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世紀,各行各業(yè)進行了許多大的革新,這些革新是新時代的要求,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而我國的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隨著課程新方式的出現(xiàn)對其不斷推進,無論是國家還是家長都越來越重視全面素質的提升和個人能力的提高,不再進行以往的刻板學習。高中語文階段,課堂的質量和效率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個人愛好、閱讀能力日益交錯,不再是以往的僅僅看重書面成績,而這也給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與新機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升閱讀能力,也要逐漸開闊視野,讓學生走向課外,課外閱讀能補充和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提升閱讀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策略制定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4-0008-01
【本文著錄格式】邵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0,19(04):8,10.
語文在教育行業(yè)的地位日益凸顯,語文的閱讀能力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在日益強調素質教育與全面發(fā)展的今天,語文的閱讀能力更加被教師、學生和家長重視。而閱讀能力不是光靠課本就能提升的,課本上的文章畢竟有限,且是國家規(guī)定的“好的”“標準的”文章,對高中學生的閱讀進行了一定的限制,知識面也有一定的局限,這樣開展課外閱讀就顯得十分重要與必要,只有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前提下,他們的閱讀能力才可能有所提升,否則就是坐井觀天或者是死板的應試化閱讀,閱讀能力不可能會有真正的提升,課外閱讀也是需要一定方法和策略的,不可能讓學生拋棄課堂去進行大量的課外文章閱讀,任由學生不加分辨隨意選擇文章進行閱讀,否則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一、明確課外閱讀的目標
語文能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所包括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這些內容是可以進行具體化概括與詮釋的,它主要包括寫作、閱讀、記憶、賞析等。而在現(xiàn)在這個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社會,語文的閱讀能力日益凸顯出來,這就要求進一步提高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立足于實際,立足于現(xiàn)實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和閱讀教學來獲得一定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進而幫助學生在閱讀方面有所提升。總而言之,開展課外閱讀的根本目標是對高中語文的補充,它的本質仍然是語文能力,也就是語文綜合能力,這個綜合能力并不是空中樓閣一樣的東西,它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和試卷上能確切表現(xiàn)出來。但是,在現(xiàn)在日益功利化的社會和普遍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家長是比較急功近利的,而且留給學生的實際閱讀時間少之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專門的課外閱讀時間,這極大地妨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只是機械式閱讀,只是為了答題,這樣就出現(xiàn)了惡性循環(huán),即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教授學生答題的方法與技巧,學生按照這些固定好的套路,能夠得到一個相對滿意的分數(shù),這樣教師和學生會認為這種套路是可行的,而且用這些方法得到的分數(shù)是切實看得見的,這樣學生和教師就會認為這種套路式的閱讀方法是閱讀的捷徑,而忽視了閱讀的本質。課外閱讀可以對這種學習方式進行一定的修正,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開展課外閱讀的相關準則
由于開展課外閱讀的本質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綜合語文素質,這也就使其必須遵守一定的準則,需要老師進行一定的約束與引導。在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老師必須時刻銘記著開展課外閱讀的目的是什么,不能胡亂地開展相關活動,必須強調這樣的閱讀活動對學生閱讀能力與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側重。但是,這也不是說要教師時時刻刻強調這樣的觀點,畢竟課外閱讀在輕松的氛圍中才會有效果,否則就與平常的課堂學習沒什么區(qū)別了。課外閱讀必須脫離原來的課堂弊端,避免課上老師講了一大堆,學生壓根就沒注意聽或者即使認真聽效果也不佳的弊端,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和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這項活動或者這篇文章及其相關知識感興趣,使學生更具探索性與創(chuàng)新意識。但這種創(chuàng)新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能隨意而行,脫離課堂。兩者的相互結合才能使課外閱讀有效而輕松地進行。
例如在講授《離騷》這篇古文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或人物傳記,讓學生對作者和寫作背景有一定的認識,可以是春秋時期的古籍也可以是有關楚國的知識,甚至可以從端午節(jié)的來歷入手,讓學生不至于上來就面對什么也不知道的古文,一頭霧水。從課外入手,逐步提升課堂效率,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內容,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三、制定細化、全面和階段式的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策略
教師作為課堂上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結果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由于高中大多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教學,老師是學生接觸外界的最主要途徑,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老師應當時刻注重自己的引導示范作用,積極發(fā)揮其自身的影響。
第一,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接受新觀念與新事物,不要被傳統(tǒng)的觀念所束縛。在課堂中不能一味追求書面成績,應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不能僅僅看重一個方面。在教學方式上,應盡可能避免命令式的教學方法和滿堂灌的教學過程,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體,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規(guī)范,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己體會,感受與理解文章的內容,切忌生硬地灌輸相關知識和規(guī)定固定的套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第二,教師應當充分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高與充實自己的閱讀能力,同時努力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教師才真正有資格去面對學生,同時作為一個引導人的角色去應對整個課堂。同時通過自身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老師通過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與個人魅力,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學習。老師與學生精神層面的距離也會進一步拉近,促進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更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與閱讀的欲望,通過不斷溝通,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文化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師要在日常的課堂和閱讀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習慣會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過程中不斷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一些習慣學生可能不太注意,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一些不好的閱讀習慣,改正壞的閱讀習慣,同時老師也應該有意地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習慣,從小的習慣入手,逐步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四,教師要因材施教,不能在課堂上搞一刀切的做法。每個學生有各自的特點,有他們各自的愛好。教師要根據(jù)他們不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在總體的大潮流下給予他們各自相對的自由。這些自由包括書籍的選擇、技巧的不同使用和理解的可接受偏差。比如教師可以給出大概的閱讀范圍讓學生自由選擇,不僅僅是必須閱讀某一本書籍,如果刻意規(guī)定,在本質上就不是課外閱讀了。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的作用是明顯的,是高中教育的未來趨勢,能很好地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綜合文化素養(yǎng),也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穿插課外閱讀,與傳統(tǒng)教育方式相結合,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曉娟.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9(6).
[2]鄭漢升.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實踐策略[J].時代農機,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