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各式各樣的中國菜生動活潑地折射出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研究中國菜名的文化意蘊,就是解讀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
關鍵詞:中國菜名;文化;意蘊
作者簡介:張兵兵(1984.12-),女,碩士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公共外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漢英文化翻譯。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2--01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各地美食種類繁多,制作精良,最有代表性的是“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八大菜系,深受人們喜愛。而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中國菜名,或?qū)憣?,或浪漫,或飽含歷史韻味,不僅文雅別致,更折射出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讀懂中國菜名的文化意蘊,就是了解一段精彩的中華文化。
1、反映歷史文化典故、民間傳說
中國菜名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歷史文化典故、民間傳說延伸而來。如傳統(tǒng)浙菜“東坡肉”,源于宋代大文豪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任徐州知府時期。有次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帶領全城百姓筑堤保城。擊退洪水后,徐州百姓殺豬宰羊,送至蘇軾府上。蘇軾見難以推辭,遂命家人將肉燒好后回贈給當?shù)匕傩?,“回贈肉”因此而得名。后蘇軾被貶黃州時,作有煮肉歌,人們就開始競相仿制,并戲稱其為“東坡肉”。哲宗元佑年間,他二任杭州知府,因疏浚西湖有功,當?shù)匕傩赵谶^年時抬酒擔肉向他拜年,他命人將肉和酒同燒后分給百姓,百姓嘗后,更覺味美,此后“東坡肉”的美名漸漸傳至全國。又如著名川菜“金屋藏嬌”,源于漢朝班固《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 當作金屋貯之也。”意為漢武帝自小喜愛阿嬌,若能娶為妻,則愿為其造一座金屋居住。這道菜的做法就是將土豆酥餅蓋于香酥鴨上,周圍放蔥花點綴,與“金屋藏嬌”這一歷史故事的意義向呼應。
2、反映儒家文化、道家思想
由于歷代統(tǒng)治者的提倡和利用,儒家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獨尊地位且影響深遠而廣泛。它強調(diào)“仁”與“禮”的結合,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的“官本位”思想。這一思想的影響反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中式菜名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其蹤跡。如“孔府菜”(乾陵時期官府菜)中的“御帶蝦仁”,是以剝掉蝦皮而中間留有蝦殼的大蝦為原料, 放入鍋中翻炒。因盛盤后保留的蝦殼呈紅色, 似官員朝服上的革帶, 故而得其名。這是官本位意識在現(xiàn)代飲食文化中的反映。莊子和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相信人的精神不死,靈魂不滅,留下了莊周化蝶的美談和大鵬展翅的浪漫,對后世也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比如現(xiàn)今升學宴上常見的一道菜,“大鵬展翅”,源于莊子《逍遙游》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寓意為鵬程萬里,前程似錦。設宴者和赴宴者見此菜名,更添后輩升學之喜氣與祝福。
3、反映中華民族圖騰崇拜
龍鳳文化在我國已有超過5500年的歷史,“龍”和“鳳”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崇拜的對象,中國各民族一致認為龍鳳是自己祖先的化身,相信自己與之有血親關系,是龍鳳的子孫后代。中國人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來表達對子女的殷切期望?!褒垺?、“鳳”在中華文化中代表美好寓意和良好祝福,這在中國菜名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中國隨處可見以“龍”、“鳳”命名的菜肴,如“龍鳳呈祥”、“百鳥朝鳳”、“游龍戲鳳”等。久負盛名的粵菜“龍虎斗”,以蛇喻龍,以貓喻虎,是以蛇肉為主的一款羹湯菜,相傳是清朝同治年間一位叫江孔殷的人為慶祝自己八十大壽而做。吃蛇肉在廣州很普遍,但在中國其他地方則不易被接受,甚至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將其命名為“龍虎斗”,就會給食客舒服感覺。又如川菜中的“鳳爪”,即雞爪,這種普通的食材一旦與“百鳥之王”——鳳結合在一起,便不再普通,而給人一種吉祥、美好的印象。
4、反映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
中醫(y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體現(xiàn)中醫(yī)藥本質(zhì)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的總和?!八幨惩础笔侵嗅t(yī)藥文化的傳統(tǒng)理,并滲透到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中國菜名中也有很多體現(xiàn)。如大家熟知的藥膳“銀耳蓮子枸杞羹”、“歸參燉母雞”等直接用藥膳配方命名;有些藥膳配方多樣,就用一個數(shù)字加以概括,如“十全大補湯”,包含10種中藥材,其主要功效為補益。這些菜名,讓人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中醫(yī)藥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總之,各式各樣的中國菜名不僅是簡單的詞匯和名稱,而是承載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和反映。研究中國菜名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就是解讀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鄭媛. 中華菜名的文化意蘊[J]. 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1):85-88.
[2]張虹. 試析川菜菜名的文化意蘊[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3):67-71.
[3]張慧蓮.中國菜名里的文化微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5):364-365.
[4]侯力丹,王增成. 龍鳳文化的淵源與發(fā)展脈絡[J].人民論壇,2016(2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