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艷 閆城 胡碩婷 張靜 李幸
心臟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療因心律失常導致的心功能障礙,其主要依靠脈沖發(fā)生器發(fā)出的脈沖刺激心肌,進而促使心臟恢復正常工作[1]。起搏器安置后為防止電極脫落,通常要求患者絕對臥床1~3 d,術側肢體制動、傷口疼痛等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術側肩部疼痛及活動障礙,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因此,早期功能鍛煉及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厥诜ㄊ墙】到逃椒ㄖ械囊环N,研究顯示,其適用于所有人群[4],并且效果良好;多媒體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方法中的一種,具有高效、直觀、傳播快等特點[5]。本研究使用多媒體結合回授法對起搏器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的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進行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的患者(起搏器類型不限);年齡18歲及以上;患者知曉本研究目的,愿意參與本研究。將2018年5—10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齡(56.98±7.52)歲。將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8例,女27例;平均年齡(55.68±6.8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多媒體+回授法,組建護士長+責任護士的康復治療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商議制定具體執(zhí)行方法。
1.2.1 多媒體健康宣教 錄制早期功能鍛煉宣教視頻,具體內容如下:術后4 h,患側腕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術后第1天,患側屈肘、伸臂運動;術后第2天,握特制彈力球,繼續(xù)屈肘、伸臂運動;術后第3天,患側上肢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運動(前屈<30°,后伸<15°);術后第4天,患側上肢觸摸對側肩膀及同側耳朵,患側上肢可洗臉、刷牙、進食;術后第5天,患者呈站立位,上肢盡量后伸;術后第6天,患者呈站立位,上肢以肩為軸用力旋前,再旋后;術后第7天,患側上肢進行手指爬墻、梳頭運動;術后1周,患側上臂緩慢抬臂動作,患側上肢能完成日常生活動作;術后2周,可自由運動。每天鍛煉2~3次,每次5~10 min。
1.2.2 回授法 責任護士在手術前后、出院前等關鍵時間節(jié)點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起搏器植入術等相關知識,告知其功能鍛煉注意事項,并觀看功能鍛煉流程視頻,應用回授法評估患者各項鍛煉、掌握情況。(1)評估。通過讓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所授知識,判斷其掌握程度。(2)澄清。重點關注患者未理解、未掌握的內容,針對性講解,直至全面正確復述。(3)理解。最后再次詢問患者是否還有疑惑,是否還有想了解的知識,如其能全面正確回答所有問題,即代表本輪教育圓滿完成。
1.3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采用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判斷患者生活質量好壞[6],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一般認知4個維度34個條目,滿分17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肩關節(jié)功能:采用上海肩周炎臨床優(yōu)勢專病建設中心設計的肩關節(jié)功能綜合評定量表判斷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7],該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肩關節(jié)疼痛3部分,分別為35分、30分、35分,總分100分?;颊呓】到逃R掌握情況:采用起搏器植入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問卷[8],該問卷包括術前、術后及出院3個維度,20個條目,滿分100分,90~100分完全掌握,70~89分基本掌握,69分及以下為未掌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術后1周及12周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術后1周,觀察組肩關節(jié)活動能力得分較對照組高(P<0.05),術后12周觀察組患者肩關節(jié)綜合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周及12周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與術后1周比較(配對t檢驗),P<0.05。
2.2 術后12周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后12周,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質量及其各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2周生活質量狀況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較對照組好(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狀況比較(例)
多媒體結合回授法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通過錄制分步驟功能鍛煉視頻,使健康教育內容簡單、生動、容易理解,加之,后期通過回授法進一步幫助患者鞏固所聽、所看、所學內容,使其全面、深刻、掌握了相關內容,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長時間的術側肩關節(jié)制動使患者肩部嚴重不適,導致其生存質量低下。國外研究顯示[9],起搏器植入術后肩痛的發(fā)生率超過60%。國內研究顯示[10],部分患者起搏器植入術后發(fā)生了術側肢體腫脹,嚴重者甚至發(fā)生了血栓。因此,起搏器植入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十分必要。本研究中采用多媒體結合回授法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結果發(fā)現(xiàn),術后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分析原因,多媒體結合回授法提高了患者功能鍛煉相關知識掌握度,使其在后續(xù)恢復過程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提升了其自我鍛煉的信心[11-14],患者能嚴格按照功能鍛煉方法鍛煉,促進了其康復,減輕了其肩關節(jié)不適,提高了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采用多媒體結合回授法對起搏器植入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改善其肩部不適,提升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