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璐, 趙 華, 牛 剛, 方 皓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風濕免疫科/華西護理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省腫瘤醫(yī)院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好發(fā)于中年女性,是造成我國人口勞動力下降甚至喪失的主要致病因素[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屬于抗風濕性藥物(DMARDs),是治療RA的錨定藥物,但30~40%的RA患者服用MTX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副反應,直接影響治療效果[2]。有研究提出[3],對于MTX治療不佳的活動期RA患者采用來氟米特聯(lián)合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抑制劑治療效果較佳,伐利木單抗屬于新TNF-α抑制劑,為研究伐利木單抗聯(lián)合來氟米特在MTX治療效果不佳的活動性RA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我院開展如下研究。
1.1一般資料:將醫(yī)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MTX治療效果不佳的活動性RA患者納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法,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12例,女23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56.67±6.58)歲,RA病史3~10年,平均(6.11±1.27)年;對照組男10例,女25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8.13±7.34)歲,RA病史3~10年,平均(6.57±1.34)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同意。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ACR)制定的相關標準[4],且疾病處于活動期;關節(jié)腫脹數(shù)目≥4個,關節(jié)壓痛數(shù)目≥6個,晨僵時間≥45min;既往接受MTX治療三個月以上,但病情未見明顯改善;患者參與研究前一個月內未接受任何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治療。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感染者、惡性腫瘤者,既往活動性肺結核史者、內分泌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服用來氟米特(蘇州長征-欣凱制藥有限公司,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國家藥品標準YBH01032005),20mg/次,1次/d,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皮下注射戈利木單抗(Centocor Ortho Biotech Inc生產(chǎn)),50mg/次,2次/周,連續(xù)治療3個月后評估兩組療效。
1.3觀察指標:①統(tǒng)計患者治療前后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數(shù)目及壓痛數(shù)目。②分別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疼痛VAS評分與醫(yī)生對患者疾病情況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VAS評分范圍0~10分,得分與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③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檢測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應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④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單克隆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漿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及D-二聚體((D-dimer,DD)水平。⑤統(tǒng)計兩組治療效果:參照ACR制定的活動性RA療效評定標準[5]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分為ACR20、ACR50與ACR70,其中ACR20為壓痛關節(jié)數(shù)改善≥20%,腫脹關節(jié)數(shù)目改善≥20%,患者疼痛評估、疾病活動性總體評價、醫(yī)生對疾病活動性評價、ESR、CRP或RF急性反應物5項中有3項改善超過20%;ACR50是指以上指標改善率超過50%;ACR70指以上指標改善率超過70%。⑥統(tǒng)計兩組用藥不良反應。
2.1兩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及壓痛情況比較:治療后,兩組晨僵時間均顯著縮短,關節(jié)腫脹及壓痛數(shù)目均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及壓痛數(shù)目均顯著短于(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及壓痛情況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患者及醫(yī)生VAS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及醫(yī)生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患者及醫(yī)生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及醫(yī)生VAS評分比較分)
2.3兩組治療前后ESR、CRP及RF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ESR、CRP及RF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ESR、CRP及RF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相關物質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血清IL-1β、TNF-α、FDP及DD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1β、TNF-α、FDP及D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ARC50及ARC70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2.6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藥物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SR CRP及RF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相關物質水平比較
表5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6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RA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炎癥,以對稱性、多滑膜關節(jié)炎與關節(jié)外病變?yōu)橹饕憩F(xiàn),疾病好發(fā)于手、足、腕等小關節(jié),隨著病情發(fā)展最終將造成關節(jié)畸形并喪失功能[6]。藥物干預是治療RA的主要方式之一,而MTX屬于抗風濕性藥物(DMARDs),是治療RA的錨定藥物,但MTX用藥后效果不佳者急需新的代替性藥物方案。我院將MXT治療效果不佳的70例活動性RA者納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來氟米特及伐利木單抗聯(lián)合來氟米特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緩解患者晨僵、關節(jié)腫脹及壓痛情況,降低疾病疼痛感,提高治療效果,且藥物不良反應較低。
來氟米特是一種新型異惡唑類免疫抑制劑,口服后在腸壁與肝臟內迅速轉化為活性代謝物質A771726,該活性物質能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與絡氨酸激酶活性,減少嘧啶生產(chǎn),進而阻礙DNA合成,抑制活化淋巴細胞的增殖,此外,雷夫米特還可減少外周單核細胞聚集,抑制TNF-κβ依賴相關基因的表達,并對炎癥前組織溶解酶產(chǎn)生的IL-1β表達產(chǎn)生抑制作用[7]。本文對照組MTX療效不佳者僅服用來氟米特,結果提示,患者治療后晨僵時間明顯縮短,關節(jié)腫脹壓痛情況也明顯好轉,ESR、CRP及RF水平也明顯降低,提示來氟米特在RA中的應用價值,與楊茹等[8]研究結果一致。
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RA發(fā)病過程中,伴隨著多種炎癥細胞因子的活化,其中TNF-α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增強內皮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的表達,促進血管內皮黏附,還可增加滑膜與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釋放,促進TNF-α、IL-8等物質等生成,進一步加重組織損傷,參與了疾病進展的整個過程[9]。而TNF-α抑制劑能有效緩解RA病情,減輕炎癥及關節(jié)破壞,伐利木單抗是新型人抗TNF單克隆抗體,能以跨膜活性與可溶性形式與TNF-α結合,降低其生物活性,進而控制疾病進展[10]。本文觀察組采用伐利木單抗聯(lián)合來氟米特治療后,其晨僵時間明顯縮短,關節(jié)腫脹、疼痛情況明顯好轉,ESR、CRP及RF水平也明顯降低,且各指標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TNF-α、IL-1在促進RA發(fā)病及病情發(fā)展中其中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是,經(jīng)伐利木單抗治療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顯降低,提示抗TNF-α可有效抑制TNF-α生物活性,減輕疾病壓力,提高治療效果。而FDP是纖維蛋白被降解的產(chǎn)物的總稱,作為纖溶亢進的標志分子,血清FDP水平升高反映了患者機體纖溶功能亢進,而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經(jīng)纖溶酶降解后的特征性產(chǎn)物,其血清含量增高代表了機體內存在纖維蛋白血栓及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本文觀察組經(jīng)治療后,以上物質水平均明顯降低,提示RA患者機體纖溶亢進情況減輕,RA病情得以緩解。
綜上所述,伐利木單抗聯(lián)合來氟米特在MTX治療效果不佳的活動性RA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緩解患者晨僵、關節(jié)腫脹壓痛等臨床癥狀,降低其ESR、CRP、RF及血清相關炎癥物質水平,提高治療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