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劉春和 張恒月 吳尚 段美紅
摘要?為探索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繁殖技術(shù),以1年生密枝紅葉李半木質(zhì)化嫩枝為材料,對其進(jìn)行不同基質(zhì)、不同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濃度梯度的生根試驗,調(diào)查愈傷組織形成率、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平均生根長4項生長指標(biāo),以此確定適宜密枝紅葉李生根的基質(zhì)配方、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種類及濃度。結(jié)果表明,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適宜在5 月中下旬,選用帶2~4片葉的1年生枝條中部為插穗,以珍珠巖∶草炭=1∶2為扦插基質(zhì),用400 mg/kg的ABT1生根劑浸泡處理30 min,能夠獲得70%以上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可達(dá)6.25條,平均根長可達(dá)5.23 cm。
關(guān)鍵詞?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
中圖分類號?S723.1+32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0)02-01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2.040
開放科學(xué)(資源服務(wù))標(biāo)識碼(OSID):
Research on Cutting Propagation of the Twigs of Prunus cerasifera‘MiZhi
LI Ying-chun,LIU Chun-he,ZHANG Heng-yue et al
(Beijing Huangfa Nursery, Beijing 102600)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tting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the twigs of Prunus cerasifera‘MiZhi, a series of root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annual semiwoody shoo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e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hormones and concentrations,and four growth indexe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callus formation rate, rooting rate, average rooting number and average rooting length. Through this study, the suitable matrix formula, growth regulator type and concentration for the growth of new roots were finally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unus cerasifera‘MiZhi twig cutting was suitable in the mid to late May.The middle of annualbranches with 2 ~ 4 leaves were selected as cuttings, and perlite∶peat = 1∶2 was used as the cutting matrix. After being soaked with ABT1 rooting agent 400 mg/kg for 30 min, the rooting rate of over 70% could be obtained, the average rooting number could reach 6.25, and the average root length could reach 5.23 cm.
Key words?Prunus cerasifera‘MiZhi;Twig;Cuttage;Rooting
密枝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MiZhi)為薔薇科(Rosaceae)李屬(Prunus L.)櫻桃李(Prunus cerasifera)的栽培變種,落葉小喬木,干紫紅色,小枝淡紅褐色,新葉紫紅色,老葉鮮紅或深紅色;生長快,發(fā)枝力強,枝條細(xì)密萌蘗力強,易造型耐修剪;有較強的適應(yīng)性,耐高溫,耐寒冷,對土壤有較好的適應(yīng)性,在北方城市園林綠化美化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1-3]。目前,密枝紅葉李主要是采用嫁接或扦插繁殖[4-7]。為了有效推廣應(yīng)用這一優(yōu)良品種,尋求密枝紅葉李育苗的新途徑,筆者于2018—2019年對密枝紅葉李進(jìn)行了嫰枝扦插繁殖技術(shù)試驗,探索密枝紅葉李嫰枝扦插繁殖技術(shù)參數(shù),為規(guī)?;a(chǎn)繁育這一園林綠化彩葉樹種提供技術(shù)支撐,并為首都園林綠化增彩延綠提供優(yōu)良品種。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扦插試驗于2018年5月在北京市黃垡苗圃智能溫室內(nèi)進(jìn)行,選擇生長在北京市黃垡苗圃的多年生密枝紅葉李的1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jī)械損傷的半木質(zhì)化嫩枝為材料。
1.2?方法
1.2.1?試驗設(shè)計。
1.2.1.1
不同基質(zhì)處理對比試驗。
采用草炭、珍珠巖、蛭石3種基質(zhì)材料,參照常用嫩枝扦插配比,共設(shè)計3種基質(zhì)配方,分別為A(純珍珠巖)、B(草炭∶珍珠巖∶蛭石=1∶1∶1)、C(珍珠巖∶草炭=1∶2),每種配方設(shè)置3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32株(穴盤規(guī)格為32株/盤)?;|(zhì)配方對比試驗中嫩枝均經(jīng)400 mg/kg ABT1 生根粉溶液浸泡30 min處理。2018 年6月13日調(diào)查愈傷組織形成率、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平均根長4項指標(biāo),以確定密枝紅葉李適宜的生根基質(zhì)配方。
1.2.1.2?不同生根劑處理對比試驗。
使用ABT生根粉1號(ABT1)、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作為生根劑,每個生根劑分別設(shè)置100、200、400、600 mg/kg這4個濃度梯度,共計12個水平,每個水平3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扦插32株,以清水為對照(CK),基質(zhì)選擇珍珠巖∶草炭=1∶2,處理方式為浸泡30 min。2018 年6月21日調(diào)查愈傷組織形成率、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平均根長4項指標(biāo),以確定密枝紅葉李適宜的生根調(diào)節(jié)劑種類及濃度。
1.2.2?扦插方法。
1.2.2.1?插條采集與處理。2018年5月,采集一年生健壯、完整、半木質(zhì)化的枝條作為插條,剪取枝條中部制成8~10 cm、帶2~4片葉的插穗,剪口上平下斜。剪下的插穗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500 倍水溶液浸泡15 min,備用。
1.2.2.2?苗床準(zhǔn)備。使用全光霧扦插床,設(shè)備選用中國林業(yè)科學(xué)院的SL-Z型葉濕自控儀及配套裝置,在扦插床底部鋪設(shè)透水磚。
1.2.2.3?基質(zhì)準(zhǔn)備與消毒?;|(zhì)用1%硫酸亞鐵溶液0.2 kg/m3或0.1%高錳酸鉀溶液1.5 kg/m3消毒,消毒后裝入32穴的營養(yǎng)杯中,指壓緊實,基質(zhì)距營養(yǎng)杯上口1 cm,將營養(yǎng)杯整齊擺放于苗床,清水澆透。
1.2.2.4?扦插技術(shù)。用直插方式,把插穗插入基質(zhì)中2~3 cm,扦插后噴透水。
1.2.3?扦插苗管理。
采用全光霧噴灌方式,扦插后噴透水1 次,以后每隔15 min噴霧1次,每次持續(xù)8 s,保持葉片表面濕潤,且滿足濕而不滴,直至生根。扦插后10~20 d檢查愈傷組織形成情況,發(fā)現(xiàn)有愈傷組織形成后,適當(dāng)縮短噴霧時間,延長噴霧間隔時間。在大量根系形成之后,只在中午前后少量噴霧即可[8]。
1.2.4?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
運用SPSS20.0和Excel 2010進(jìn)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分析及作表。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不同基質(zhì)配方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基質(zhì)配方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愈傷組織形成率、生根率、平均根長具有顯著影響,對平均生根數(shù)無顯著影響。其中C基質(zhì)扦插形成愈傷組織的概率達(dá)83.8%、生根率達(dá)82.7%、平均根長6.00 cm,分別顯著高于A基質(zhì)上述指標(biāo)的27%、29%和52%;B基質(zhì)中插條平均根長5.35 cm,顯著高于A基質(zhì)35%。
2.2?不同生根劑處理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2.2.1?不同濃度ABT1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濃度ABT1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的各項生長指標(biāo)均有顯著影響。
在形成愈傷組織的概率方面,400 mg/kg處理的枝條愈傷組織形成率最高,達(dá)87.9%,分別顯著高于CK和600 mg/kg處理27.4%和21.6%;100、200 mg/kg處理也顯著高于CK。
在生根率方面,各處理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400 mg/kg處理的枝條生根率最高,達(dá)85.8%,分別高于CK、100、600 mg/kg處理94.1%、32.0%和24.0%。
在平均生根數(shù)方面,各處理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400 mg/kg處理的枝條平均生根數(shù)最多,達(dá)9.45個,分別高于CK、100、600 mg/kg處理365.5%、182.1%和180.4%。
在平均根長方面,各處理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200、400 mg/kg ABT1處理的枝條平均根長分別顯著大于CK 101.2%和117.7%,其中400 mg/kg處理后的平均根長最長為5.66 cm。
2.2.2?不同濃度NAA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濃度NAA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的各項生長指標(biāo)均有顯著影響。
在愈傷組織形成率方面,400 mg/kg處理后的愈傷組織形成率最高,為77.6%,分別顯著高于100、200、600 mg/kg處理和CK15.5%、17.4%、29.5%和12.5%。
在生根率方面,經(jīng)100、200、400、600 mg/kg NAA處理的枝條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以400 mg/kg處理的生根率最高,分別顯著高于100、600 mg/kg和CK 20.5%、28.6%和79.9%。在平均生根數(shù)方面,400 mg/kg NAA處理的枝條平均生根數(shù)最多,可達(dá)12.03,分別顯著高于100、200 mg/kg和CK處理69.0%、42.4%、492.6%。
在平均根長方面,400 mg/kg NAA處理的枝條平均根長最長,可達(dá)5.68 cm,其次是100 mg/kg NAA處理的枝條,可達(dá)5.45 cm,分別顯著高出CK 118.5%和109.6%。
2.2.3?不同濃度IBA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不同濃度IBA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的各項生長指標(biāo)均有顯著差異。
在愈傷組織形成率方面,200 mg/kg IBA處理的枝條愈傷組織形成率最高,可達(dá)85.3%,分別顯著高于100、600 mg/kg處理和CK 16.4%、19.8%和23.6%。
在生根率方面,各濃度處理的枝條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以200 mg/kg處理的生根率最高,分別顯著高于100、600 mg/kg和CK的22.2%、24.9%和89.4%。
在平均生根數(shù)方面,200、400和600 mg/kg IBA處理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其中200 mg/kg IBA處理的枝條平均生根數(shù)最多,可達(dá)8.52 個,顯著高于CK 319.7%,各處理濃度之間無顯著差異。
在平均根長方面,100、200和400 mg/kg IBA處理與CK相比均有顯著差異,其中400 mg/kg IBA處理的枝條平均根長最長,可達(dá)6.64 cm,顯著高于CK 155.4%。
2.2.4?不同生根劑種類對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由表5可知,經(jīng)ABT1、NAA、IBA這3種生根劑處理后,形成愈傷組織概率和生根率從高到低的排序均ABT1>IBA>NAA,經(jīng)ABT1處理后,愈傷組織形成率可達(dá)80.6%、生根率可達(dá)74.1%、平均生根數(shù)可達(dá)6.25個、平均根長5.23 cm。
3?結(jié)論與討論
3.1?結(jié)論
試驗表明,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適宜的時間在5 月中下旬,選用帶2~4 片葉的一年生枝條中部插條作插穗,以珍珠巖∶草炭=1∶2的配方作為扦插基質(zhì),用400 mg/kg的ABT1生根劑浸泡處理30 min,能夠獲得70%以上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可達(dá)6.25條,平均根長可達(dá)5.23 cm。另外,經(jīng)仔細(xì)觀察,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的生根多為愈傷組織生根,極少部分為側(cè)芽基部位分生組織生根,要選用通透性能好的基質(zhì)從而獲得較高的成活率,以避免愈傷組織不生根。
3.2?討論
基質(zhì)對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試驗表明,使用配方C作為扦插基質(zhì)時,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枝條各項生長指標(biāo)最好,愈傷組織形成率、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和平均根長分別可達(dá)83.8%、82.7%、5.30個和6.00 cm,此時基質(zhì)最適合其生長。原因可能是由于草炭具有較高的保水性,珍珠巖排水性強,既能提高保水性能,又能防止基質(zhì)過于濕潤、透氣性好。而配方A保水性較差,配方B雖與配方A差異顯著,但與配方C差異不顯著,但各項指標(biāo)略低于配方C,因此優(yōu)先選擇配方C。
植物生根劑的選擇是提高林木扦插生根率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9]。ABT1生根粉處理植物插穗能參與其不定根形成的整個生理過程,具有補充外源激素與促進(jìn)植物體內(nèi)內(nèi)源激素合成的雙重功效,因而能促進(jìn)不定根形成,縮短生根時間;NAA是一種廣譜性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能促進(jìn)細(xì)胞分裂與擴(kuò)大,誘導(dǎo)形成不定根[10];IBA是一種具有激素活性的物質(zhì),屬于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能夠促進(jìn)樹木扦插生根。試驗表明,200~400 mg/kg的ABT1、NAA、IBA處理均能夠顯著提高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的各項生長指標(biāo),其中ABT處理的效果優(yōu)于NAA與IBA處理,以400 mg/kg ABT1處理后效果最好,生根率可達(dá)85.8%,其次是200 mg/kg的IBA處理,生根率可達(dá)83.7%,400 mg/kg NAA處理生根率也可達(dá)79.5%。在各生根劑不同濃度處理組中,當(dāng)濃度達(dá)600 mg/kg時,密枝紅葉李嫩枝扦插的各項指標(biāo)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可能是由于生根劑濃度過高對插穗造成了一定的內(nèi)吸傷害。
參考文獻(xiàn)
[1] 馬雪娥,祝建剛,程新平.甘肅河西地區(qū)密枝紅葉李引種試栽與繁育技術(shù)初報[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9(1):65-67.
[2] 弓海志.密枝紅葉李在園林綠化中的應(yīng)用[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3(11):73-74.
[3] 劉文麗.大田營養(yǎng)杯山桃實生苗嫁接密枝紅葉李快繁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8(5):40-42.
[4] 柴兵,柴曉東.密枝紅葉李扦插繁殖與嫁接苗繁育[J].新農(nóng)業(yè),2011(5):48-49.
[5] 張鳴明,國祥勝.密枝紅葉李試栽表現(xiàn)及育苗技術(shù)[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3(1):72-73.
[6] 王玉龍,李幼平.密枝紅葉李硬枝中高嫁接快繁技術(shù)[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12(6):61-62.
[7] 王晶,龐偉.密枝紅葉李的繁育及在園林中的應(yīng)用[J].吉林農(nóng)業(yè),2011(11):188.
[8] 李振洲,馬盈慧,黃雪峰,等.紫葉稠李全光噴霧嫩枝扦插繁殖技術(shù)[J].北方園藝,2010(8):78-79.
[9] 郭素娟.林木扦插生根的解剖學(xué)及生理學(xué)研究進(jìn)展[J].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1997,19(4):64-69.
[10] 賈冬梅,鹿明芳.萘乙酸在果樹上的應(yīng)用[J].山西農(nóng)業(yè),200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