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貴州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0)
建筑高度和復雜程度的增加,致使設計人員要考量的因素不斷增加,而設計效果直接關系到最終的工程質量。為了保證建筑的順利施工、建筑的質量,同時考慮到使用者更高的美學及環(huán)保要求,應將科學理念應用其中,進一步提高設計方案的完美程度,將建筑結構的實用利益最大化。
新時代下的建筑設計要考量的因素諸多,除了以往的建筑造型、結構加強、水電暖管道布設之外,還要加入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的設計,在迎合消費的需求的同時提高建筑的宜居性。此外,也要考慮到結構的抗震方面的性能,結構布置也要符合建筑用地的實際環(huán)境情況。為了滿足以上諸多條件,要求設計人員在對建筑的計算方面更精確。故針對建筑的規(guī)則性設計原則、特征和設計要求進行相應分析。
建筑結構規(guī)則化設計更有利于其抗震性能的提高,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必有得承載力和變形能力,同時有利于建筑剛度的提高。雖然不規(guī)則設計結構某種程度上說更加美觀,將美學理念應用到極致,但這會嚴重影響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特別是在各項荷載的作用下,結構的穩(wěn)定程度受到極大的沖擊,局部結構的扭轉效應會使得此處成為薄弱層。為了同時考量美學和安全性,可以適當增加抗震防線。
規(guī)則結構主要是指建筑體型規(guī)則,大致體現為平面對稱設計,這樣的結構具備更強的扭轉剛度,整體強度、質量及結構承載力的分布也相對更均勻,不會出現局部突變的情況。除了平面布置規(guī)則,在立面和剖面也應盡量規(guī)則化布置,加強豎向抗側力構件的強度同時,規(guī)避構件強度和剛度的突變現象出現。
建筑結構設計必須要考慮整體構造的強度和剛度,在平面布置中應明確受力位置,保證荷載傳遞更簡潔更直接,平面構件布置盡可能均勻對稱以減少建筑出現扭轉的情況。平面內的構件均勻布置,更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減少承受的震害和建筑偏心的出現。
就當今的建筑結構設計而言,在滿足了最基本的設計規(guī)范要求后,企業(yè)為了將經濟效益最大化,盡可能縮短工期,從而導致建筑質量有所降低,社會效益更是置之不顧,導致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與國際標準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對今后建筑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所以對新時代下的建筑設計應秉持科學理念,保證建筑業(yè)能夠有著長足的健康發(fā)展。
在對住宅的設計過程中,應將使用者更方面需求置于首位,在保證建筑結構安全的情況下,將住戶的要求作為設計考量的最主要標準,提高其居住舒適度,同時兼顧對建筑用地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所以在設計方面,應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先進行整體化設計,以人為本,將上述各方面需求應用于方案設計中,使得建筑結構更具人性化。
對于居住者而言,居住舒適度與方案整體規(guī)劃有很大關系,但同樣離不開結構的人性化考量。為了滿足設計規(guī)范和標準,完全可以通過部分建筑構件的加強來實現,但是這樣的設計會直接影響居住人員的居住舒適度。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加入人性化考量,是我們設計水平綜合提高的重要考量標準。從居住者的角度出發(fā),科學合理的布置建筑構件,針對構件截面面積做出規(guī)則的調整,不影響居民的實際使用。同時盡可能在保證建筑安全的前提下,為居民留下部分自我改良內觀的結構設計方案。
當今的方案設計依舊多以CAD 平面制圖設計為主要體現形式,故容易在具體施工圖中容易出現諸多概念性錯誤,甚至在計算層面也會出現不少疏漏,從而導致施工出現很多差錯導致無法估量的后果。這些現象的產生都是因為設計人員沒有經過具體的系統(tǒng)性培訓,在建筑整體性方面欠考慮導致的。不能從原理上理解軟件的條件控制,只依據軟件計算結果進行相應的構件布置,致使設計人員在整體結構上缺乏認知。
軟件的數量使用是當今設計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設計過程中要具體考慮實際情況,盡可能簡化計算模型、匯總可能承受的荷載情況,細致計算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施工圖布控,密切結合實際項目,確保計算結果正確。同時,不能過于依賴軟件計算結果,要注重自己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認知每一項設計參數的設置依據,有著自己的理論考慮。在提高自己對軟件的利用程度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設計綜合素養(yǎng),實時兼顧最新的建筑技術,將其應用于日常設計中。
自然環(huán)境與設計的融合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節(jié)能環(huán)保,另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通過對建筑的合理設計,合理選材,達到建筑結構設計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目的。因地制宜主要是指應用當地的一些自然條件進行相關的建筑設計,通過合理的開發(fā)利用這些資源來減少其他能源的使用,進而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具備了當地特色,一舉兩得。
為了減少施工工作量,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結合建設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減少對當地環(huán)境的改造,將設計與環(huán)境有效結合,根據具體地形地貌情況進行設計布控,充分使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包括植被設計、湖水資源等等。不但降低了施工設計成本,也能將建筑環(huán)境更貼近自然,滿足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結合城市特色人文環(huán)境,包括當地風俗、歷史文化等軟資源,有效結合于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體現在各方面,獨居特色,從而達到使居住者眼前眼前一亮的目的,體現住建筑設計的獨特內涵。只有適時結合科學建筑理念,才能將我們獨有的時代精神、民族特色融入到建筑風格中,將自然環(huán)境與建筑設計完美契合,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境界。
新時代下的建筑逐步高層化、復雜化,使用功能也逐步豐富,同時要求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對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更要加強設計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從整體考量建筑結構設計特點和原則,將先進的科學理念融入其中,使設計應用達到安全實用,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