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 要】 目的:分析耳穴埋籽應用在婦科腔鏡手術以后對患者排氣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10月到2019年8月來我院進行婦科腔鏡手術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本文的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婦科手術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耳穴埋籽,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情況。結果: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8.89%(4/45),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22%(10/42),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相關胃腸功能,主要包括首次進食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和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本文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通過耳穴埋籽應用在婦科手術以后可以降低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影響,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耳穴埋籽;婦科腔鏡手術;胃腸功能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87-02
對于一些腹部手術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體內(nèi)會殘留有一定的氣體,這會導致患者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腹脹。臨床對婦科手術患者而言,很多患者術后都存在著排氣較差的狀況和表現(xiàn),這主要與患者的胃腸功能不能及時的恢復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1]。腹脹是臨床上一些腹腔手術較為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會嚴重的對患者的排氣產(chǎn)生影響,這也導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生活質量受到干擾,而長時間的腹脹等情況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和煩躁等不良情緒對手術的整體治療效果產(chǎn)生影響。本文主要基于此分析對婦科手術患者術后通過耳穴埋籽進行干預對排氣功能的影響,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到2019年8月來我院進行婦科腔鏡手術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本文的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婦科腔鏡手術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確保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一致性,以方便進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患者當中已婚和未婚比例為19:23,對照組已婚和未婚的比例為20:22,卡方=0.0497,Z=0.9175,P=0.8278;觀察組患者當中年齡最大為55歲,年齡最小為25歲,年齡平均為(39.16±12.0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大為62歲,年齡最小為20歲,年齡平均為(39.72±11.41)歲,t=0.2264,P=0.8214。本文兩組患者均符合進行婦科手術治療的原則,所有患者排除存在有血小板類病癥和凝血功能障礙等,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兩組患者在婚姻和年齡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本文的所有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干預指導方案的干預,具體護理的時候堅持常規(guī)護理的原則,做好對患者術前的準備工作,并且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檢驗,維持相關指標的穩(wěn)定性,強化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和營養(yǎng)干預,保證患者體溫的恒定性,避免感染情況出現(xiàn),做好各項指標的監(jiān)視,避免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危險[2]。而對本文所有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干預基礎之上通過耳穴埋籽進行干預,需要嚴格的落實中醫(yī)辨證理論,如果患者存在有體質虛弱的表現(xiàn),需要在手術以后12小時之內(nèi)選擇患者的小腸、大腸、交感、胃穴等相關的耳穴,通過以酒精的方式進行消毒,然后選擇王不留行籽粘在患者的相關穴位的中心進行壓迫。而對存在有嚴重的心悸、失眠和抑郁的癥狀的患者,選擇王不留行籽壓迫在患者的厥陰俞穴、五臟俞穴和心俞穴,對于存在有痰熱內(nèi)阻癥狀的患者藥物壓迫增加內(nèi)庭穴。對患者每次按壓穴位的時間控制在5~10min,每間隔三日為患者進行一次埋籽[3]。對患者的耳穴按壓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患者所產(chǎn)生的發(fā)熱、酸麻、脹痛等相關的感覺為最佳。耳穴按壓的護理干預一直到患者能夠順暢排氣為止,對患者進行耳穴按壓的時候,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同時為患者選擇足三里穴、內(nèi)關穴和中脘穴等穴位,按摩的時候使用拇指的指腹進行按壓,按壓的過程中要注意力度,使用的適中,每次按壓的時間應控制在10秒鐘以內(nèi),主要以患者感到有酸脹感和麻木感為止,按壓的頻率大約是60分鐘左右,術后每隔12小時對患者進行一次按摩。
1.3 觀察指標
評價本文兩組患者經(jīng)過不同護理以后的并發(fā)癥情況,對兩組患者經(jīng)不同干預以后的胃腸功能指標進行統(tǒng)計并做比較,主要比較兩組患者的首次進食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和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25.0對本文所有的數(shù)據(jù)、標本、資料等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和分析。文中涉列的計量資料通過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進行表示,同時采用t值對所有的計量值進行檢驗;而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均通過采用自然數(shù)/百分數(shù)(n/%)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進行表示,采用卡方值(X2)對所有的計數(shù)值進行檢驗;等級資料選擇采用Z值為主要的表達方式表示,且以秩和檢驗與Ridit分析的方法進行驗證性試驗;組間差異通過采用P<0.05表示,說明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8.89%(4/45),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22%(10/42),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相關胃腸功能,主要包括首次進食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和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本文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情況參見表1所示結果。
3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耳穴埋籽應用在婦科手術以后可以降低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影響,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俊敏.中藥足浴配合耳穴埋籽對婦科術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3):43.
[2] 陳立,薛迎春.耳穴埋籽護理對婦科術后患者排氣影響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3):65.
[3] 李文紅,徐燕紅.耳穴埋籽治療婦科術后腹脹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