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政滿
“議論文是以邏輯為基石、以論證為結構、以說服讀者接受觀點或采取行動(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為寫作意圖的文章?!钡且恍└咧猩谧h論文寫作中,往往只注重堆砌事例、引用名人名言進行論證,卻忽視了所引事例(名言)與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忽視了圍繞論點進行援事析理的推理過程,從而削弱了議論文的論辯力度。
如果在論證過程中強化三種意識,從議論文段的論證結構、援事析理、邏輯推理等三方面著手,合理引用材料,遵循事理、情理邏輯展開透徹的論證,一定能達成議論文的表達效果。
意識一:論證結構清晰化
議論文段的論證結構包括作者的觀點句、對引用材料(事例、名言等)的概述句、圍繞觀點展開論證的析例說理句,以及收束全段的總結句。觀點鮮明是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所以,為了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文章論述的核心話題和中心論點,觀點句后面有時還須有對其進行補充說明的闡釋句。當然,基于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引述材料的概述句必須簡明扼要,與觀點無關的信息切忌存留,以便為下面展開論述做好準備。
下面展示一則圍繞論點“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展開論證的議論文段。
例1:失敗是成功之母。(觀點句)并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會導致成功,但敢于面對失敗,并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積攢經驗,就向成功邁近了一步。(闡述句)發(fā)明家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項發(fā)明,經過多少次失敗且不去說,僅在發(fā)明電燈的試驗中尋找一種適合的燈絲,就試用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材料句)試想,假如愛迪生不從一次次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利再戰(zhàn);假如愛迪生遇到一次失敗就卻步,那么,電燈的出現,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失敗能讓人吸取教訓,失敗能激發(fā)人的斗志,從而使人走向成功。(析例說理句)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失敗,也就沒有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句)
議論文段的論證結構可以用這樣的公式表述:論證段落=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析例說理句+總結句。初學寫議論文的高中生需要嚴格遵循這種結構思路,強化論證結構清晰化的論述意識,方能緊扣核心話題,清晰準確地表達觀點,層層推進地展開論述,為援事析理、深入透徹地展開論證奠定堅實的
基礎。
意識二:援事析理合理化
援事析理是就事實論據展開分析說理的論證方法,主要通過析例說理讓讀者認清事件或現象的本質屬性,從而得出與中心論點一致的結論,以證明中心論點的正確性。援事析理要解決兩個問題:如何援事,如何說理。
援事,主要是通過敘述來實現,但因材料來自生活或其他作品,我們稱之為轉述。援事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1.轉述的內容,應該表現出材料最核心的內容,無關的情節(jié)、細節(jié)、數據修飾務必去掉。2.要根據闡釋論點的需要,決定敘述的方向和詳略。比如上述圍繞“失敗是成功之母”展開論證的議論文段中,有同學在轉述愛迪生不斷實踐的事例中,還敘述了愛迪生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經歷,甚至非常詳細地描述他每一次失敗時的痛苦、朋友家人如何勸慰他等內容,這就容易干擾讀者的閱讀視線,不利于凸顯“愛迪生敢于面對失敗,勇于奮爭,最終獲得成功”的核心內容,也就不能為下文展開“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中心論點的論證做好鋪墊。
援事須與析理相結合。析理的關鍵在于就事論事,分析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正面反面,有機勾連起材料與中心論點,從而探求中心論點的合理性。結合材料,緊扣中心論點展開分析論證是析理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同樣是圍繞“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中心論點展開論述,有同學在提出論點、轉述愛迪生在失敗中不斷實踐的事例以后,是這樣進行析理的:“試想,假如愛迪生沒有頑強的毅力,遇到困難就望而卻步,那么,電燈的出現,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很明顯,這樣的分析說理,得出的是“頑強的毅力不可或缺”這個結論,偏離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中心論點?!皭鄣仙≈鬄槭裁茨艹晒??”“為什么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是本段析例說理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沒有緊緊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合理地分析論證,就不能很好地證明中心論點。
下面是一則圍繞“創(chuàng)新能促進事業(yè)發(fā)展”中心論點展開援事析理的論證段落,可以給我們的寫作提供參考。
例2:創(chuàng)新能促進事業(yè)的發(fā)展。(觀點句)海爾集團始終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以技術作為發(fā)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海爾集團始終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的研發(fā)理念,不斷引進先進技術,整合國內外資源,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使集團在中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材料句)假如海爾集團因循守舊,不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的研發(fā)理論,不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也許海爾早就被市場淘汰,“海爾”這個品牌也不會聞名中外。(析例說理句)可見,海爾的成功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海爾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促進海爾成功的不竭源泉。(結論句)
上述論證段落中,作者首先亮明論點:創(chuàng)新能促進事業(yè)的發(fā)展,語言簡潔,觀點準確、清晰。接著作者轉述海爾集團如何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最終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取得成功的事例,突出了“十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海爾集團始終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的研發(fā)理念、不斷引進技術、整合國內外資源”等“自主創(chuàng)新”的核心內容,援引事例簡明扼要,切合中心。然后,作者在上述事例的基礎上,假設與前面事實相反的情況,并將“因循守舊”“自主創(chuàng)新”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業(yè)態(tài)度導致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展開分析說理,從而有力地論證了“創(chuàng)新是促進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心論點。最后作者再次點明“創(chuàng)新是促進海爾成功的不竭源泉”,呼應主題。整個論證段落可謂論點鮮明,事例典型,結構嚴謹,論證嚴密。正是援事析理,將觀點、材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段落渾然一體。
合理地展開援事析理,是議論文寫作中必須強化的意識,是從材料走向論點,有效實施分析論證的重要方式。
意識三:邏輯推理過程化
思維是議論文的靈魂,從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到觀點的清晰表達、段落的透徹分析,處處都要運用思維方法。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化表達。圍繞論點進行論證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要運用假設論證、因果論證、歸納推理等方法來進行援事析理,透徹分析,但是,由于沒有關注所引材料和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未能充分關注邏輯推理的過程,許多論證過程流于形式,標簽化的現象非常嚴重。例1、例2論述過程中,“假如愛迪生遇到一次失敗就望而卻步,那么,電燈的出現,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假如海爾集團因循守舊,不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的研發(fā)理論,不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也許海爾早就被市場淘汰,海爾這個品牌也不會聞名中外”等分析論證,雖然較好地圍繞“失敗是成功之母”的中心論點,合理地展開了援事析理,但是總感覺內容還不夠充實,挖掘不夠深入,論證還不夠透徹。如果聚焦中心論點的某些關鍵詞(如表示觀點句陳述對象的主語,表示觀點句陳述內容的謂語、賓語等詞語),在中心論點的關鍵詞之間尋找一個論證中項,通過這個論證中項將論點的核心話題和觀點勾連起來,則能讓讀者充分感受到論證的推理過程,使議論更符合事理情理,更符合邏輯思維,更具有說服力。下面仍是一則圍繞“失敗是成功之母”論點展開論證的議論文段。
例3:失敗是成功之母。(觀點句)并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會導致成功,但敢于面對失敗,并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積攢經驗,就向成功邁近了一步。(闡述句)發(fā)明家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項發(fā)明,經過多少次失敗且不去說,僅在發(fā)明電燈的試驗中尋找一種適合的燈絲,就試用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材料句)但是難能可貴的是,愛迪生在一次次失敗中吸取了經驗教訓,錘煉了自己不斷實踐、繼續(xù)探索的堅強意志,正是這種永不言敗,不斷進取的堅強意志使愛迪生戰(zhàn)勝了一次次挫折,最終找到了適合的燈絲,創(chuàng)造了一千六百二十八項發(fā)明,從而登上了成功的巔峰。(析例說理句)從這個意義上說,失敗砥礪了愛迪生堅強的意志,而正是這堅強的意志推動者愛迪生不斷前進,最終獲取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句)
與例1相比,例3在觀點句、闡述句、材料句的表達上沒有變化,但在析例說理展開論證的方式上卻有了不同,作者不再采取“假如……那么”“因為……所以”等假設論證、因果論證的方法進行形而上式的分析說理,而是在論點關鍵詞“失敗”與“成功”之間架構了一個“論證中項”,清晰準確地展示了“失敗”“堅強的意志”“成功”三者的邏輯關系,并且結合材料透徹分析了“失敗砥礪了堅強的意志”“堅強的意志促進了愛迪生的成功”兩個命題的個中關聯,從而論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主題。
例3展示的論證方法在邏輯學上叫做演繹推理法,演繹推理法是由兩個含有共同項(即論證中項)的命題作為前提,得出一個新的命題作為結論的推理方法。演繹推理內涵理解難度較大,我們不須在演繹推理的概念及公式上做太多研究,只要明確演繹邏輯的內核—搭建中項,就能很好地圍繞材料展開有過程的論證。有一個著名的運用演繹推理法展開論證的案例,它是這樣論證“古代黃河流域一帶是氣候溫暖的地帶”觀點的,論述者在“古代黃河流域”和“氣候溫暖的地帶”之間搭建了一個論證中項—竹子生長。正是因為“古代黃河流域有竹子生長”,“竹子生長的地方都是氣候溫暖的地方”,所以能得出“古代黃河流域一帶是氣候溫暖的地帶”這一結論。我們還可參照下面圍繞中心論點“磨難,磨出奇跡” 展開論證的議論文段。
例4:磨,總給人帶來痛苦煎熬之感,然而,有時正是磨難,磨出了奇跡。梵高的一生充滿孤獨,那種被遺棄感和不堪忍受的悖論撕扯著他的靈魂,讓飽受饑寒、家人離別、愛情打擊的梵高備受磨難,生活幾乎磨滅了他。然而這個無繪畫功底又貧窮又不合群的怪異畫家始終追求著藝術與美的信仰。他在幾近毀滅式的折磨下勵志穿透“繪畫的鐵墻”,正如加繆所言,明知世界的冷酷與丑惡,也要盡力燃燒,為世間帶來愛和美。他用大片明黃宣泄心中不堪忍受的孤獨,在現實的磨礪中不屈與掙扎,戰(zhàn)勝一切打擊,猶如穿越一道人生的窄門,門后便是幾百年來不曾凋謝的燦爛的向日葵,詭秘又充滿魅力的星月夜。在與磨難做伴的人生中,他不放棄藝術家追求理想的本質,打磨出熾烈的激情與不朽的成就。
這是一則寫得比較精彩的議論段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圍繞論點展開論證時運用了演繹推理,用論證中項很好地勾連起了觀點句中關鍵詞“磨難”和“奇跡”的核心內容。文段首先點明中心論點“有時正是磨難,磨出了奇跡”,接著在論述過程中概述了梵高所受的“磨難”(如“梵高的一生充滿孤獨……生活幾乎磨滅了他”),以及梵高創(chuàng)造的“奇跡”(如“幾百年來不曾凋謝的燦爛的向日葵,詭秘又充滿魅力的星月夜”“不朽的成就”等),而勾連起“磨難”和“奇跡”的是“論證中項”—“梵高不屈的追求和抗爭”(如“追求藝術與美的信仰”“勵志穿透繪畫的鐵墻”“明知世界的冷酷與丑惡,也要盡力燃燒”“在現實的磨礪中不屈與掙扎”“不放棄藝術家追求理想的本質,打磨出熾烈的激情”等),正是“梵高在磨難中不屈的追求和抗爭”,而這“追求和抗爭使梵高最終創(chuàng)造了奇跡”,所以最終論證出了“磨難創(chuàng)造奇跡”的主題。
論證結構清晰化,援事析理合理化,邏輯推理過程化,是議論文援事析理時需要強化的三種意識。下面這篇優(yōu)秀作文充分關注了這一方面,從而增強了文章論證分析的說服力。
【押題演練】
(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試題)根據以下材料,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018年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我國召開,大會的主題為“學以成人”,它啟發(fā)我們思考: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人。請以“學以成人”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滿分范文示例】
學以成人
北京十二中 馬璟程
在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先哲孔子十分重視教育,他廣收弟子3000,幫助他們學習,為的是讓他們傳播天下道義,成為名副其實的人。同時期的古希臘,蘇格拉底面對雅典民主的弊端,提出了“知識即美德”的口號,意在讓更多人在掌握知識后參與政治活動。兩位先哲未曾謀面,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大相徑庭,但都不約而同的把學習放在重要地位。今日我們回顧先哲們的思想,不難發(fā)現一個道理:通過學習才可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人。
何謂名副其實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人應有與主流價值觀相契合的價值標準,有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懂得欣賞身邊的美好,這些因素才構成了一個立體豐富的“人”。
在學習中,人們可以形成一定的價值標準。這樣的學習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來自周圍人的言傳身教。好的言傳身教,也會讓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多年前的一則公益廣告中,疲憊了一天的母親正為為家中長輩擦洗身體,看見女兒為自己搬來了洗腳水。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中,女兒學習了母親的“孝”,而正是這樣的學習,最對人影響深遠。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讓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人。而錯誤的價值觀,則會讓人與“人”這個概念背道而馳,因此沒有價值觀的學習,就不足以成為人。
如果把人比為樹,價值觀是根。知識技能就是支撐人生長的樹干。只有在學習中,人們才會掌握知識與技能,獲得人所必需的安身立命之本?!皞饔谖逸呴T人,諸生須當敬聽,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輩既務斯業(yè),便當專心用功,以后名揚四海”。《霸王別姬》中戲班青年在晨練中說的話解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習得一技之長,目的是為了讓人被需要而不被取代,只有這樣才可以體現人的價值。而人一旦沒有價值,不再被人需要,便不再是名副其實的人。改革開放初期,曾有“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之說,須知茶葉蛋人人都能賣,原子彈可不是人人都能造,于敏院士可以獲得改革開放貢獻獎而名垂青史,可你見過有哪一本史書上記載過小商小販的名字?這便是為什么學習知識,可以讓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人”。
價值觀是根,知識是樹干,而發(fā)現美的能力就是花。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會欣賞生活中的美,而這同樣需要學習與引導。一個在美術鑒賞課上不聽講的人說不上蒙娜麗莎美在哪里;一個名著只是草草看過的人也一定說不出《紅樓夢》的妙處所在;終日“宅”在家中的人,聽不慣鳥語、聞不了花香。自然亦或是人世,都有涌現許多美好的事物,在不斷的學習中,學會欣賞美,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第24屆哲學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作為中學生,我們應當在學習中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知識技能與審美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