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慧
(陸軍特色醫(yī)學中心,重慶 400042)
PICC置管是現(xiàn)階段臨床常用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可用于患者術后靜脈營養(yǎng)治療,或者是腫瘤化療所用,是利用導管從外周靜脈進行穿刺,直接到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能夠有效的保護上肢靜脈,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疼痛,具有較高安全性,但臨床應用中則仍存在一定穿刺點感染風向,引發(fā)紅腫、滲血,影響PICC置管留置時間及效果[1]。因此,為分析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在PICC置管維護中應用對患者穿刺部位針眼發(fā)紅及留置時間相關影響,特開展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本科室接受PICC導管后輸液治療患者共76例設為研究對象,開展護理研究。取隨機數(shù)字抽選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組38例。
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17~65歲,平均(41.02±4.19)歲;研究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平均(41.53±4.24)歲?;颊呔鶠槎喟l(fā)傷患者,且均具備PICC置管臨床指征。兩組一般資料組間對比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接受PCC常規(guī)護理,即在超聲引導下選取上肢外周中心靜脈血管進行PICC置管。置管前需根據(jù)穿刺點的選取測量臂圍、肘窩到穿刺點距離及置管長度,并對穿刺部位進行局麻處理,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見回血后送導絲,擴皮連接穿刺鞘,送鞘,然后穿刺鞘與導絲分離最后送管,置管成功后胸部平片定位,來觀察導管是否到達預定位置,輸液前后,低分子肝素正壓沖封管。置管后需告知患者自護注意事項并在治療期間,觀測患者穿刺點皮膚有無紅腫或穿刺點滲血情況,如出現(xiàn)上述情況則需根據(jù)穿刺點紅腫、滲血情況,開展抗感染治療。
研究組在PICC常規(guī)護理同時應用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即在上述置管操作及置管護理基礎上,取愛可欣(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深圳市愛杰特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63640190,10 cm×15 cm/片),在置管成功、低分子肝素封管后,取納米銀抗菌敷料1片,將無菌水浸潤敷料后,使用單層輔料覆蓋于PICC穿刺點處,可根據(jù)患者穿刺點滲液情況對敷料進行更換。
對比患者針眼紅腫、滲血發(fā)生率、置管留置時間、局部感染發(fā)生率及舒適度體感差異。
取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組間對比結果差異顯著且P<0.05時,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對照組治療期間,PICC穿刺點紅腫發(fā)生率為21.05%(8/38),滲血發(fā)生率為10.53%(4/38),導管留置時間為(5.16±2.17)天;研究組治療期間,PICC穿刺點紅腫發(fā)生率為5.26%(2/38),滲血發(fā)生率為0.00%(0/38),導管留置時間為(8.02±2.35)天。相較對照組,研究組PICC置管后針眼紅腫、滲血發(fā)生率均明顯降低,且置管留置時間延長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x2=4.1455,4.2222;t,5.5118,P=0.0417,0.0399,0.0000)
對照組PICC置管期間發(fā)生局部感染9例,總發(fā)生率為23.68%(9/38),體感舒適度評價中自感舒適13例、較舒適17例、不舒適8例,總體感舒適度為78.95%(30/38);研究組PICC置管期間發(fā)生局部感染2例,總發(fā)生率為5.26%(2/38),體感舒適度評價中自感舒適16例、較舒適21例、不舒適1例,總體感舒適度為97.37%(37/38)。表明,研究組PICC置管后局部感染率明顯降低,患者體感舒適度評價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x2=5.2084,6.1758;P=0.0225,0.0129)
PICC置管后護理實施質量,對于降低患者治療期間穿刺點感染、滲血、紅腫風險具有積極意義,且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療安全性及置管應用效果。相關護理研究表明,傳統(tǒng)敷料固定性、透氣性及吸收性差是引發(fā)患者PICC置管后上述不良體征的主要誘因,并可導致部分患者或在置管移動、導管口污染后發(fā)生局部感染影響置管安全性,故在PICC置管后護理中,需在常規(guī)置管護理內容基礎上,就置管后固定敷料的選取予以重視,改善置管后護理效果[2]。
納米銀敷料是現(xiàn)階段臨床應用中的一類新型敷料,臨床研究表明此類敷料具有明確抗菌及促傷口愈合效果,在燒傷患者難愈創(chuàng)面治療中效果顯著,且透氣性及親水性佳,可作為PICC置管后的首選敷料類型進行臨床應用,故本次研究中特以納米銀敷料為介入因素,對其在PICC置管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3]。
研究結果表明:相較對照組,研究組PICC置管后針眼紅腫、滲血發(fā)生率、局部感染率均明顯降低,且置管留置時間延長明顯,患者體感舒適度評價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納米銀抗菌敷貼在PICC置管護理中的應用,可在導管置管成功后在穿刺點進行敷貼固定導管,進而通過中敷貼中所含活性銀離子成分的滲透,與感染菌DNA相結合,實現(xiàn)對感染菌增殖的有效抑制,繼而降低穿刺點感染風險,且納米銀抗菌敷貼具有較好生物透氣性,可避免局部皮膚紅腫的發(fā)生,且成分作用時間較長,操作簡單,臨床護理可操作性較強,且可在降低患者針眼紅腫、局部感染風險基礎上,改善其PICC置管后的勝利舒適度,故臨床應用效果明確[4-5]。
綜上所述,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在PICC置管護理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針眼感染所致穿刺部位紅腫、滲血風險,延長患者導管留置時間,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