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會把手指上的某些外觀變化,當成身體缺乏某些營養(yǎng)素的信號燈。比如,指甲的月牙大小、斑點、豎紋、凹陷,以及甲根部位長倒刺等現象。說起倒刺,那感覺真是讓人眉頭一皺,事兒不大,但不處理的話,一蹭到就是針扎一樣疼。如果一狠心拔掉它,很容易“撕”出一道口子,流血不說,還會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甚至引發(fā)甲溝炎等問題。對于倒刺的出現,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說法是“愛長倒刺是缺乏維生素”。這種說法科學嗎?
▲倒刺是怎么產生的
在醫(yī)學上,倒刺的學名叫“逆剝”,是一種常見的甲周皮膚問題。顧名思義,就是指甲根部的皮膚,從指尖向指根的方向裂開、剝離,形成翹起的三角形肉刺。
人的皮膚最外面有一層角質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皮”。“死皮”雖然是一層死的細胞,卻是構成皮膚天然防御力的第一道屏障。我們都知道皮膚上有皮脂腺,它會分泌油脂,覆蓋在角質層表面,以減少角質層水分蒸發(fā),起到保濕作用。只有含有足量水分的角質層,才能跟下方的皮膚細胞緊密貼合。
然而生活中有些情況,如使用肥皂、洗滌劑、堿性物質及擦拭等,都會去除皮脂,使得角質層原有水分過度蒸發(fā),缺水干燥。尤其是北方秋冬季節(jié)氣候干燥,更會加快皮膚水分蒸發(fā)。如果再加上外力逆向摩擦的誘因,如洗衣服、打球、赤手勞動等,必然容易出現皮膚角質層的斷裂和剝離,繼而產生倒刺。
那為什么倒刺容易出現在指甲根部,而不是手指上的其他部位呢?這和甲根周圍皮膚的特殊性有關。這部分皮膚沒有毛囊和汗腺,好處是這里永遠不會長痘,壞處是這里的角質層易變得干燥。而且,這里的皮膚相對于手指握持面的皮膚更為纖薄,張力也較大,面對外力摩擦時,角質層更容易斷裂。
▲倒刺與缺乏維生素有關嗎
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七種營養(yǎng)素之一,某些維生素的確與皮膚健康有關,但與倒刺的出現沒有關系。為什么這么說呢?
維生素B6。維生素B6缺乏可導致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和身體其他皮膚褶皺部位,出現脂溢性皮炎。但容易長倒刺的甲根部位,并沒有皮脂腺分布,所以長倒刺和維生素B6無關。
維生素C。維生素C對皮膚起到的作用除了抑制黑色素產生和抗氧化外,還能促進皮膚膠原蛋白合成。膠原蛋白是構成真皮組織的主要成分,缺乏時可導致皮膚出現皺紋,皮膚受傷后也不容易愈合復原。但長倒刺是因為角質層干燥和摩擦斷裂,不涉及更深層真皮組織膠原蛋白合成的問題。
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生長與分化,缺乏時會導致皮脂腺及汗腺角化、增生。皮脂不能正常分泌,會使皮膚干燥,毛囊周圍角化過度,還會發(fā)生毛囊丘疹、毛發(fā)脫落,即常說的“雞皮膚”。然而,同樣因為甲根部位沒有皮脂腺分布,維生素A的缺乏與長倒刺沒有關系。
維生素E。維生素E常跟硅油、甘油等搭配外用。其中,硅油和甘油發(fā)揮的是保濕、潤膚作用,維生素E無論是口服還是外用,對于皮膚主要是有抗氧化作用,這與維生素C的作用類似,其目的也是美白嫩膚,與皮脂和保濕無關。
▲如何緩解倒刺
由于維生素與皮膚健康或多或少存在關系,有的人認為皮膚出現了小問題,借機補充點維生素總有好處。但根據中國營養(yǎng)學會給出的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微量營養(yǎng)素既有推薦攝入量,也有安全上限劑量。如果連發(fā)病機理都沒弄清楚,就盲目補充維生素,造成維生素補充錯誤或過量補充,不僅不能幫助改善癥狀,反而可能增加中毒的風險。
常長倒刺的真正原因是甲根皮膚干燥和物理摩擦,通過補充維生素來處理倒刺并沒有科學依據??赏ㄟ^以下方法預防倒刺產生:
1.做家務或勞動時戴橡膠手套,這樣可以減少洗手次數,也減少皮脂的丟失,皮脂是人體最佳的保濕劑;
2.對于物理摩擦和不可避免的洗手,應當在洗手后立即涂抹護手霜,以保護角質層。
最后,一旦長了倒刺,不要揭下或咬掉,這可能會導致皮膚撕裂和感染。正確做法是用鋒利且清潔的指甲剪整齊地剪掉倒刺。(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