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政
(梁河縣平山鄉(xiāng)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梁河 679203)
重樓主治跌打損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重樓的種植技術(shù)中,生長習性、種植方法和田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用科學的方法種植培養(yǎng)。
重樓,又名七葉一枝花、燈臺七、白河車等,其在中藥中的地位很重要,市場需求量也大。重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6-7月,果期9-10月,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功效。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上河東村近幾年作為扶貧項目引入重樓的種植,介紹其種植技術(shù)如下:
重樓喜歡在海拔500~3000 m,且氣候濕潤、雨量適中的林下蔽蔭處生長。種子萌發(fā),根生長發(fā)育和頂芽萌發(fā)的適宜溫度為18~20 ℃,出苗為20 ℃ ;地上部植株生長為16~20 ℃,地下部根莖生長為14~18 ℃。重樓生長要求蔽蔭的環(huán)境,光照較強會使葉片枯萎。種子萌發(fā)和幼苗階段要求遮蔭較好,而成熟前2年要適當減少遮蔭增加光照,有利于次生代謝物和干物質(zhì)的積累。土壤含水量過低,易造成莖葉失水,根系干枯而死;而過高則易發(fā)生病蟲害和根莖腐爛。重樓宜生長在透水性好的微酸性腐殖土或紅壤土中,黏重或易積水和板結(jié)的土壤則不宜種植。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土質(zhì)為富含腐殖質(zhì)的腐殖土或酸性紅壤土作為重樓種植基地。
重樓為多年生淺根作物,生長緩慢,根系少但較長,一般移栽第1年要將地深翻,有利于根系生長。在冬季選擇晴天,在田塊較干時翻耕,翻耕深度為25 cm左右,翻耕時將土塊打碎并撿去石塊、雜草。翻曬5~6 d后,每畝施入2~3 t腐熟農(nóng)家肥作基肥,平整作畦。畦面寬120 cm,溝寬30 cm,溝深25 cm,溝泥待下種后打碎鋪在畦面上,溝要暢通,利于排水。
1)苗床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zhì)富含有機質(zhì)且蔽蔭較好(透光率20%)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則要搭1~2層遮陰網(wǎng)。選擇晴天,田塊較干時翻耕,耕深15 cm左右。
2)選飽滿、成熟,無病害、霉變和損傷千粒重為40~70 g的重樓種子,與干凈的細砂以2∶1混合,搓擦除去外種皮洗凈,并用500倍的多菌靈浸種1 h,埋入20 ℃濕砂中處理4個月,種子生根后播種,在此期間要注意保濕。
3)處理過的種子可進行點播、條播,也可進行散播。播入腐殖土和細砂(2∶1)中,種子覆蓋1.5~2 cm薄土層,再蓋1層細碎草以保水分。既利于小苗出土,又利于子葉脫殼保證出苗率。此期間要保持苗床濕潤,蔭蔽的環(huán)境,避免土壤的板結(jié)、干燥和過度日照。一般3~4個月出苗。移栽種子苗在出苗3年后移栽,株行距為15 cm×20 cm。
1)冬季將無病害、形態(tài)正常的重樓地下莖,按2個節(jié)(約2 cm)切割,不能過短,否則出苗過細或不出苗,用草木灰處理傷口。
2)帶頂芽的切塊,可直接栽種大田,按株行距為15 cm×20 cm栽種。不帶頂芽的切塊,按株行距為7 cm×7 cm栽種,種植后覆蓋碎草或腐殖土保濕(土壤濕度為65%),并保持蔭蔽環(huán)境待不定芽形成;在第2年冬天不定芽形成時挖出,按株行距為 20 cm×30 cm 栽種。
3)移栽后覆蓋碎草或腐殖土保濕,保持蔭蔽環(huán)境。移栽時間宜在冬季地上莖倒苗后,根莖休眠時進行,移栽過程中注意保護頂芽和須根不受損傷。
由于重樓根系較淺,而且在秋冬季萌發(fā)新根,在中耕時必須注意,在9-10月前后地下莖生長初期,用小鋤頭輕輕中耕,不能過深,以免傷害地下莖。中耕除草要結(jié)合培土,并結(jié)合施用冬肥。立春前后苗逐漸長出,有雜草應及時進行人工拔除。除草要注意不能傷及幼苗和地下根莖,以免影響重樓生長。
田塊四周應開好排水溝,以利排水。排水溝深度應在35 cm以上,基本達到雨停水干。滇重樓生長忌積水,土壤含水量不宜過大,在地上莖出苗前不宜澆水,否則易爛根;而出苗后,則不能缺水。因此,在雨季來臨之前及時澆水,而雨季來臨之時注意排水。
1) 基肥。每畝施入2~3 t腐熟的農(nóng)家肥作基肥。
2) 冬肥。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首先將表土輕輕中耕1次后,選晴天,每畝施復合肥20~30 kg,在上面覆蓋廄肥3 t,再在其上覆蓋一些細泥土。
3) 春肥。在苗出齊后,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1~2次,每次1.5~2 t,其后噴施2次葉面肥。立春前后,幼苗穿出表土,苗高3 cm左右時,要及時追肥。
在營養(yǎng)生長結(jié)束之時,對不留種的植株摘除子房,但要保留萼片(可進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