校,學生的學業(yè)平均水平就會更高。我國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四省市學生社會經濟情況和學生學業(yè)成績明顯呈現正相關的情況。
2.相同成績情況下中國四省市學生每周學習時間更長
我國四省市學生每周的在校學習時間長達31.8小時,比PISA2018成績排名第7名的芬蘭每周多20多個小時,比鄰國日本多10多個小時。按照每周學習時間由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我國四省市排在第4位。在單項學習時間方面,按照每周學習時間由長到短排序,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數學、科學每周學習時間為4.6小時、5.0小時和5.5小時,在參測國家和地區(qū)排名為第7位、第8名和第3名[4]。按學生在單位時間獲得成績進行計算,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數學、科學方面的學習效率為每小時119.8分、118.0分和107.7分,在OECD參測國家(地區(qū))中排名靠后,分別是閱讀44名、數學46名、科學54名。我們在單位學習時間獲得的學習效率不高。
3.中國四省市學生閱讀素養(yǎng)方面并沒有表現明顯優(yōu)勢
PISA2018閱讀素養(yǎng)問卷調查顯示,我國四省市學生的閱讀興趣指數達0.97,在參測國家(地區(qū))中排名第一。測試數據顯示,我國四省區(qū)75.7%的學生喜歡與同伴談論書籍,四省市學生的83.1%認為閱讀是自己最喜歡的愛好之一。同時,我國四省市閱讀雜志、漫畫、小說類書籍頻率高于參測國家(地區(qū))平均水平。PISA2018取消了“紙質”文本的限制,但參測國家(地區(qū))仍然普遍認為,不包括教科書、雜志等的家庭藏書量,是衡量學生閱讀習慣的有效指標。以家庭藏書量為指標參考,我國四省市的家庭藏書量在100本以上的比例為36%,與中國香港27%、中國澳門29%相比,我國四省市與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家庭藏書水平相差不遠,但與高學業(yè)水平表現的西方國家40%—43%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4]。
透過上面的數據信息不難發(fā)現,我們要樹立教育自信和自強的信念。今天的中國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我們以“壓倒性”的大比分在PISA2018中獲得了三項測評結果均為世界第一的好成績。在自信與驕傲的同時,我們依然會仔細分析我國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供精準、有效的策略。
PISA2018三項素養(yǎng)奪冠是從國際教育評估視角對中國基礎教育的一次“體檢”,且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樹立教育自信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我們也要冷靜看待三科奪冠,看到PISA測試不能檢測的素養(yǎng),看到我們教育過程的短板,看到我國其他省區(qū)教育質量、教學方式和教師素質不均衡的現象[5]。
1.中國四省市貧富差距影響教育公平問題嚴重
PISA2018數據顯示,我國四省市社會經濟情況好的10%學生學習成績明顯優(yōu)于社會經濟情況不好的學生,學生“校際差距”非常明顯。參與PISA測試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代表我國經濟和教育最發(fā)達的省市,我們發(fā)現這四個省市都存在明顯的因貧富差距而引起的教育不公平和學業(yè)水平校際差距明顯的情況。據此,我們可以推想,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國各省區(qū)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明顯的差異,東部省區(qū)與西部省區(qū)存在明顯的經濟發(fā)展和教育水平不均衡現象,我國整體的因貧富差距而引起的教育不均衡現象也會非常明顯。因此,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存在明顯的省際、校際教育不均衡現象,并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2.中國四省市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學習幸福感較低
透過PISA2018學業(yè)測試和問卷調查,發(fā)現我國四省市學生每周在校課堂學習時間高達31.8小時,按在校課堂學習時間由長到短排序,我國四省市排第4位。四省市學生每周的所有學習時間之和為57小時,OECD的平均值是44小時。PISA測試將單位時間獲得的成績按效率由高到低排序,我國四省市分別是閱讀44名、數學46名、科學54名。與西方高學業(yè)水平的國家相比,我國四省市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按學生在校歸屬感和滿意度由高到低排序,我國四省市全球排名61位。15歲左右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學習壓力,給學生造成了歸屬感和滿意度的危機。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降低學生課業(yè)負擔,努力化解學生在校歸屬感和滿意度危機的問題。
3.未來PISA閱讀測試重視考查學生審辯式閱讀能力
PISA2018將閱讀素養(yǎng)重新界定為:為了達到個人目標,增長知識和潛能以及參與社會,而對文本的理解、使用、評價、反思和參與的能力。比較PISA2009與PISA2018對閱讀素養(yǎng)的定義,PISA2018將原本的“紙質本文”改為“文本”,認可了信息時代電子閱讀的重要性。增加了“評價”一詞,將學生的閱讀活動引向高階思維。受到“應試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我國學生的閱讀存在“唯信經典”的傳統(tǒng)解讀問題。未來我們應關注學生高階思維閱讀,如深度閱讀、可視化閱讀、表格式筆記和批判式閱讀(審辯式閱讀)。我國學者謝小慶提出審辯式思維:理解、分析、評價、推論、闡釋和自我調整。審辯式思維閱讀正好暗合PISA2018閱讀素養(yǎng)的要求,為PISA2021新增考查“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供“階梯式”幫助。
新中國成立71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好成績,我們應該引以為傲,同時應該總結基礎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并發(fā)揚光大。我們需要深入思考PISA測評數據背后的教育問題,如省際、校際教育不均衡現象;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和學習幸福感低的問題;關注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的思維訓練問題。
我國內地參與了四次PISA測試,2009年和2012年我國選取了上海市作為抽樣地區(qū),兩次取得“世界第一”。2015年選取了北京—上?!K—廣東四省市作為抽樣地區(qū),取得第十名的成績。2018年選取了北京—上?!K—浙江四省市作為抽樣地區(qū),又獲得“世界第一”。九年時間,四次PISA測試,中國基礎教育國際領先不容置疑。
1.保持儒家文化優(yōu)勢,重視提升教師素養(yǎng)
PISA2018的測試結果顯示,排名前五名的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是中國北京—上?!K—浙江四省市、新加坡、中國澳門、中國香港和愛沙尼亞。前五名的國家和地區(qū)中,亞洲占四個。大多數亞洲國家(地區(qū))深受我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重視學生學業(yè)成就。但我們的文化優(yōu)勢并不起決定作用,像芬蘭、加拿大這樣并不受儒學文化影響的國家,學生的PISA測試仍然保持優(yōu)勢。我們應在傳統(tǒng)儒家文化優(yōu)勢的前提下,不斷思考我們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縮短省際、校際差距,提升教師素養(yǎng)非常重要。PISA2018數據顯示,我國擁有碩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和7.68%,擁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0.15%,處于參測國家(地區(qū))靠后位置。吸引更多高學歷人才加入教師行業(yè),加強教師職后培訓,將是未來縮短教育不公平的有效措施。
2.重視改變教學方式,深度推進減負增效
PISA2018我國四省市學生表現出色,但學習時間卻非常長,依據單位時間獲得的分數來進行評價,可判定我國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高。如何實現減負增效,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是當前必須考慮的問題。許多不了解我國的西方國家仍然片面認為,我國依然采用“滿堂灌、填鴨式和題海戰(zhàn)術”的機械教學方式,但實際上我國的教育方式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當然我們不會摒棄傳統(tǒng)儒學教育思想中“溫故知新、學而時習” 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近年來,我國在研究“有效教育、高效課堂、翻轉課堂和慕課”等先進教學理論方面已取得突出進展,也有“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楊思中學教學模式、衡水中學教學模式”等實踐成果。我們將在改變教學方式、推進“減負增效”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3.閱讀推廣刻不容緩,關注閱讀思維訓練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該文件聚焦教育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zhàn)略任務,其中第六項是提升一流人才培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而PISA2021年的測評就新增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可見,不管是我國還是國際社會,都已認識到創(chuàng)新思維已成為未來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單靠課堂教學或一個學科是不容易實現的,但閱讀與思維卻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閱讀的過程同時也是思維的過程,閱讀與思維一體兩面,所有學科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閱讀素養(yǎng)的支持。關注審辯式思維閱讀、高階思維閱讀,讓閱讀教學建立在學生思維發(fā)展、進步的基礎上,基于思維訓練的閱讀推廣教學刻不容緩。
PISA是以國際視角來審視中國基礎教育的,就像是給我們的基礎教育作了一次全面的“體檢”。透過“教育體檢報告”,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中國在經濟發(fā)展、騰飛的同時,基礎教育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與提升。當然,“教育體檢報告單”中也為我們呈現出一些問題,引發(fā)我們的思考,進而指引我們不斷地進步和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