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雙男 劉鴻凌
2019年12月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在全球流行,目前累計確診患者超過3 000萬,死亡人數(shù)超過94萬,臨床上尚無有效疫苗[1-2]。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政策主要聚焦于COVID-19疫苗的研究,有可能忽略其他病毒疫苗的接種覆蓋率[3]。疫苗預防疾病性價比高,小兒麻痹癥、麻疹、白喉、黃熱病和百日咳等傳染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均與疫苗接種有關,大規(guī)模接種可使人群受益。
目前全球HBV感染人數(shù)約2.51億。疫苗對控制HBV流行效果顯著,5歲以下兒童HBsAg陽性率已不足2%[3-4]。據(jù)估計,到2030年,嬰兒和新生兒HBV疫苗接種在未來將避免2.11億人死亡。多數(shù)國家實施HBV疫苗計劃已超20年,全球疫苗聯(lián)盟Gavi為76個資源有限國家提供了支持。2021年起,Gavi將補充資金,增加嬰兒出生時HBV疫苗接種,大大增加嬰兒接種率(2015年僅為38%)[2,5-7]。當前HBV疫苗建議接種3次(0、1、6月),由于時間跨度長,容易接種不全導致失敗。新的2劑疫苗已被批準用于成人,增加高風險人群完整接種率[5]。
疫苗的價值因覆蓋率較低而受影響。2019年,WHO將“疫苗猶豫征”(定義為可以接種,但延遲接受或拒絕)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2,8]。近年來麻疹等傳染病的再次流行,使人們重新審視疫苗的使用。
人群對HBV疫苗信心不足可能與其覆蓋率較低有關。普遍接種仍存在許多障礙,在中、低收入國家尤為明顯。總體而言,低收入國家HBV感染率是高收入國家的7.4倍[1,9]。需關注的是,出生時HBV疫苗覆蓋率低,主要與擔心經(jīng)濟負擔、后勤保障不足和醫(yī)療保健服務資金短缺等有關。除了在保持疫苗接種率方面會遇到挑戰(zhàn),全球傳染病暴發(fā)也嚴重影響常規(guī)疫苗接種。最近研究顯示:COVID-19流行影響HIV、結(jié)核和瘧疾的防控。在COVID-19流行期間,保持兒童和出生時HBV疫苗接種率,對實現(xiàn)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至關重要。一項研究推測,如果新生兒和兒童疫苗接種率下降,先期取得的成果將前功盡棄,并延緩該國母嬰HBV傳播的消除[10-11]。
盡管如此,COVID流行為加強疫苗研發(fā)和推廣使用提供了重要契機。當前已有約80個COVID-19候選疫苗處于探索或臨床試驗階段[1,12]。盡管有人對其療效、安全性和研發(fā)時間持懷疑態(tài)度,但現(xiàn)在肯定是最適時機。另外,今年是根除天花40周年,也進一步證明疫苗可有效預防傳染病,公眾應盡早接種。為將這種勢頭用于消除HBV感染,臨床醫(yī)生、政策制定者、社區(qū)負責人等必須加強相關知識宣傳,接種HBV疫苗可預防HBV感染,減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但在無臨床治愈方法的情況下,我們應繼續(xù)保持HBV疫苗高接種率和增加高流行區(qū)(東南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等)出生嬰兒接種劑量,加強與醫(yī)療保健人員、公眾合作,消除人群對疫苗的猶豫和恐懼,保證控制HBV感染最有效工具的順利推廣[12-13]。
盡管COVID-19流行可能帶來衛(wèi)生系統(tǒng)癱瘓、關注分散和捐助資金減少等影響,但也向全世界宣告國際合作、團結(jié)和新技術應對傳染病的重要性,更是重新努力實現(xiàn)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的起點[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