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奇葩說》有一個辯題,叫“年輕人到底該不該精致窮”,題目很有意思,它讓我想起有一次在南京新街口地鐵站等人,短短幾分鐘,眼前走過無數(shù)年輕時髦、手挎一只名牌包的女孩。
那年流行Celine box,商場里面賣三萬塊一個,在新街口地鐵站,每隔一分鐘,我能看到一個三萬塊?,F(xiàn)在的年輕人怎么這么有錢啊?腦子里滑出這樣的想法,年紀輕輕就走上人生巔峰。
后來我跟助理去巴黎出差,她一路都在收求代購信息,她的親戚朋友,都讓她看看巴黎的Celine box多少錢。我不禁很錯愕,你的朋友好有錢啊,二十歲出頭就背三萬的包了?她說也沒有,一個月工資八千多吧。剛出校門的時候,基本都是最窮的時候。但是窮,就不能精致了嗎?好像很多人都變身簡·愛,每天靈魂叩問:我窮,難道我就不配嗎?
我十分理解這種要好好過,要精致的想法。當年賺一萬塊一個月時,我很想買一個LV,小陳在旁邊說:奢侈品不是我們這個階層用的東西。我氣得差點跳起來,大發(fā)雷霆:我就不配用LV嗎?
年紀輕輕,寧可家徒四壁,也要一身好行頭,用來表示:我可不想別人看不起我。
我想到多年前最后悔的一件事,是在北京時,得了一份兩千多元的稿費。拿著這筆錢,興沖沖跟朋友出門逛街,在三里屯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終于在一家二線品牌店里,買了一只一千五百塊的包。那是我當時買過最貴的包,大氣上檔次的帆布面料上,帶著銀色品牌logo。背著這個包,我仿佛在三里屯得到了一張品牌通行證。
沒過多久,我就離開北京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那一千多塊,還不如買一床被子。要不是因為北京太冷,住的板樓頂層暖氣不足,每晚睡在房子里凍得瑟瑟發(fā)抖,或許壓根不至于倉皇出逃。
年輕的時候,我買各種家居用品,幾乎都在路邊雜貨店解決,20多歲的我還特別不理解,那些在高檔百貨商店,挑著昂貴家居品的中年人,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在這些不能帶出來的東西上?
無所謂的吧,我可不要變得那么庸俗,我要把賺來的每一分錢都穿在身上。那時太年輕,如此在乎別人的感受,還想告訴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我值得這一切。
中年人才不在乎別人說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她可能會花很多錢買一把椅子,也可能會花一大筆錢買床品,她再也不想像年輕的時候,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用超市99塊一床的被子,5塊錢一只的碗,搭建出一種簡易生活。
中年人絕對不能接受這種精致窮,我們會反一反,表面看起來很尋常,回家絕不要有任何不舒服的時刻。中年人只想要實實在在的溫暖,過舒服了,才有余力跟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繼續(xù)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