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維英
(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林業(yè)局第一中學 黑龍江 巴彥 151801)
教育教學完成立德樹人目標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對于學生行為有較大的影響。青少年犯罪年齡越來越低齡化,而且發(fā)生率在不斷增長,這引起了社會和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初中生犯罪或者出現(xiàn)行為偏差,最為主要還是心理出現(xiàn)問題,從而導致其作出一些錯誤行為?;诖?,初中教育教學應在文化知識教育同時,加強心理引導,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促使其人格健全,這樣才能培育出完整的人。班主任依照要求,對學生進行直接管理,平時與其接觸和互動最多,對學生更為了解,為有效實施這項教育創(chuàng)造機會。故而,平時工作中應依據(jù)初中生特點,科學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心理品質。
班主任與一般任課教師相比,除了要完成課程教學,還多了一個職責,那就是班級管理。這個過程中既要關注班級中所有學生文化課學習情況,還要發(fā)揮這項工作優(yōu)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輔助初中教育實現(xiàn)育人目標。首先,班主任必須保證自身有一個健康心理,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以良好的狀態(tài)開展工作,不將個人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1]。平時教學和管理中,情緒穩(wěn)定,真心愛護學生,不隨意體罰和辱罵,避免對其進行人身攻擊。
班主任工作中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無形中對其產(chǎn)生正面影響。班主任除了要提升課程教學水平,并要強化育人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如此重要,班主任如果缺乏這個方面專業(yè)素養(yǎng),很難做好心理教育。故而,應當在平時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掌握心理引導與教育技巧。結合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尊重個體在這個方面差異化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高教育有效性。
2.1 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改變說教的方法,而應潛移默化去影響學生,讓其在親身體驗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引導作用,并協(xié)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個需要建立在足夠了解學生基礎上,班主任平時多與私下進行互動交流,結合學生表現(xiàn)以及各科教師反饋,分析每個學生個性,評價其心理狀況[2]。針對普遍性心理問題,采用集體引導的辦法,效率會更高。班主任找一些與學生心理問題契合的教育視頻,組織其觀看。引入真實案例,比如少年犯真實事例,使其分析這些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并說說如何去預防和解決。這樣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是主體,也樂于參加,積極交流中形成正確認知,同時也能從中意識到自身不足,然后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有效解決心理問題。
2.2 個別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則要因材施教。先要取得學生信任,緊接著與其平等交流,了解心中想法,以及內(nèi)心存在困擾,運用心理學知識與引導技巧,化解學生問題。班主任也可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不斷對其完善,尋求與學校心理咨詢師專業(yè)人員合作,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獲取最大成果。組織心理健康主題講座,學生在其中要探討,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清楚知道心理問題誘因,在生活中有意識去規(guī)避。班級中舉辦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動,最好能夠陶冶情操,使其互幫互助,建立和諧班級氛圍,使得學生互幫互助,形成集體榮譽感,釋放個性,這些都有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
2.3 深化家校合作。班主任工作中要促進家校合作,班級管理中多和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學生一部分心理問題是由家庭引起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明確這個,加強與家庭合作。班主任在接手班級時要通過檔案,以及積極開展家訪,或者與學生家長進行電話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然后分析其心理問題形成復雜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班主任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異常,比如行為、情緒等,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家里最近是否有什么變化,或者是學生在家里的情況,以便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避免其出現(xiàn)錯誤行為,或者作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能舉動[3]。
班主任通過家長群,推薦一些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文章,或者是傳授技巧,促進家長這個方面水平提升,家校各自發(fā)揮心理健康方面優(yōu)勢,培養(yǎng)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人才。班級中設立知心信箱,每周組織心理健康活動,傳授其疏導情緒的方法,比如聽音樂、把心事寫到紙條上、大聲吶喊等,使不良情緒有疏散口,進而起到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效果。無論是家長還是班主任,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學會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理解其心理,深究原因,拉近彼此距離,學生防備心會降低,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被接受。
綜上所述,初中教育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而班主任是這項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應改變單一方法,通過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確保教育形式多樣化、深化家校合作等,使得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同時,具備健康心理,促進其完整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