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孔柱
“雜文家應該是什么?”責任、使命、擔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而我說,雜文家也應該是“兒童”。
兒童是天真可愛的。兒童最可貴最可愛的鮮明特性(品德、品行)便是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兒童的眼睛是清澈的、明凈的,沒有云翳、沒有老花。兒童的眼睛看到什么,就說是什么,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不會撒謊,不會瞎編?!痘实鄣男卵b》里,不管大人們怎樣夸獎、贊美皇帝的新衣多么漂亮,孩子依然不為所動,張口便說,皇帝什么也沒有穿。時至今日,孩子們依然保持著這種天性。天真無邪的孩子永遠是可愛的。作為一個雜文家,不管年齡有多大,閱歷有多深,智慧有多高,都要向孩子學習,做一個說真話的好孩子。
兒童是生動活潑的。兒童說起話來總是那么好笑、那么有味道。兒童的語言是生動的、清新的、鮮活的,有時又令人想象不到,捧腹大笑。作為雜文家不妨拜兒童為師,向兒童學習生動形象、活靈活現(xiàn)的語言,力戒老氣橫秋、枯燥無味、呆板死板的東西,力求把雜文寫得生動一些、活潑一些、耐看一些。我們有些所謂的雜文家說起話來、作起文來,總是板著一副面孔,動輒訓人罵人,自以為了不起,其實是很可笑的。
花朵般的兒童永遠是“優(yōu)質品”。真正的雜文家都應該做這樣的“兒童”,始終保持一顆“童心”,不為權勢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不與邪惡為伍,只與兒童做伴。
做一名“兒童式”的雜文家,還要經(jīng)過刻苦磨煉,潛心修煉,才能達到“兒童境界”。一個雜文家,倘能“還童”,那就更加可愛更加可敬了。
有時不妨“裝聾作瞎”
我這個人是個樂天派,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憂愁、煩惱,也總是樂呵呵的,即使有過一些坎坷、挫折,睡過一覺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凈。有人說我“凡事想得開、看得淡”,那是高抬我了,我哪有那樣的眼力與心智?
說穿了,我不過是裝“聾”作“瞎”罷了。
都說“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其實都是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的緣故。倘若反其道行之,對那些不如意的事既看不到也聽不到,還有那些情緒化的心理反應嗎?
我在這方面有過切身體驗。就說自家吧,老伴平時愛嘮叨、好生氣,有時因為一點家務瑣事不合心意就會發(fā)脾氣、說氣話,數(shù)落呀、指責呀、埋怨呀,一時半會停不下來,臨到晚上入睡前,還會絮絮叨叨。這時候,我就兩眼閉著——“裝瞎”;充耳不聞——裝“聾”。你說你的,我睡我的,不吱一聲,任她說去。面對這樣一個“瞎子”“聾子”,再有脾氣的人也沒脾氣了,再能嘮叨的人也不嘮叨了。那一夜,我依然心平氣和,睡得很香。
家里家外都一樣。在單位,有時碰到一些不順心不愉快的事,我也裝“聾”作“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該做什么做什么,笑笑哈哈一整天。
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聽不見,氣不生。六根清凈,人就平和了。這些箴言真是生活的真理、處世的良方。它能治愈人的心病,解開人的心結。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里,人生就是一團亂麻,解開一個疙瘩,一天就過去了;解開一打死結,一年就過去了;解開一團亂麻,一生就過去了。
當然,裝“聾”作“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真正做到又“瞎”又“聾”,全靠修煉,要有內(nèi)功,要沉得住氣。換言之,這就是一種大度、一種從容、一種涵養(yǎng)。當然,裝“聾”作“瞎”,也不是一味忍讓、一味遷就。真正是非原則的事不能遷就,其它只要不是原則的事、不是天大的事,裝一裝“瞎子、聾子”,又有何妨?
瞎有瞎的妙處,聾有聾的好處。不信的話,你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