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摘 要:“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組織育人功能的實現需要全面構建高校黨組織在高校育人中的體制機制,以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黨性教育是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中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是黨性教育的客體,同時也是同輩群體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引導學生黨組織構建完善的黨性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學生黨組織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發(fā)揮主體作用,為高校實現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育人的目標,提供來自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動力。
關鍵詞:學生黨員;黨性教育;育人機制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4.056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是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而學生黨員作為高校學生中的佼佼者,更是高校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與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發(fā)揮學生黨組織中學生黨員的育人功能,可以有效推動高?!叭恕钡膶崿F;另一方面,學生黨員在影響同輩群體的過程中,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如何有效適應各種社會思潮和經濟誘惑,提高自身抵制不良思想和錯誤傾向的能力,增強黨性修養(yǎng)與責任意識,更好地在同輩群體中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學生的黨性教育十分重要。
1 高校學生黨組織黨性教育現狀分析
高校學生黨組織是開展學生黨性教育的主要組織載體。高校學生黨組織針對大學生黨員開展黨性教育,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專業(yè);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否則黨性教育的開展就沒有感染力、吸引力,無法很好地推動黨性教育真正的發(fā)揮作用。黨性教育作為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黨性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主體必然要借助黨性教育載體完成黨性教育過程。黨性教育內容對大學生黨員產生影響,必然要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實踐,而推動學生黨員學習、實踐的是學生黨組織,因此學生黨組織作為黨性教育開展的主要組織載體,必然要在黨性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主要作用。正常情況下,高校有校院兩級黨校,但黨校的主要任務不僅是開展學生的黨性教育,也開展教職工的黨性教育,造成黨性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不強;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涉及近代史、黨史與黨的指導思想的內容,但專門的針對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黨性教育內容較少,因此針對學生黨員開展黨性教育的任務主要落在了學生黨組織,學生黨組織也在組織黨員黨性教育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高校學生黨組織在落實“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方面,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影響力。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已經開展了接近半年,學生黨組織作為高校最基礎的基層黨組織,組織學生學習黨章黨規(guī),尋找初心與使命,使學生對黨組織有真正的認識;而在此之前落實的“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制度,使得學生在學習黨的理論、政策、方針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政治性、組織性、紀律性和群眾性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從而保證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實現。黨性修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經過長期學習與鍛煉習得的,“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制度是保證黨性教育有效開展,促使學生黨員養(yǎng)成良好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手段。
高校學生黨組織受其自身因素與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一些難以逾越的障礙。第一是高校學生黨組織自身因素方面的限制,學生黨組織的主要成員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由于專業(yè)學習任務較重,學生黨員在開展黨性教育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因為自身學習精力與學習時間的限制,使得黨性教育目標無法真正實現,學生黨組織也因為需要在學生上課之余開展活動,無法組織學生開展有益于學生黨性鍛煉的社會實踐活動;第二是高校黨性教育資源的限制,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活動,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需要系統的實踐鍛煉與提高,高校的黨性教育資源以圖書、影響等二次資料為主,無法對學生產生直觀教育與直接影響;第三是學生黨組織開展校外黨性教育活動受到當地黨性教育資源的限制,學生黨組織開展校外黨性教育活動,走出城市已經是突破,更不可能到省外開展,因此當地的教育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黨組織的黨性教育活動。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為大學生黨員的成長,尤其是對學生黨員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與方針政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但是,高校學生黨組織的黨性教育,重理論學習輕社會實踐,重組織發(fā)展輕思想建設,重組織管理輕黨性鍛煉等方面的客觀問題依然存在,在學生黨組織推進黨性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應當將學生的黨性鍛煉作為突破口。
2 高校學生黨組織黨性教育開展的基本原則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始終,高校學生黨組織是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建立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學生黨組織黨性教育管理制度,以學生黨組織的組織文化、組織生活和組織實踐活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工作,實現黨建育人的目標,推動高?!叭恕睓C制的完善;第二,學生黨組織黨性教育要將學生黨員培養(yǎng)成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學生黨員作為學生同輩群體相互影響的重要主體,發(fā)揮學生黨員的主體性、積極性,可以有效推動全員育人的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是實現“三全育人”的必然選擇;第三,學生黨組織加強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的教育,將黨性教育貫穿到黨員發(fā)展的全過程,實現黨性教育的全過程育人,黨員的不斷學習與進步,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育人與全方位育人的實現。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是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有效融合。學生黨員要做好黨支部的黨建工作,協助完成黨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培養(yǎng)和考察,這本身就需要學習黨組織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尤其是對黨章的學習,因此學生黨組織的運作過程就是對大學生黨員黨性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對黨組織有了清晰認識的同時,對黨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和黨的民主集中制等具體制度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而“兩學一做”“三會一課”、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制度的落實,更是使學生對黨的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在學生黨組織工作的推進中,實現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有效融合。一個人對組織的認同與歸屬感,來源于對組織的規(guī)則的認同,黨性教育過程中,不僅將黨的指導思想與理論傳遞給學生,更是將黨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給學生學習,這本身就有利于增強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是發(fā)揮黨組織紀律性與黨員主體性的有機統一。高校學生黨組織黨性教育的開展,需要以黨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但同時也要學生黨員發(fā)揮自身積極性與主動性。一方面是黨組織在黨章黨規(guī)的規(guī)定下有組織黨員開展學習、教育的紀律,在對黨員開展黨性教育方面,黨組織是開展黨性教育的主體,但同樣也是黨性教育內容得以有效影響的教育載體,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必須按照規(guī)章制度進行,這是黨的紀律性的體現;另一方面,學生黨員作為黨性教育內容的接受主體,必須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才能真正地教黨性教育內容吸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黨性教育真正達到教育目的,就是要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在日常行為中能夠表現出來,有效約束黨員的思想與行為。學生黨組織在對學生發(fā)揮教育作用的過程中,由于組織自身的組織性與紀律性,可以有效組織黨員開展黨性教育,黨員也可以發(fā)揮自身主動性、能動性,使黨性教育的開展更有實效性。
3 高校學生黨組織黨性教育的發(fā)展路徑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要不斷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內容。黨性教育內容具有特殊性,而針對大學生的黨性教育更是必須結合學生思想、行為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黨性教育。高校的黨性教育相對豐富,高校擁有眾多的高素質人才,針對各方面的黨性教育內容,可以開展大量的理論指導與政策宣講活動,但是針對學生黨員的黨性鍛煉實踐活動較少。因此,針對學生黨員開展黨性教育就必須重視對黨性教育內容的豐富與完善,一方面是重視學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和紀律教育;另一方面是重視學生的黨性教育實踐鍛煉,學生黨員應當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磨礪黨性。高校黨性教育應該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通過各種途徑把紅色文化中的精神特質傳遞給學生,使大學生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增長見識、磨煉心性、外化行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不僅是要組織學生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到學校,在學校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使學生黨員能夠更方便地開張黨性鍛煉。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要有效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形式。學生黨組織開展學生黨性教育活動,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活動形式,在黨性教育內容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前提下,黨性教育真正達到教育目的,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形式,以增強黨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一是增強黨性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借助QQ群、微信群、新時代E支部、學習中國、學習強國以及其他學習渠道,使黨性教育能夠即時、有效的反饋給黨組織,以黨性教育學習時間量化、積分化等途徑保證黨性教育有效開展;二是加強學生的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黨性教育形式,采取黨性教育培訓班的形式,培訓期內將理論學習與黨性鍛煉的實踐進行穿插,使學生對教育內容有更好的保證,加深對黨性教育內容的認識與理解;三是借助當地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將紅色文化、革命文化融入黨性教育內容中,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到學校,豐富黨性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使黨性教育在黨員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要不斷推進黨性教育科學化。高校學生黨組織有效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就必須使黨性教育實現科學化,而黨性教育制度化是其科學化的必經之路。黨性教育制度化就是指黨性教育在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保障體系等方面有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可循,使得黨性教育正式化、規(guī)范化,以提高黨性教育的科學性、有效性。黨性教育內容的標準化、教育目標的明確化、教育過程的規(guī)范化和教育評估機制的規(guī)制化,都將促使黨性教育科學有效的開展。高校學生黨組織的黨性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以推動學風、院風建設為契機,使學生黨組織的黨性教育呈現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為高?!叭恕斌w系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學生黨組織支撐。
參考文獻
[1]崔征,王鑫.高校黨性教育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J]環(huán)渤海經濟瞭望,2019,(2):156.
[2]王鑫.中國共產黨黨性教育制度化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19,(06):11.
[3]劉向前.探析“90后”大學生黨性修養(yǎng)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3,(08).
[4]王夢珠.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0).
[5]胡玲芝.基于黨性教育的大學生黨員考評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12,(20).
[6]肖純柏.論黨性教育的時代內涵[J].理論探索,2013,(04).
[7]趙北琳.高校畢業(yè)班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