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峰
(黑龍江省自然資源權(quán)益調(diào)查監(jiān)測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黑龍江省位于歐亞大陸東部,是中國最東北部的地區(qū),面積約46萬km2,氣候為溫帶季風(fēng)氣候。境內(nèi)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積50 km2及以上河流2 881條,總長度約為9萬km,境內(nèi)有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眾多湖泊,是全國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8。黑龍江省濕地類型較豐富,據(jù)調(diào)查,全省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包括苔蘚沼澤、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森林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人工濕地等多種類型。另外,分布在濕地中的植物種類繁多,僅高等植物約有500種,觀賞植物近200種[1],其中較常見且觀賞價值較高的濕地植物有以下13種。
多年生水生草本,多生于池沼、湖泊中。根狀莖粗短,葉叢生,具細長葉柄,浮于水面,近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花單生,多為白色,漂浮于水。5—8月開花,日間開放,晚間閉合。
匍匐根狀莖粗壯,具許多須根。稈高大,圓柱狀,高1~2 m,平滑,基部具3~4個葉鞘,管狀,膜質(zhì),最上面一個葉鞘具葉片。葉片線形,小堅果倒卵形或橢圓形?;ü?—9月。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于地下,粗壯;莖直立,多分枝,全株青綠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絨毛,枝通常具4棱。葉對生或三葉輪生,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花組成小聚傘花序,簇生。蒴果扁圓形。
為淺水性植物。莖細長柔軟而多分枝,匍匐生長,節(jié)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葉卵形,上表面綠色,邊緣具紫黑色斑塊,下表面紫色,基部深裂成心形。荇菜一般于3—5月返青,5—10月開花并結(jié)果,9—10月果實成熟。
直立灌木,高1~2 m,小枝稍有棱角,黃褐色,嫩枝具短柔毛;冬芽卵形或長圓狀卵形,有褐色鱗片,邊緣有疏毛。葉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突尖或漸尖,具銳鋸齒,有時為重鋸齒,兩面無毛。圓錐花序長圓形或金字塔形,有細短柔毛;花密集,粉紅色。蓇葖果直立。花期6—8月;果熟期8—9月。
多年生草本。高10~35 cm。基生葉3~7枚,叢生;葉片圓形或圓腎形,先端鈍圓,基部深心形;萼片鮮黃色;無花瓣;蓇葖果,圓柱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
多年生草本。高40~100 cm。全株無毛。根狀莖肥厚,黑褐色。莖直立,單一,上部少分枝,花兩性,白色。瘦果近球形,具翅?;ㄆ?—8月,果期8—9月。
多年生草本。高達120cm。根粗壯。莖直立,上部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披針形,花淡紫紅色、紫紅色?;ㄆ?—8月,果期8—9月。
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根莖細長,于末端膨大成球莖。葉基生有長柄,三棱形,葉基鞘狀,互相抱合;葉箭形或戟形?;ㄝ阌欣猓哂谌~;花3朵輪生成總狀花序,白色,基部有紫斑?;ㄆ?—8月,果期8—9月。
多年生草本。高50~70 cm。全草有香氣。根狀莖粗壯,橫走。葉劍形,向上伸直,先端漸尖,中脈明顯,基部葉鞘套折?;ㄝ慊逃谌~片,佛焰苞葉狀;肉穗花序圓柱狀,黃綠色,斜向上伸,漿果紅色?;ㄆ?—6月,果期6—8月。
多年生草本。稈高1~3 m,根莖粗壯,橫走。葉舌具直立纖毛;葉2列式排列,具葉鞘,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大型,頂生,直立或稍彎?;ㄆ?—8月,果期8—9月。
挺水草本,全草較柔軟。高40 cm。基生葉柄長,葉卵狀心形,全緣,弧形脈。頂生總狀花序,花藍紫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多年生草本。高30~80 cm。葉兩面深綠,寬條形或劍形?;ㄇo實心,光滑;花大,藍紫色;花藥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以上這些黑龍江省濕地常見觀賞植物各具特色:睡蓮出淤泥而不染,十分清純可人;水蔥像穿著墨綠色長裙的少女躍出水面,亭亭玉立;千屈菜花開的時候絢爛奪目,給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覺;荇菜的黃花配綠葉,靜靜地躺在水面上,彰顯大自然的幽靜之美;柳葉繡線菊粉色的花朵倔強地綻放在綠葉之間,給人以震撼;薄葉驢蹄草綠葉簇擁著團團黃花,美不勝收;小白花地榆恰似繁星點點;直穗粉花地榆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慈姑美麗優(yōu)雅的葉片令人陶醉;菖蒲長長的葉片和渾圓的蒲棒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蘆葦蕩中徜徉使人如臨仙境;雨久花夸張的藍色,美麗得令人震驚;燕子花高貴而絢爛,把整個草甸裝點得分外妖嬈。
黑龍江省有這么好的濕地和這么豐富的濕地觀賞植物,怎么能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呢?我們建議,要秉承保護為主的理念,在保護的基礎(chǔ)上開發(fā)利用,以利用促保護。各地可以設(shè)立濕地自然公園,公園中注重利用自然濕地生境,通過對典型濕地植物景觀的研究,合理地將濕地資源利用到公園的建設(shè)當(dāng)中,濕地植物群落應(yīng)盡量保留原有濕地植被,考慮觀賞需求,可配以人工設(shè)施,使人們近距離地接觸濕地植物,選擇具有本地濕地植物特征的蘆葦、香蒲、睡蓮、水蔥等極具觀賞價值的濕地植物進行綜合配置[2]。在濕地植物景觀不好的地方通過人工配置的方式,栽植濕生觀賞植物,重點考慮各種植物的花期和季相特征,使觀賞效果更佳。
注重保護原有生態(tài),盡量“留住草”的同時,還力爭“留住鳥”。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區(qū)域多水禽和魚類,我們在開發(fā)和利用濕地時,不僅要保護好濕地植物,還要不破壞這些野生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環(huán)境,還要建立野生動植物展覽館,增強游客愛護環(huán)境意識。隨著原生濕地生態(tài)得到恢復(fù),雉類、雁鴨等野生鳥類也將被吸引而來。將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為美麗龍江建設(sh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