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雙井村“河邊苗”的服飾是區(qū)分民族、判斷年齡及婚否等信息的重要標志。本文旨在“特殊語境”中探究“河邊苗”人生禮儀所蘊含的生命觀、人生觀等價值觀念。
【關(guān)鍵詞】河邊苗;服飾;人生禮儀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227-01
雙井村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雙井鎮(zhèn),當(dāng)?shù)匾驗橛袃煽谒妹_@里主要生活著以龍姓為主的苗族人,他們說自己屬于“河邊苗”?!昂舆吤纭泵總€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服裝。
一、誕生禮
范熱內(nèi)普在《過渡禮儀》中指出:“為新生兒所舉行之儀式包括一系列分隔禮儀、邊緣禮儀以及聚合禮儀?!雹僮詈髮崿F(xiàn)“將新生兒與亡者世界分隔,同時與生者世界或特定群體聚合”。②
苗族人生小孩儀式繁多,尤其是頭胎,從懷孕到孩子滿月就有諸多習(xí)俗、儀式。
孩子出生時,會在家門口插上木棒和草標,以前孩子出生后會給孩子打上耳洞,一般在出生第三天由男方家里最年長的男性老人給小孩取名。取名當(dāng)天要通知孩子的外婆家,外婆家就會把自織自染的青布、文斗布縫制的背帶以及小孩的棉帽、圍脖、鞋子、童裝縫上銀泡、龍鳳等銀片送到女婿家。此外,外婆家還要買母雞邀約本族或寨鄰若干婦女挑上東西到女婿家吃酒。女婿家要設(shè)長桌宴請族內(nèi)和寨鄰婦女陪外婆家來的女客共同飲酒唱歌。
孩子滿月前,孩子母親及孩子的衣物不能在水井里洗,需要去溝里洗。當(dāng)?shù)厝苏f道:“曾經(jīng)這里有個月子婆在水井里洗東西,水量因此變小,之后買了一頭豬、一只紅公雞、一只綠頭公鴨請全村的人吃,請來水井婆婆,讓她來請水龍王,水才大發(fā)起來?!?/p>
孩子滿月要去外婆家過,不論誰背小孩,都要打一把傘并在背帶上用巴茅草打一個草標,表示給嬰兒驅(qū)邪。外婆家設(shè)長桌宴請寨鄰來陪女兒女婿吃。酒席開始前,外婆要先夾一塊鴨肉給女兒吃,再讓她喝一口冷水,表示他們?nèi)谥以谠伦永锏囊磺薪梢呀?jīng)結(jié)束,從此可以隨便出入別家和參與其他活動。
瑪麗·道格拉斯在《潔凈與危險》中說“反常之物與模棱兩可之物,‘不潔的事物在于其自身‘錯位?!焙⒆觿偝錾€不是一個真正的人,孩子母親也從女孩向母親的身份過渡,他們的身份都是“模棱兩可”的,而水井是人們熟知的、神圣的。范熱內(nèi)普在《過渡禮儀》中說,在過渡期都是危險的。巴茅草在苗族儀式中常常象征著利器、武器,孩子是脆弱的,到世俗世界還不夠穩(wěn)定,所以通過起名、打耳洞、打草標等儀式來“拴”住孩子,當(dāng)孩子的外婆進行了一個喂鴨肉的儀式后,孩子的身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孩子母親的身份也得到了轉(zhuǎn)化,從而解除禁忌。
二、婚禮
婚禮是一個女孩成為女人的禮儀,也是標志著一個女孩從原生家庭分離出來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社會關(guān)系的儀式。
以前苗族的婚姻有“父母之命”“游方”等方式,如果在父母不認可或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跟男生私奔叫跑嫁。無論是何種方式,服飾都是不可或缺的。
苗家女孩從出生之日起,家人便開始為其添置嫁妝,最為重要的就是結(jié)婚時穿的盛裝,盛裝主要由青布、刺繡及銀飾組成。青布是自織自染的,刺繡是母親親手繡的,銀飾主要是由父親打制的,或者是找工匠打制的,銀飾少則幾斤多則幾十斤。
接親那天親朋好友喝酒唱歌至天黑,女方家將嫁妝提給接親的兩個男人并送姑娘出門,男人挑嫁妝(扁擔(dān)一頭大竹籃裝著銀飾及最時髦的三五件服飾;另一頭掛一條家機布裙子和兩雙未穿過的新繡花絨鞋),挑嫁妝的人還需特別小心,不能跌倒將嫁妝丟落在地,否則會不吉利。新娘接親回門,其“姊妹”會在寨門口迎接,新娘穿上盛裝,和姊妹一同走回家。若是跑嫁,男方則需請女方父母原諒,并將嫁妝挑到男方家。不論是何種方式,女孩的“嫁妝”都得跟著女孩一起去到夫家,標志著從原生家庭分離出去,開始新的社會關(guān)系。
三、葬禮
葬禮標志一個人去世,從一個世俗的世界進入神圣的世界,意味著跟他(她)有關(guān)系的社會關(guān)系的消失。
若有人去世,趁逝者身體還未僵硬,家人或族人到井里打來新水,給逝者洗凈身體;換穿壽衣、壽褲、壽鞋,女性逝者還要穿上壽裙,逝者手里捏著壽帕(男左女右,如果沒有壽帕可用紙錢代替)。在堂屋到大門邊上擺放木板,鋪上子女們準備好的兜單壽布,按子女年齡排序,最小的子女送的兜單貼近逝者身上,最大的子女送的兜單放在木板最底層。將逝者頭部墊上紙錢,頭朝神龕腳朝門放在木板兜單上,用紙錢掩蓋逝者臉部,將壽被蓋在其身上。逝者腳下放一升谷子或米, 以及一碗菜油,內(nèi)放燈草點亮,讓逝者見亮上路。葬禮體現(xiàn)了苗族“靈魂不滅”的觀念,雖然肉體去世了,但靈魂去了神圣世界。
四、結(jié)語
人生禮儀是一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進入各個不同階段而舉行的種種儀式和禮節(jié)活動。范熱內(nèi)普認為,“人的生命總是存在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的轉(zhuǎn)化,或者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的轉(zhuǎn)換。”“河邊苗”禮儀習(xí)俗中服飾貫穿了當(dāng)?shù)厝苏麄€人生禮儀,從他們的人生禮儀中看到了他們對生命、自由的崇尚,以及“靈魂不滅”的生命觀。
注釋:
①②張凌波.苗族人生禮儀的生命美學(xué)意蘊[D].西南大學(xué),2015.
參考文獻:
[1][法]阿諾爾德·范熱內(nèi)普.過渡禮儀[M].張舉文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作者簡介:周 平(1993-),女,漢族,貴州畢節(jié)人,貴州大學(xué)歷史與民族文化學(xué)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xué)位,專業(yè):民族學(xué),研究方向:民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