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勛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逐步發(fā)展,在進行信息化作戰(zhàn)的過程中,對于輪式車輛裝備有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這充分說明了信息化作戰(zhàn)中輪式車輛裝備保障的必要性。本文首先對于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概念進行闡述,同時對于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對于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功能要素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的裝備保障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
引言:
在整個裝備體系當中,輪式車輛的裝備是非常重要的,輪式車輛裝備在戰(zhàn)爭時期所負責的任務主要包括了物資運輸、武器牽引和部隊機動等等,是其中十分關鍵的技術裝備。隨著全球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出現了新型的以信息系統(tǒng)為基礎的武器裝備,以信息流程為中心來在海陸空等多個領域進行對抗的信息化作戰(zhàn)模式,在這樣的作戰(zhàn)模式下,對于輪式車輛裝備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必要性也日益凸顯,其已經逐漸成為了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準備保障的重要內容,所以本文對于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1.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概念
車輛裝備保障力量主要的作用是為了順利的執(zhí)行保障任務,具體是指在進行信息化作戰(zhàn)的過程中,將網絡技術和動態(tài)重組能力以及模塊化能夠加入到力量結構當中,這也是車輛裝備保障的主要配置策略,在信息化戰(zhàn)爭當中,對車輛保障力量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劃分,以動態(tài)重組和模塊作為基礎,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了信息處理和傳輸的有效突破,尤其是對保障力量內外部信息的交流方式進行了改變,讓其中的各個單元都能夠變?yōu)榫W絡當中的重要節(jié)點,節(jié)點之間能夠實現直接性的交流,從而使得模塊能夠擁有更強的適應性,對其中的登記制度滲透進行了弱化,組成為一個一體化的矩陣管理模式。與此同時,以網絡體系為基礎而建立的車輛裝備保障力量,實際上就是利用系統(tǒng)集成的方式將各個要素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及重組,實現保障單元的力量轉移,以體系為基礎而形成效率更高的保障能效。
2.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特點
因為車輛的裝備保障力量具有體系化和模塊化的功能特點,所以與機械化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小型化上,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使用信息化作戰(zhàn)的節(jié)奏,讓作戰(zhàn)車輛不管是在保障單元要素上還是在人員上都更加的精煉。同時這種不同也體現在通用性上,這里所說的通用性是指所組成的保障力量不應該受到傳統(tǒng)兵種的局限,而是應該按照合成一體的基本原則和信息化作戰(zhàn)任務的實際要求,以指揮系統(tǒng)為核心來進行了保障力量聚合,實現戰(zhàn)爭的信息化和快速化。通過對車輛保障力量的模塊化處理,能夠實現各種保障力量的組合,從而更加迅速的投入到戰(zhàn)斗當中,通過一體化網絡來大幅度提升指揮控制的敏捷性和高效性。在信息化作戰(zhàn)的過程中,輪式車輛的裝備保障力量中包含著模塊功能,這也直接影響著裝備保障力量的銜接性,使得力量和信息能夠更好的進行傳遞和融合,確保任務能夠順利的完成。與此同時,信息化作戰(zhàn)的支援部隊、戰(zhàn)斗部隊、偵察情報和指揮作戰(zhàn)系統(tǒng)將會組合成為一個整體,所以需要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一定要適應這種作戰(zhàn)對抗的需求。
3.信息化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的功能性研究
在進行信息化作戰(zhàn)的過程當中,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所承擔的任務,是組成信息和裝備的基本因素,搭建成為一個具備多種能力的保障機構,其中具體包括了信息能力、適應能力、保障能力、機動能力、指控能力和防護能力等功能要素,這些功能要素組成為一個整體。其中的的信息能力是指在裝備保障中對作戰(zhàn)雙方的信息進行收集、傳輸和處理,并要與相關的保障行動進行結合。所謂保障能力是指,輪式車輛裝備對各項能力之間關聯性進行保障的能力,功能的發(fā)揮除了需要裝備、器材和維修等元素內容之外,也需要進行各個要素的整合,相互之間建立良好的關聯,這也是保障能力的主要標志。所謂防護能力是指車輛裝備保障時避免其中的保障力量受到破壞,在信息化作戰(zhàn)的過程中,所有的打擊都更加的精確和靈活,使得戰(zhàn)場當中多有的區(qū)域都會受到直接的打擊,如果裝備保障力量的防護力不足,那么其他的功能將不復存在。所謂機動能力主要體現在資源轉移的速度上,同時也包括其對障礙進行克服的能力。在信息化作戰(zhàn)的過程中,輪式車輛裝備保障的內容很多,覆蓋到整個戰(zhàn)區(qū),需要同時向多個方向進行保障,甚至要建立一個多層次以及多種方式的機動性保障措施。這里所提到的適應能力,因為在信息化戰(zhàn)場中處于多維的空間,所有的保障力量無法僅在其中的一個空間來完成任務,需要保障力量具有更強的動態(tài)重組能力和全能性,同時也應該具備獨立及與其他力量進行作戰(zhàn)的保障能力。所謂指控能力,是指作為作戰(zhàn)輪式車輛裝備保障人員運用相關的指揮工具通過使用相應的方法和手段在完成保障任務的過程中對力量進行調動的能力??梢哉f指控能力是對上面集中能力的一個綜合,指控內容主要包括了工具和人,指控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指揮者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將裝備保障力量變?yōu)楸U蠈嵙Φ倪^程中,指控能力是其中的關鍵所在,是信息化作戰(zhàn)當中,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中最為很重要的功能要素。
4.保障力量的生成模式分析
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生成模式主要包括思想、結構和運行這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思想方面的因素,具體表現為怎樣去看待和處理裝備保障力量的生成,這其中涉及到了基本的思維觀念和理論建設。其次是結構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含了裝備保障能力當中各個元素之間的作用關系,從而對其中的穩(wěn)定成分進行明確。例如裝備保障能力所形成的力量編組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各主體之間的作用關系。最后是運行方面的因素,具體包括了裝備保障能力形成的方式和途徑以及相關的機制。在裝備保障力量生成模式中的思想內容,會受到傳統(tǒng)做法的影響,所以這一因素的改變非常的困難,在進行保障能力生成機制構建的過程中,具有非常穩(wěn)定的結構基礎,從而實現對裝備保障能力生成的限制。運行因素是生成模式中最為活躍的內容,有著一定的穩(wěn)定性特征,該因素的變化會直接形成對思維和結構要素的沖擊,使得裝備保障能力生成模式出現整體性的調整,推動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發(fā)展。與此同時,這一生成模式有著很高的科技含量以及非常廣泛的涉及面,與我國的現代化軍事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需要在生成模式的構建中更多的著眼于未來發(fā)展和實際需求。
結束語:
在裝備保障力量建設的過程中,會擁有明顯的時代性特征,在信息時代當中,這種建設過程需要根據信息化作戰(zhàn)的基本理論來對信息技術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應用,這也是信息化作戰(zhàn)中進行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建設與其他力量建設之間的重要區(qū)別。在當前的形勢下,對于輪式車輛裝備保障力量內容的分析和研究仍然不夠深入,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仙鳳,吳克華.軍民融合戰(zhàn)略下車輛裝備保障力量動員問題探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7,19(5):28-31,60.
[2]李京京,劉增勇,李欣瑩,等.高原寒區(qū)作戰(zhàn)車輛裝備保障力量需求分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5,17(7):41-44.
[3]張春潤,陳世言,趙坤,等.基于信息系統(tǒng)體系作戰(zhàn)的戰(zhàn)役車輛裝備保障力量體系建設[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4,16(1):33-36.
[4]邵玉平,陳少元,劉月,等.戰(zhàn)區(qū)車輛裝備應急保障力量抽組問題研究[J].兵工自動化,2013,(6):20-22.
(作者身份證號碼:53212819921217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