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明
寶貝,該做作業(yè)了!
我想再看會兒電視嘛!
不行,你已經看半天了,趕緊做作業(yè)去。
就看10分鐘。
不行,5分鐘。
孩子和大人之間這種“討價還價”,每天會在不少家庭上演。幾乎每一件小事,都能成為孩子和父母討價還價的理由。孩子提要求,大人打折扣,來來往往,父母的防線不斷后退,最后常以妥協(xié)告終。孩子開心了,爸媽卻郁悶:孩子為啥老喜歡討價還價呢?為啥做什么事都喜歡講條件呢?每天為這些事情磨嘰半天,真累!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孩子不討價還價嗎?當然有。
孩子喜歡講條件,說到底還是大人的策略和方法有問題,只要父母做出改變,改變孩子討價還價的習慣并不困難。
1.向孩子提要求時,不附帶許諾
要想孩子做事不講條件、不討價還價,父母首先要做到,向孩子提要求時,只講道理,不附帶許諾。比如要求孩子按時做作業(yè),不說“你幾點幾點之前完成作業(yè),就可以看一會兒電視”,而是說“你得自己看好做作業(yè)的時間,這是你自己的事,別等爸爸媽媽催你”;比如要求孩子遵守玩電腦的時間,不說“你這次按時從電腦上下來,下次獎勵你多玩10分鐘”,而是說“咱們約好時間了,你得守信啊,自己計時,到時候自己下來”。
要求孩子做到本該做到的事,卻提出額外的許諾,既是為孩子提供討價還價的理由,也是對孩子討價還價行為的鼓勵。
2.孩子講條件時,大人不接招
那么,孩子主動跟大人講條件怎么辦?辦法是不接招。不要孩子一提條件,父母馬上想著怎么讓孩子降低條件,只要開始回應孩子提出的條件,討價還價就馬上開始。即便是父母沒有答應孩子提出的較高條件,而是在自己能夠接受的較低條件上達成妥協(xié),也是一樣。
“媽媽,我?guī)c幾點之前做完作業(yè),能看會兒電視嗎?”“不可以,咱們之前已經約好了,只有周末才能看電視。要是作業(yè)做完得早,你可以看會兒書,玩會玩具?!焙⒆涌吹酱笕瞬唤诱?,不妥協(xié),就只能接受。有時候孩子提出條件,也并不是一定想實現(xiàn),只是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看看能不能突破而已。父母陷入經常和孩子討價還價的窘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堅持原則。
越是沒原則、容易讓步的大人,越是容易培養(yǎng)出愛和大人糾纏的孩子。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zhàn)》中舉過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一對分別是5歲和7歲的兄弟,面對媽媽時,經常胡鬧、耍賴、號哭、怒吼,弄得媽媽手忙腳亂;而爸爸在家時,他們卻非常規(guī)矩。因為孩子們很清楚,媽媽很容易讓步,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堅定。
中國有句俗語叫“看人下菜碟”,即便是很小的孩子,面對不同的大人,也有這種“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就是因為孩子熟悉了不同大人的行為方式,知道如何應對。
3.為常規(guī)事項制訂基本規(guī)則
要想徹底解決和孩子討價還價的困擾,更有建設性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為與孩子相關的常規(guī)事項制訂基本規(guī)則,然后大家共同遵守。這樣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議”,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協(xié)商、共守規(guī)則的氛圍。這個層面的規(guī)則在我家有好幾個:
外出就餐規(guī)則
因為兩個孩子口味有差異,他們比較小的時候,每次一家人外出吃飯都要糾纏半天,這個要吃比薩,那個要吃火鍋,這個要吃魚,那個不要吃魚,半天都出不了門,勉強商定了,點菜時往往又起爭端。
后來我們就四個人商定,每周一次,去哪兒吃輪流做主,吃什么各點各的?,F(xiàn)在這個規(guī)則實施好幾年了,每次都能痛痛快快出門,高高興興吃飯。小兒出門去夏令營時,還很體貼地告訴我們:我不在家的時候,你們仨可以開心地去吃海鮮啦。
假期禮物規(guī)則
除了生日禮物,我們和孩子商定,每個假期,他們可以要求一件禮物,以慰勞自己一個學期的辛苦。禮物由孩子自己選,而且不和他們的考試成績關聯(lián)。所以一到放假,孩子們會很開心地選禮物,他們選什么,我們就給買什么。不要求孩子調低標準,也不因為成績不是特別好就表現(xiàn)得不那么樂意。有一次小兒若有所悟地說:“我知道那些和爸爸媽媽鬧著買這買那的孩子是為什么了,因為他們的要求老是得不到滿足啊?!?/p>
寫作業(yè)規(guī)則
我們只告訴孩子必須保質保量完成作業(yè),其余一概不管。孩子想什么時候做就什么時候做,孩子大人都很輕松,也完全沒有可能出現(xiàn)為做作業(yè)討價還價的情形。
4.鼓勵孩子的自覺、自律行為
要想孩子擺脫“要我做什么,大人得付出代價”的模式,父母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孩子的自覺、自律行為。他們自己安排時間完成了作業(yè)或自覺停止看電視,父母可以稱贊“真棒”。孩子自律行為得到充分鼓勵,他會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會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下去。
5.大人之間不講條件
還有一個細節(jié),要想孩子做事不講條件,父母之間也不能就做事講條件。如果父母經常說,“我今天擦地了,所以你洗碗”“怎么又是我洗碗,我昨天才洗過,該你了”。那毫無疑問,孩子也會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對付父母。
嬰兒晚上不睡很正常 別擔心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一項新研究表明,出生6個月至1歲的孩子在夜里醒來,即使6~8小時通宵不睡,也不會健康影響。
研究人員向388位母親詢問了孩子出生后6~12個月時的夜間睡眠時間和母乳喂養(yǎng)情況。結果顯示,6月齡大的嬰兒,有38%夜間超過6個小時沒睡覺,57%的寶寶超過8小時;12月齡大的寶寶,超過6小時和8小時不睡的分別為28%和43%。孩子即使反復夜醒,也未有思考、語言、運動等方面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