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瑋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病例診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病例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采用B超及腹腔鏡進行診治,觀察組實施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進行診治。對比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治療安全性。結果:觀察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兩組研究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并發(fā)癥狀,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結論:在針對內膜再生病例治療中,行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子宮內膜去除術/ /切除內膜是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宮腔鏡;B超;腹腔鏡;子宮內膜去除術;內膜再生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10-01
宮內膜去除術是一項調節(jié)女性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較為新的一項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在直視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除全/程/子宮內膜或者部分淺肌表層,完成對內膜基底腺體的完全清除。此手術方式已經發(fā)展成為目前婦科內窺鏡的一項常規(guī)手術[1]。本文要研究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病例診治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病例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分布于25-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58±7.43)歲,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分布于24-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17±7.62)歲,所現患者皆出現了陰道異常出血的癥狀,且都符合對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B超及腹腔鏡進行診治,進行陰道B超監(jiān)測之前,要求患者確保膀胱處于排空狀態(tài),選擇在膀胱的截石位將檢測探頭的頻率控制在5.8-8.5MHz之間,涂抹耦合劑在專用探頭上,然后將避孕套套在探頭上將其置入陰道內,進行宮腔檢查,主要集中在患者宮腔內是否存在異常,若發(fā)現異物,要對其進行仔細觀察,確認其面積、數量、形態(tài)以及所處位置等。在檢測過程中必要時可稍微轉動患者體位以便于更好地觀察檢測。腹腔鏡的檢查之前12h需禁食,并且要囑咐患者排尿排便,使患者保持平臥位,術者手持腹腔鏡,按順時針方向慢慢旋轉鏡身,對子宮進行全方位觀察,必要時取可/以/病灶部位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若出現出血現象,可使用電凝止血法進行止血。主要對患者的陰道B超檢查進行詳細分析,并聯合B超成像結果與腹腔鏡結果進行患者的病灶診斷。
觀察組患者則結合對照組的診治增加宮腔鏡的檢查,實施檢測前,患者需進行肝腎、白帶、血糖、凝血等方面的檢查,并且要選于經期結束后的3-7d內安排檢測,檢測時將宮腔鏡置入宮腔內通過監(jiān)視器對宮腔、子宮壁及子宮內膜進行全方位觀察,確認是否有異物存在。
檢查過后,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出合理治療方案,并使用陰道B超聯合腹腔鏡檢測,宮腔鏡引導進行子宮內膜去除術治療[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治效果,將其作為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病例診治中的應用效果評判標準。治療效果可分為三個等價:顯效(通過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直至痊愈)、有效(通過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癥狀逐漸改善)、無效(通過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癥狀無任何改善或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1.0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x2和%表示計數資料,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0%),通過數據分析,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1:
3 討論
子宮內膜是指構成哺乳類子宮內壁的一層,對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會起反應,可隨著性周期發(fā)生顯著的變化。雌激素可引起子宮肥大,孕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發(fā)生特殊的妊娠初期變化,或改變子宮內膜的性質,使之具有產生蛻膜的能力。子宮內膜一般會發(fā)生以下病變:炎癥、增厚、異位癥、太薄等,其中子宮內膜炎大約影響了10-15%的青壯年女性,此癥狀通常發(fā)生于20歲左右年齡段,持續(xù)至更年期[3]??傊?,子宮內膜發(fā)生病變損害了廣大女性同胞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質量。
本文主要研究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子宮內膜去除術后內膜再生病例診治中的應用效果,此研究以分組形式展開了討論分析,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分別實施了B超及腹腔鏡診治和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診治,兩組患者在診治后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效果更為顯著,增加宮腔鏡檢測,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照組B超和腹腔鏡檢測的不足,檢測結果更具準確性。并且通過腹腔鏡檢測、宮腔鏡引導進行子宮內膜去除術治療,可有效提升手術治療的精準性,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在針對內膜再生病例治療中,行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子宮內膜去除術切除內膜是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淼. 宮腔鏡聯合B超及腹腔鏡在剖宮產切口憩室診治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1):148-149.
[2] 李悅, 吳慕冰, 黃燕. 宮腔鏡和B超檢查在子宮內膜息肉疾病診斷中的臨床運用[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8, 39(2):60-61.
[3] 陳瑞芝. 宮腔鏡手術聯合診斷在中老年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的臨床對比研究[J].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8, 56(7):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