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
金屬的質地十分堅硬,但是從雕塑造型的角度來看,金屬材質卻顯得十分隨和。不論是嚴謹還是隨意的形體,都可用金屬鑄造表示,一些在設計上較為復雜并且落地基礎較小的造型都可用金屬鑄造來表示,所以金屬也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率且準確性較高的造型材質。金屬可長時間存放且持久性較好。本文主要對金屬雕塑材質以及其造型特征進行研究分析,現闡述如下。
相較于玉石、木頭以及石材等材質來說,金屬有著高貴典雅以及端莊穩(wěn)重的造型特性,并且在金屬鑄造上有著較大限度的創(chuàng)作自由。雕塑家利用金屬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能夠使一些大尺寸并且復雜的形體得以長久地保留下去,盡管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也不會腐朽,反而更具滄桑感和歷史感,其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一直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追捧。例如,我國漢代的馬踏飛燕,以及西周的牛尊等歷史文物,落地面積都較小,且需要支撐大體量,除了金屬鑄造的方式之外,其他材質都無法實現。
在所有的材質當中,金屬屬于較為持久的雕塑材料,我國出土的大量商代青銅器以及大型金屬作品都充分表明了金屬的這一特性。金屬可保存數百年乃至上千年,這足以證明金屬材質的耐久性能。
金屬材質的類型主要分為青銅鑄造以及鑄鐵、鑄鋼、鑄不銹鋼、鍛不銹鋼板等類型。我國在夏代的青銅鑄造業(yè)就已經具備了一定規(guī)模,而到了商代以及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業(yè)更是發(fā)展到了巔峰。春秋戰(zhàn)國時代產生了許多新工藝,如鑲嵌紅銅玉石金屬鑄造工藝,使銅器鑄造工藝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1]。我國古代所生產的鑄鐵雕塑,大部分都屬于宮殿或寺廟所有。鑄鐵和鑄銅在工藝上有許多的共性,但是由于兩種金屬的特性不一樣,所以鑄鐵的造型較鑄銅來說更為粗獷。鑄鐵雕塑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洗禮,其造型和圖案并未受到損壞,反而增添了歷史的濃厚感。鑄鋼主要分為鑄造碳鋼、鑄造低合金鋼和鑄造特種鋼三種類別,碳鋼鍛造與鑄鐵的特征有著許多共性,且在當代鑄鋼的雕塑也多采用碳鋼鑄造,隨著鑄鋼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外雕塑家也采用此技術進行金屬雕塑的創(chuàng)作。
不銹鋼材質是一種現代材質,在當今的雕塑創(chuàng)作當中,也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金屬創(chuàng)作材料。在進入21世紀之后,鍛打雕塑技術得到了發(fā)展。因為不銹鋼板具有快速焊接和任意制作的特點,可進行大型戶外雕塑的設計,并且設計成的金屬雕塑作品具有輕便以及堅固的特點,所以深受雕塑家們的喜愛。例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以及著名的《工農和集體農莊莊園》等作品,都是由不銹鋼材質鍛造的,其均具有體型大且造型復雜的特征,而在材質上,也只有鍛打金屬才能夠進行巨型雕塑的創(chuàng)造和設計。
利用青銅材料進行雕塑作品的鑄造,能夠隨意切換各種造型,使作品透露出獨有的色彩和肌理;鑄鐵和鑄鋼有不一樣的特色,鑄鐵主要表現為淳樸自然的特征,而鑄鋼在淳樸中還透露著強悍和睿智;通過現代科技的處理,可以將金屬板直接鍛打為光滑的表面以及弧形;將不銹鋼材料進行拋光處理之后,在不同的角度,可使其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和光澤度,就如同放置了許多有著不同角度的鏡子。不同材質的金屬有著不一樣的特性,在進行金屬雕塑創(chuàng)作時,應該根據各種材料的特性進行造型的設計。
在現代藝術發(fā)展背景之下,色彩成了金屬雕塑最為重要的造型元素,其突破了色彩單一的傳統(tǒng)雕塑處理方法[2]?,F代雕塑家通常會利用金屬材質本身的顏色進行作品創(chuàng)造,或者是在雕塑的表面噴涂符合創(chuàng)作的色彩,讓色彩成為作品最為重要的表現言語。在金屬雕塑創(chuàng)作時,應該將色彩精心搭配,使其造型表現得更有張力。雕塑藝術是一種人類精神的物質外化,其色彩的搭配以及形體展示和空間構成,都為人類傳遞著一種特定的信息,所以由色彩而展現出來的心理效應,應該與形體以及空間設計表達的精神內涵高度一致。色彩的有效變化和產生的心理效應會在無形之中改變金屬的自然屬性,使其產生特定的感受。例如,金屬雕塑作品《和諧,凝聚,騰飛》就充分利用金屬的色彩感,騰空而起的雕塑既沖擊了欣賞者的視覺感受,明亮的顏色又與周圍的都市色彩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帶給欣賞者視覺沖擊的同時,又加強了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
《和諧,凝聚,騰飛》
不同材質的金屬雕塑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光澤效果,不僅使雕塑本身的外觀得到了豐富,也會使材質本身更加具有可讀性,經過拋光之后的鑄銅,表面會顯得更加光滑細膩,并且對光的反應也更加敏捷,雕塑本身的色彩與光點相互輝映,從而產生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鑄鐵以及鑄鋼的特性較為渾樸粗獷,對于光的反射較弱,而經過打磨之后,再輔以蠟以及清漆進行封閉處理,會產生一定的光感。在所有金屬材質中,對光的反射程度最高的則為不銹鋼,利用不銹鋼進行鍛打和鑄造的雕塑,可進行拋光或者亞光處理,拋光后的雕塑作品會如同鏡子一般,而未進行拋光的作品會呈現亞光狀態(tài)。例如,作品《大地回春》以金屬的自然色構成了類似于自然生長的枝干,枝干上的蜻蜓和昆蟲都經過了拋光處理,從而與近似枯萎的枝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好地詮釋了大地回春的主題。
在現代藝術之中,利用金屬材質進行雕塑處理,可充分借助高科技手段使金屬雕塑作品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例如,不銹鋼材質的雕塑作品,在經過高度的拋光操作之后,其造型表面會產生特定的影像,從而消除由于大面積以及大弧度帶來的造型沉悶感[3]。現在科技的發(fā)展,為金屬雕塑的創(chuàng)作和處理提供了更多的造型選擇以及表面處理手段。經過高科技處理的雕塑作品,能夠因觀看時間以及角度和距離的不同,顯現出不一樣的圖像,這種雕塑處理手段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的視覺觀念,塑造出現代化的金屬雕塑造型藝術。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科技以及藝術理念的發(fā)展,金屬雕塑在材質利用以及造型設計上都有了較大的突破,在進行雕塑作品的造型設計和處理時,可充分利用不同金屬材質的特性進行創(chuàng)作和設計,使金屬雕塑作品呈現出更好的藝術效果,完美地展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價值。對于金屬材質的特性,還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推動金屬雕塑技藝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