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日本京都一所小學,夏天的時候給家長們寫了一封道 歉信,大致內容是說,特大臺風讓學校的蔬菜采購受影響,孩子們的午餐配餐中原本應該有的5克蔥花也不得不取消,為此,校方深感歉意,并敬請家長們理解、原諒。國內朋友看到后不太相信,來跟我求證:日本的學校難道會為少了5克蔥花而特意書面道歉?
其實,這種事在日本經(jīng)常發(fā)生,一點也不稀奇。日本學校的配餐菜單都是早早制定的,并提前發(fā)放到各位家長手中。如果菜單上寫明某月某日的午餐有蔥花,實際上卻沒有,若被家長們知道并追究,就會變成一起丑聞——理由是失信于人。5克蔥花事小,失信于人事大,校方當然必須說明原因、表達歉意,這樣才能體現(xiàn)學校的誠實可信,并讓家長們認為,將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去接受教育,是可以放心的。
其實,不止是學校,整個日本社會都是這樣的。記得我剛來日本時,有一次接到當?shù)仉娏值臅嫱ㄖ阂驗闄z修,某月某日某時將停電一分鐘,給大家?guī)聿槐悖罡星敢?。頭次看到這樣的道歉信時,我也深感驚訝:不就停電一分鐘嗎,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但后來在日本生活久了,發(fā)現(xiàn)為這類細微的事情道歉,是日本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而且,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日本人的一天,幾乎都是活在道歉里的。
早晨出門遇到鄰居,說完“早上好”之后,接下來便是一句“對不起”——因為急著去趕電車,沒時間和鄰居大伯多聊,感覺很抱歉,需要說“對不起”。到了車站,一直準時的電車因故晚了三分鐘,車站廣播反復道歉:“下一趟電車晚點三分鐘,為此給各位乘客帶來巨大困擾,非常對不起?!背松想娷囍?,車內擁擠,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踩的人和被睬的人同時說“對不起”。踩的人說“對不起”,意思很明白:對不起,我踩到你了!而被踩的人也說“對不起”,意思則是:對不起,是我擋著你的道了。
到了公司,給客戶寫郵件或打電話,更必須說“對不起”:自己的郵件或電話占用了客戶的時間,這是給對方添麻煩的事。下班了,去超市買菜,排骨賣光了,冷氣櫥柜里放了一塊手寫的牌子:“今天的排骨賣完了,為此給您帶來極大不便,真是非常對不起?!?/p>
回到家,打開電視,電視里說不定也在播放各種道歉的鏡頭。早幾年,日本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大新聞:兩名日本人擅自闖入“伊斯蘭國”的地盤,被綁架為人質,其中一名叫湯川遙菜的人質被撕票。當日媒去采訪湯川74歲的父親時,悲傷的老人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道歉:“對不起,我兒子讓大家擔心了,給大家添了麻煩,非常對不起!”
湯川父親的道歉令中國網(wǎng)民大為詫異:自己的兒子被殺了,不是表達悲憤,而是先向社會道歉,“無法理解這種精神境界”。當時我和我家才13歲的小朋友也討論過此事,這位出生、成長在日本的孩子回答道:“有常識的人,都會道歉的。湯川是大人,而且他的行動是一種純個人行為。他因為個人行為而讓整個日本擔驚受怕,的確是給社會添了麻煩啊。”
給社會添了麻煩,所以要道歉,這的確是“日本式常識”的一部分??催^《菊與刀》的人,很可能會從日本人的愛道歉聯(lián)想到曰本的“恥文化”。但實際上,日本人熱衷于道歉,并不完全取決于他們對事物的羞恥感,而更多的是一種日本式的處世哲學。它無關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僅僅是日本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日本社會是強調“命運共同體”的。在同一社會共同體中,每個人所取得的成績,都會被認為源于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因此人人必須心懷對他人的感謝。同樣地,一個人犯了罪,或造成什么過失,自然會影響別人,會拖集體的后腿,必須及時謝罪,以獲得共同體中其他人的諒解。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個喜歡給人添麻煩的家伙,受到集體排斥。不用說,維系這種“命運共同體”的紐帶,是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因此,即使學校午餐少了5克蔥花,也必須說明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