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萌
每年都有高考畢業(yè)生撕書,漫天飛雪,這星星點點的白色,多么美麗呀,它在空中飄飄然,爾后輕盈落地,多么富有詩意與美感。一撕一撕的動作,看起來多么瀟灑,一甩一甩,把自己的三年壓抑心情全撒出去。一張張已經(jīng)裝訂成冊的講義,一本一本朝夕相處的教材,三年來如柱拐杖般的參考書,片刻化為碎片,好像《紅樓夢》中說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不,電影《銀河補習班》就有高考畢業(yè)生撕書的場景,白茫茫一片,電影鏡頭拍得很美,美得讓人辛酸與無奈。
我們沉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些行為真的美嗎?
什么是美呢?西方哲學家說美是有價值的東西的感性顯現(xiàn),感性是外在的,高考撕書外在看好美,而實際是對三年生活的否定,也是對讀書價值的否定。
電影《致青春》中有個細節(jié),學霸陳孝正同學坐在書上吃蛋糕,因為地面臟。他是全班學業(yè)最優(yōu)異的,將公費留學美國,因而拋下了戀人鄭薇,但留學期間他內(nèi)心經(jīng)歷巨大的失敗,回來后重新找鄭薇談戀愛,想重振精神。為什么他會失???因為他愛的只是分數(shù),是文憑。真正愛知識的人,總是愛護書籍的。在他們眼中,字紙是神圣的東西:倉頡造字,群鬼夜哭。語言文字是通鬼神的,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據(jù)說古人看重要的書時,先沐浴焚香;詩人年關(guān)把自己寫出來的詩詞放在硯臺上,點上幾根香,感謝上蒼賜予自己這么多文字。佛徒認為把佛經(jīng)往床上放、帶到廁所,都是最不恭敬的。由此可見,陳孝正這些高分者,都不是真正熱愛文字,熱愛知識。他和女友一起吃蛋糕樣子很美;而他坐在書上吃蛋糕,卻暴露出內(nèi)心的低俗、粗陋。
讀書最重要的是讀出敬重知識的態(tài)度。學校給我們的應當是價值觀,是敬重書籍的知識美、智慧美,否則,把讀書作為分數(shù)的敲門磚,即使成功了,將來也是走不遠的。
語言文字可以安放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感情,與別人進行交流。文字能帶我們走出愚昧。在文字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千里之外的人,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人在想什么。閱讀者,同樣是傳承人。敬重書之美,讓人胸襟開闊,目光遠大。
撕書不美,反過來,閱讀的姿態(tài)最美。我最喜歡的一幅畫是:一位倚在椅子上,手捧一冊書籍潛心閱讀的少年;幾道慵懶的光,打在書上,恬靜淡雅。我們喜歡這樣的書生美。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中民國年代的學生:戴一副圓眼睛,穿一身長袍,手捧一冊書,風華正茂,站在那兒就是一道風景。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許他們?nèi)蓊伷狡剑獗順闼?,但他們的才學與修養(yǎng)彰顯出文氣。這種書生美與書之美一起,值得我們敬重、追求。相比之下,那些撕書的同學,他們斯文的面具,早已隨著那些書籍,被撕得粉碎。
除了書之美書生美,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留下美的記憶。我們能體會高考三年的壓抑,能理解高考結(jié)束時的輕松感。然而正如普希金詩中說的:“一切終將過去,一切過去了的,都將成為親切的懷念?!边@就啟示我們,無論多少痛苦與煩惱,過去了的,就是自己的歷史,就算是苦難,也要留下記憶。我們成功,我們失敗,成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歷史給自己的未來以信心與力量。我們落淚過,我們狂喜過,而那些高中時期用過的書籍簿紙,都是我們記憶的載體,看到它,我們就能看到自己的青春。我聽好多中年教師說,他們面對困難挫折,翻看那些高考時用過的書,寫過的講義,就會振作起來,就會感到一股力量把自己往前面推。
是啊,生活有時如苦咖啡,初嘗,味是苦的,但回味起來,卻是一點一點的甜。我們需要保留記憶的載體,留下美好,敬重書之美。人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個人敬重美,美就會處處有。我們要深入美、留住美、創(chuàng)造美,把自己變成一個“美人”。
[作者通聯(lián):浙江溫嶺市新河中學高一六班 指導教師:江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