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
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中寫道:“一個人只有在他去愛人們的時候才能成為人?!彼裕瑦?,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愛心、懂得感恩、善行善事,是學校德育工作永恒的課題。一直以來,略陽縣東關小學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全面育人的辦學方針,貫徹“書香育人,文化養(yǎng)人”的辦學理念,重視學生愛心培養(yǎng),開展感恩教育、愛心慈善等多種形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常行感恩之舉,常做感恩之事。
縣慈善協(xié)會、縣教育體育局組織全縣中小學開展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為6所中小學免費發(fā)放《慈善讀本》2665冊,其中,小學版1076冊,初中版1589冊,受贈學生2665人,總價值達31980元。
在這次活動中,我校共獲贈《慈善讀本》886冊,其中,三至五年級674人,人手一冊,六年級212冊閱后由學校收回存圖書室供全校師生借閱使用。通過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對《慈善讀本》進行學習,收到了良好的育人實效。
一是以《慈善讀本》為主要內(nèi)容,組織全校學生認真學習。以主題班隊會為主要形式,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暢談自己的所感、所想。
二是以“感恩”為題,開展專題演講。舉行感恩慈善教育國旗下演講。以班級為單位也舉行以“感恩”為題的專題演講活動。
三是舉辦了以“感恩”為題的書信、作文大賽。三年級以上全體學生全都參與,并對60余名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學生給予了表彰獎勵。
四是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作報告會、講故事、專欄、手抄報等形式廣泛宣傳,提高學生對慈善活動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們扶弱幫困、關愛他人的愛心慈善行動。
感恩教育貴在實踐,愛心慈善貴在實踐。為進一步加強慈善感恩教育的實效,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
一是開展敬老孝親活動。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關愛別人首先從孝敬父母開始。結合《慈善讀本》,我校通過開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做代理家長,幫父母干一些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給父母做一頓飯,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難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敬老孝親的思想品質(zhì)。并將做得好的學生的活動照片在班級展示牌里展出,激發(fā)他們的熱情。
二是開展同伴互助活動,發(fā)揚無私精神,拓展愛心慈善活動的內(nèi)涵。在學生之間我們開展了“手拉手、一幫一”愛心結對幫扶活動,讓優(yōu)秀學生每人幫助一名學困生,鼓勵他們?nèi)¢L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教師間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還通過聯(lián)片教研、送教下鄉(xiāng),加強同薄弱學校的聯(lián)系,帶動他們一起發(fā)展。
三是積極開展獻愛心捐款活動。使學生認識慈善的意義就是要能夠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繼汶川、玉樹、舟曲等災區(qū)捐款之后,學校還多次組織為縣域貧困學生、患病學生捐款。2011年,本縣觀音寺鎮(zhèn)學生陳某身患腦瘤,無錢手術,東關小學師生積極倡議,開展募捐活動,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匯成了愛的海洋,為該同學籌集到醫(yī)療費15000余元。
四是結合“學雷鋒”活動,培養(yǎng)學生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zhì)。我校學生王某在周末乘坐的公交車上拾到現(xiàn)金十余萬元,周一將所拾現(xiàn)金交到學校,我們通過各種方法很快聯(lián)系到失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2年發(fā)生在校內(nèi)校外拾金不昧、幫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多達上百次。
總之,愛心慈善需要我們每個公民積極參與。學校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愛心,是他們要懂得關愛他人,幫助他人。要將愛心慈善文化、慈善教育轉(zhuǎn)化為孩子們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真正落實慈善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