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萍
自然流產屬于婦產科常見臨床疾病,是指因某種原因導致胎兒在20周以前停止發(fā)育進而排出體外的孕婦[1]。中醫(yī)學認為,導致孕婦出現先兆流產的主要原因為臟器虧損,進而導致孕婦胎元不固,其中以脾虛虧虛證型最為常見。先兆流產是指孕婦出現自然流產征兆,但是若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挽救,可以有效降低自然流產事件的發(fā)生[2]。導致患者出現先兆流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含全身性疾病、內分泌異常、遺傳以及免疫功能缺陷等多種因素。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探索,免疫學研究得到非常大的突破,許多不明原因流產是由免疫因素導致的。針對該疾病,西醫(yī)臨床主要采用補充黃體酮、維生素以及人絨毛促性腺激素等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在用藥期間會導致多種不良反應發(fā)生,不能達到保障母嬰結局的目的[3]。近幾年,中醫(yī)治療先兆流產逐漸得到臨床認可,本研究采用中藥育陰湯聯合黃體酮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治療,分析其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產患者84例,按照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23~35例,平均年齡(27.3±1.3)歲;孕齡38~80 d,平均孕齡(43.4±1.2)d;孕次1~3次,平均孕次(2.3±1.1)次。研究組年齡23~34例,平均年齡(27.2±1.3)歲;孕齡37~79 d,平均孕齡(42.5±1.3)d;孕次1~3次,平均孕次(2.3±0.9)次,2組患者在年齡、孕周以及孕次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西醫(yī)臨床診斷,入組患者確診為先兆流產;②患者確定為宮內妊娠,且均為單胎;③患者年齡在20~40歲;④患者孕齡在30~80 d;⑤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經臨床檢查患者或(和)配偶存在染色體異常情況;②患者存在生殖器官解剖結構異常情況;③患者存在惡性腫瘤或嚴重心血管疾病等;④患者對本次研究用藥存在過敏反應;⑤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本次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接受黃體酮治療,具體如下:口服黃體酮膠囊(國藥準字:H20041902, 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50 mg/次,2次/d,連續(xù)服用3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治療周期調整。
1.3.2 研究組患者接受育陰湯聯合黃體酮治療,具體如下:黃體酮使用劑量以及治療時間與對照組患者一致,然后在此基礎上為患者進行育陰湯治療,主方:熟地黃20 g,白芍15 g,川續(xù)斷20 g,山藥20 g,阿膠15 g,桑寄生20 g,山萸肉20 g,海螵蛸15 g,龜甲15 g,菟絲子20 g,牡蠣15 g。以水煎服,每日1劑,濃縮至400 ml,每次200 ml,分早晚服用。10 d為1個治療周期,在完成2個療程治療后進行療效對比。對于存在腹痛患者可以再加白芍10 g;對于陰道流血較多患者可以加地榆炭30 g;對于儲血較少患者可以加墨旱蓮15 g;對于存在惡心、嘔吐情況患者可以加蘆根15 g、竹茹15 g;對于存在腹瀉癥狀的患者可以加白術15 g、山藥15 g。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嚴禁性生活,并且注意不要登高持重或情緒緊張。
1.4 觀察指標①對2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根據患者保胎情況進行療效劃分,顯效:在患者用藥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繼續(xù)妊娠至孕3個月,經B超檢查顯示為活胎,且胎兒發(fā)育情況與孕周相符;有效:在患者用藥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患者繼續(xù)妊娠至孕3個月,經B超檢查顯示為活胎,且胎兒發(fā)育情況與孕周相符;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轉為必然流產,或胎兒死亡需進行人工流產。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有效率計算。②對2組患者孕酮、β-人絨毛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進行檢測,抽取患者治療前后空腹上肢靜脈血,采用離心機對所取樣本進行離心處理,轉速設置為35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孕酮、β-HCG水平進行檢測。③對2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本次研究主要包含口干、惡心、便秘以及納差等。
2.1 2組患者療效對比研究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者孕酮以及HCG水平對比研究組孕酮、β-HCG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孕酮以及β-HCG水平對比 (例,
2.3 2組患者安全性分析對照組患者在用藥后3例出現惡心,2例出現口干,便秘1例,納差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6.7%(7/42);研究組患者在用藥后2例出現惡心,3例出現口干,1例出現便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3%(6/42),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
自然流產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導致患者出現先兆流產的因素比較多,生殖器異常、母體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異常以及內分泌異常等均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先兆流產[4]。先兆流產屬于自然流產的早期癥狀,若此時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干預,可以達到改善母嬰結局的目的[5]。西醫(yī)臨床主要依靠雌孕激素進行治療,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6]。近幾年,中醫(yī)治療先兆流產逐漸得到認可。中醫(yī)學稱自然流產為胎動不安、胎漏、小產以及滑胎等,多數醫(yī)家認為脾腎二臟虛虧是導致孕婦出現先兆流產的主要原因[7]。若孕婦腎氣不足,導致坐胎不穩(wěn),而當孕婦出現脾虛時,血氣供應不足導致胎兒失養(yǎng),2種原因均可導致孕婦因胎元不固而出現滑胎情況[8]。因此中醫(yī)學認為,導致孕婦出現先兆流產的關鍵是腎不系胎、脾失攝養(yǎng)。因此,中醫(yī)臨床在治療先兆流產時常采用補腎健脾的方式進行調節(jié),從而起到固胎的目的。
本研究所采用的育陰湯為中醫(yī)治療先兆流產的經驗方,方中含有龜甲、山萸肉、白芍以及熟地黃等均可以起到滋陰養(yǎng)血的效果,從而發(fā)揮養(yǎng)血和血的功效;桑寄生、續(xù)斷以及杜仲可以起到補肝益腎安胎的功效;牡蠣可以起到補腎益精的功效,起到調通血脈的作用;諸藥合用可起到養(yǎng)血安胎、補腎益精的功效[9]。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先兆流產與母體免疫系統存在密切聯系,曾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育陰湯可以糾正患者體內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從而達到改善患者妊娠結局的目的[10]。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藥育陰湯聯合黃體酮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孕酮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在用藥期間并未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證明其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F代藥理證實,該方有促進黃體分泌的作用,從而對母體免疫能力起到改善作用,改善子宮、盆腔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子宮對于胚胎的容受性提高,起到預防流產的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育陰湯聯合黃體酮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孕酮、HCG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