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秋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其中,“教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但效果并不理想”的問題引起了本人的研究興趣,社會對于應用型日語人才的強烈的需求與學生日語應用水平不高以及對于就業(yè)的不積極的態(tài)度的反差更是增加了進行本項研究的緊迫感。
筆者通過深入學生談心,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實踐研究和通過查找資料、教學觀察、文獻研究的方法,找到了問題所在,并通過研究組成員的討論和到兄弟院校的走訪,找到了一些有效地應對策略。
縱觀外語教學干擾問題研究的現(xiàn)狀,多是關于英語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雖英語和日語同屬外語大類,但在本科階段,存在著英語學生有十年左右比較好基礎和日語學生零起點的差異;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巨大差異;甚至崇拜歐美、仇恨日本的民族感情的差異,這都注定了不能照搬現(xiàn)有研究,且作為地方二本院校,在生源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都與一本院校有不同之處。因此我們希望對于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和與之相應的對策進行深入研究。
為了準確找到唐山學院日語人才培養(yǎng)中干擾因素,課題組成員通過深入各年級學生中,選擇較為輕松的聊天問答式讓學生吐露心聲。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問題:(1)為什么選擇日語專業(yè)?(2)畢業(yè)后要做什么?(3)會有時覺得緊張焦慮嗎?什么時候會覺得緊張、焦慮?(4)有學習目標嗎?什么樣的學習目標?(5)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嗎?回答正確是什么樣的心情?不正確時會怎么樣?(6)對自己能學好日語有信心嗎?信心源自哪里?沒什么沒有信心?總結學生回答情況如下:
在沒有做好充分預習和準備時最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在進行聽說和即興口譯訓練時害怕被提問,最忐忑不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會產生成績的差距,對于語法較難的日語就會失去信心而倍感焦慮,害怕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誤被別人嘲笑,沒有百分百把握的問題不敢大膽挑戰(zhàn),怕錯而焦慮。
雖然絕大多數學生是自己填報的志愿,但對于為什么要學習日語,未來要做什么還是很迷茫,或者只是盲從于別人。被“大學學習60 分萬歲”、“高中辛苦些,到了大學就可以放松了”的言論誤導,很多學生只為應付期末考試。畢業(yè)之后,一些學生不知道能不能勝任日語相關工作,不清楚畢業(yè)后是就業(yè)、留學還是考研,沒有積極拼搏的決心和狀態(tài)。
很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就處于中游位置,所以不敢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自己會變得非常優(yōu)秀成為拔尖人才,從而在未來的就業(yè)和考研競爭中能脫穎而出。受學習外語以應試為目標的影響,不相信在聽說方面也可以做得很好,一些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與預想的不一致時不能夠及時調節(jié)自己,喪失學好的信心。
針對于上述問題,通過大量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關于本項研究的相關理論。在20 世紀80 年代,美國語言教育家Stephen Krashen 提出了"情感過濾"理論,該理論認為情感在外語的習得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會阻礙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輸入,從情感三大因素:焦慮感、學習動機和自信心三方面研究造成學習障礙和干擾因素。這與之前查找的問題相吻合,據此"情感過濾"理論適合指導唐山學院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yǎng)干擾因素與對策研究。
為了減少負面影響,本項研究將以此理論為指導,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研究方法、到兄弟院校調查的研究方法等,找到了適合于唐山學院日語專業(yè)學生和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對策。
(1)明確學習動機,確立適合自己的“小目標”和“大目標”
美國語言教育家Stephen Krashen 提出的" 情感過濾"理論,明確指出了學習動機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就像是失去雷達引導的漂泊在大海中的船。從而也不會從實現(xiàn)目標中收獲成就感而形成愛學——會學——學好的良性循環(huán)。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接觸社會,了解就業(yè)、考研和留學的情況,盡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大目標”。如果學生實在找不到自己的“大目標”就在每一個年級,設立自己的“小目標”。比如大一考過N3,大,二考過N2,大三考過N1,這樣就能腳踏實地的完成知識的積累,最終實現(xiàn)“大目標”。
(2)用強大的心理素質戰(zhàn)勝焦慮
關于這一點,更多的研究單純強調要創(chuàng)造輕松的環(huán)境,老師多鼓勵學生。當然,通過營造氛圍,有助于排除心理干擾因素的影響。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利用各種手段盡量多地通過聽說方式讓學生學習新知識。應讓學生習慣用日語交流。但單純的強調創(chuàng)造輕松的環(huán)境,老師多鼓勵學生實際效果并不如人意,反而可能由于學生存在的惰性和對于夸獎的疲勞而達不到預期效果。教學師生要配合進行有意識的心理素質的鍛煉。比如,到眾人面前朗讀課文,客服恐懼積極回答老師的即興問題,大膽的用日語表達對某一件事的看法等。
對于因準備不充分而造成的焦慮,可以通過老師有規(guī)律的教學安排和師生對于下次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提前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的方式解決。用規(guī)律和溝通再加上合理的學習計劃來客服焦慮。
對于怕出錯而產生的焦慮,可以讓學生對于各種日語表達都注意學習,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養(yǎng)成求知的好習慣,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為應對各種場合打下身后的基礎。其次正確認識犯錯,一方面強調課堂是允許學習中犯錯的,不必過于苛責自己,另一方面出錯后要查找原因,避免出現(xiàn)同樣錯誤。
(3)培養(yǎng)自信心
鼓勵學生以職業(yè)的角度考慮問題,塑造自己。不能以我從小內向膽小為借口,不去積極改變和提升自己。通過歷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實例來鼓勵學生,使學生相信自己如果努力也能成為優(yōu)秀人才。在課堂提問中老師要準備不同難度的問題,對于基礎稍差的同學可以適當提問較為簡單的問題,以保證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下要通過結對子,加練抽查的方式讓基礎較差同學盡快進步。對于學習日語的畏難情緒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引導。例如告訴學生掌握越難的知識和技能的人會因為稀缺而身價倍增,鼓勵學生看到克服困難,掌握較難知識的價值。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樹立自信心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所以應該教育學生包容,與人為善。利用成就感和自豪感樹立自信心,通過認真準備,并積極表現(xiàn)
通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對于上述對策的跟蹤回訪,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學習動機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較為客觀和實際地初步確立自己的“大目標”。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學生選擇在國內繼續(xù)攻讀碩士研究生,百分之二十左右學生選擇優(yōu)先考慮就業(yè),百分之十左右學生選擇留學,盡量選擇在國內繼續(xù)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比率呈現(xiàn)提高趨勢。同時,學生每個學年的“小目標”也基本能夠提前確立。其中積極參加日語國際能力考試的學生所占比例最高,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
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對于抗焦慮,增強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的訓練,95%學生反饋自己的心理素質得到了加強,在眾人面前能夠控制自己緊張的情緒,較為冷靜和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進行語言轉換。
通過課堂觀察,學生自信心也在加強。能主動積極回答各種問題,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在各項專業(yè)競賽中能大膽的展現(xiàn)自己,并且取得較好的成績。就業(yè)率也在逐年提高,并且從用人單位反饋的好評越來越多,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了加強。
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yōu)秀的日語人才。為地方經濟成功轉型升級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