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樂章:誕生
是誰站在鳳凰的高處
向你招手。是誰
從朝陽的鐲音里把你搖醒
是誰把手指咬破 完成一次既定的契約
是誰落下去
又再一次地為你升起
是誰 這樣經(jīng)久地澎湃和仁慈
是誰
想賦予你敬畏的黃袍以及智慧
是誰用精血和乳水為你奠基
是誰
為你的到來灌溉著骨氣。
霞光不停地旋轉
野禾搖鈴
江山洋溢肌膚的香氣
蕩氣回腸
萬馬聆聽
萬馬漸漸歸寂于明凈
歸寂于朝圣
和風如玉
紫氣清明
大陸環(huán)繞于廣袤的東方
東方醞釀
東方正醞釀一場偉大的會期
跌宕之塬
所有的母獸都停止了搏斗
牢固的妊娠顯得耀眼
土地的分量在一層層加重
無窮的花朵凝聚成了產(chǎn)房
是誰 站在鳳凰的高處
向你招手。是誰
以朝陽的鐲音把你搖醒
是誰把手指咬破 完成一次既定的契約
是誰落下去
又再一次地為你升起
是誰 這樣經(jīng)久地澎湃和仁慈
是誰
想賦予你敬畏的黃袍以及智慧
是誰用精血和乳水為你奠基
是誰
為你的到來灌溉著骨氣。
是的 她夢想著這個小小村落的廣場
應該有石斧和獸皮的衣裳
應該有火鐮
和魁梧的思想。是的
她夢想著他們應該走出山坳
淘金或者冶煉
或者紡織
她甚至夢想
他們應該有年歷和節(jié)氣
應該有舜
和后羿
她急切而響亮地夢想著她的到來
夢想著她種植下的民族
膚色和旗幟
然而 誕生是冒險和痛苦的
她的每一縷頭發(fā) 每一處淋巴
都要經(jīng)過混沌的沖刷和古樸的淘洗
經(jīng)過頑固的咽喉和模糊的血腥
時空倒敘
鐵色沉積
瘧疾下滑
靜靜的期待會被撕裂
會被遺失
她在子宮里反抗著
跋涉與掙扎。
是誰站在鳳凰的高處
向你招手。是誰
以朝陽的鐲音把你搖醒
是誰把手指咬破 完成一次既定的契約
是誰落下去
又再一次地為你升起
是誰 這樣經(jīng)久地澎湃和仁慈
是誰
想賦予你敬畏的黃袍以及智慧
是誰用精血和乳水為你奠基
是誰
為你的到來灌溉著骨氣。
光陰荏苒
當黎明再一次吹響
她已照亮了一片又一片的胸膛
和無數(shù)的村莊
第二樂章:尋找
倦怠的星斗
在遠方的吠聲中層層地消失
蘆笛恓惶
庵棚僵硬
巖鷹算不上什么角色
空氣轟鳴
摩擦著落葉和陰郁的谷底
炊煙沙啞
污泥呼吸
上升為細節(jié)與段落
膠皮的氣味
硫酸的氣味
成為夜色密集的面額
夜色不斷地碰撞
流云野合
直奔恣肆的主題
水很蒼老
蒼老的水在一剎那
仿佛行走了幾天幾夜
一張牛皮被輕輕地撕開
它的角早已風化成了羽毛
公羊耳鳴
潔白的身體在一步步地縮小
空曠的凌晨不住地色厲
每每超重的低音
比熊掌的爪牙還要鋒利
石屋抗拒不了必然的席卷
銅錢抗拒不了必然的席卷
沒有一條石板的路通向雪蓮
通向船只
到處是流失的村莊
镢和鐮刀
古墓塵封
難道活著的生命就是為了祭獻白骨?
難道白晝就是黑夜的妻子 傭人和兒女?
一座山 又一座山
香灰落滿了香案
這使我想到了煤矸石
存在于煤中的一種石頭
在重重的鍛造中
溫暖的翅膀無法展開
黯然的屋檐下
誕生出一首首濃濃的歌謠
這歌謠比草根埋得更深
無度的蒼穹
隨處漂泊著偈語和硬繭
時間蒸騰著
黑色的馬匹在納妾和揮霍
它在夢園里舞蹈
在夢園里昭示
它要閱讀和提取拳手的貞潔
雪崩繁榮
漫長巢穴的墻壁垂直地回蕩
枝條蔓延和抽打
冥冥中的傷口
老人降到了最低的溫度
城堡戰(zhàn)栗波及遠古的天籟
這是通往一條山頂?shù)牡缆?/p>
斧痕只是蘆葦
河渚難以辨認
亂石彪炳
沙土蓄滿了家史
天陰陰的
枯草更深了 搖擺著
遠遠地像一件初冬的蓑衣
夜是物質(zhì)的
它虛掩的門里
有一雙金鞋
有誰想深入 想擠掉這虛掩的水分
怪戾和
侵入
沉默 午夜的勢力仍然驚心動魄
只有生魚是唯一的客棧
只有濤聲是唯一的線索
還有
厚厚的樂譜紙散亂地像被煮過
橢圓的
比馬蹄和車流還要深入的決口
猶如蛇的信子
蜥蜴的舌頭 就這樣
我? 出發(fā)了
綁腿直抵芒種
而鼻血流入嘴唇 我出發(fā)了
不能夠停下來 不能夠停下來
我用冷雪把自己搓紅
意念歸入山門
這種銳意和鼎力是我必修的課程
沒有人讀懂我
沒有人聽到我彈奏出的聲音
第三樂章:哺育
我就跟在你的身后
學著步子 學著發(fā)音
搖曳的身軀 有時被你打濕
有時被你托起
在淡藍色的黎明
我癡迷而朦朧地望著
眼前一閃一閃的沙灘 漁火和白帆
土氣而
簡明扼要地追趕
你比蔚藍還要柔韌的流向和心臟
我跌跌撞撞地在河槽里
像一只缺少尾翼的風箏
想拽住你的衣襟
想白皙地
喊出我的第一句話來
然而 在城市或是在曠野
你慷慨地流動著
嘴唇浮現(xiàn)著陽剛與陰柔
使我追趕的力氣比草藥還苦
我想轉身離去
把紅肚兜和晚霞扔下
讓蹣跚的聲音在兩岸消融
初春的風里
你站在高處
用充滿學問的深情
打量著我 在浩浩的時間之上
古城沙化了
包括青銅 英雄
和建立起的人文
古城沙化了 黃河
你就站在高處
再一次地打量著我
你是怕我被這沙化所悄然地訛詐嗎
你是怕我遠離你縈繞的宗旨嗎
你是怕我混同于一張蜷縮的廢紙
從此無法邁進套紅的通欄的標題?
地氣昂揚
滔滔的綠意正滾滾而來
猶如由遠而近的驟雨和馬蹄
要淋漓
要盡致地風靡于兩岸
黃河流動著
在落日之前和落日之后
使我漸漸地懂得了你的來意
那時 我在課本里反復地讀到過你
讀到過你的三角肌和肱二頭肌
讀到過你肩起的港口和橋梁
讀到過你創(chuàng)造的土地
和收獲的棉花以及麥穗
從而 使我懂得了
土地上為什么有那么多人
趕著牛羊
?著雞蛋和紅棗
來到你的身邊
他們古樸 笨拙
卻能夠久久地與你攀談
他們靠著你的方向居住下來
一代又一代地
編織出花轎 鞭炮和社火
安居樂業(yè)
踏實地生活
甚至? 當他們的生命走向了深淵
他們都愿意把這最后的骨肉埋向你的樹林
在教堂和禮拜的路上
我暗暗驚嘆這比日月還要高的經(jīng)典
比草原還要蓬勃的畫面
我背誦著黃河的每一個章節(jié)
并把五指 嘴唇與眼睛開成一瓣一瓣的
我赤裸的腳趾在一步步深入你的河心
兩臂蔥蘢
如斧的浪頭在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加固
喉結悸動
腿開始靠近雄性的樹樁
每每
我把繩索 槳和漁網(wǎng)
扣在肩上 其實
我離黃河還很遠很遠
離她的船頭還很遠很遠
我跋涉著 草鞋一雙又一雙地磨破
青苔黯然和憂郁
在寂靜的莽原里
使我注定碰不上明媚的桂樹和纖細的竹林
秋季
落葉顯得空洞
心潮起伏
塔頂?shù)暮蝤B與塔頂?shù)拇笱阋呀?jīng)回歸
長長的路上
夜色在一遍又一遍地翻臉
天空隱隱地能聽到嘎吱嘎吱的雪意
像在樹端
輕輕地一晃就會落下
這是最后的黃昏
我坐在巖石上
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我看見一團火
又一團火向我走來? 向我走來
她們用舌頭和手掌撫摸我結痂和新近的
傷口
照亮我
并把稱心的鮮花送到我的懷里
我低下頭來看著我嬌小的女兒和嬌小的
妻子
看著母親打撈的雙手
我 又一次 火熱地站起
(疼痛安然地熄滅)
黃河 我就跟在你的身后
一天天地
被你擺渡 呵護和陶冶著
第四樂章:感恩
天空結實而彌漫著靈氣
透明的晶體里懷著陽光與蔚藍
手臂自由地舒展
舒展的手臂可以觸到朝霞里的玫瑰
那是誰 那是誰的公寓
豐滿的胸飽含著欲滴的乳水
川流不息
玫瑰之上
遠遠地望去
黃昏沉思著
靈魂恪守著崇高的言行
沒有王冠能停留于你的頭頂
砍伐你
和驅(qū)使你的張力和彈性
你是飲了誰的江水
你是受了誰的教育
行走得這樣超然和大氣
由此 人們在顛沛和震蕩中
總是對著天空肅然地起誓
而后 再去接受新的洗禮
天空
你是飲了誰的江水
誰的指引和沐浴
你一直很好地生活著
血液浸透
和綿延
你洶涌的力氣
開辟了日月
彩虹
開辟了星系? 日月生輝
天空 你是飲了誰的江水
援用了誰的智慧
天空之下 渾圓的大地
陽光長成了透明的麥穗
一畝一畝地
超重的車轍
比向日葵的種子還要飽滿
而落成的石橋正舉行著慶典
還有嗩吶和鼓樂 組成新婚的圖案
悠揚的笛聲里
土地洋洋灑灑
燈光英明璀璨
急走的云岡 駐足于雁北
緬懷和久久巍峨的低語
雨露廣泛
蘋果和牲靈 在六月草擬一份份賀詞
柔軟的少女
如果你見過豆蔻
如果你見過湘妃竹
如果你見過瞪羚和火烈鳥
那么 你也會倏然地迷戀上
那比顏體 那比柳體
那比懷素的狂草還要赫赫的高原
赫赫的飛天
北方 你是飲了誰的江水
你是承襲了誰的彪悍
趔趄的異鄉(xiāng)
當一個孩子丟失了前言
漂泊著
像一支吹不響的蘆笛
關節(jié)貧困? 目光貧瘠
蓬亂的頭發(fā)恍如玉米的根須
他一顫一顫地顯得松軟
他那陳舊的姿勢
死亡的樂隊已尾隨了多時
晚鐘就要響起
蝙蝠和野鷲睜大了眼睛
苦蕎深深地躁動
高原 隆隆的濤聲響過雪山
城墻和所有的典籍
塵埃簌簌落下
無邊的聲音已照亮了長街
照亮了前額
在這晚鐘就要響起
在這晚鐘即將響起的時候
新的腳趾已走出了當鋪
和紅腫的枷鎖
風靜靜地棲落著
孩子 你是被誰再一次地招魂
你是感受到了誰的精辟
第五樂章:合唱
所有的植物都是向陽的
當你任意地穿過鐵板和翔集的白晝
履歷磊落
濤聲矗立
古銅的肩胛紛披著氣溫
紛披著濕度
上游回旋
到處是露天的煤和煉焦的柴火
我們趕來
手握著鞍韉
為你諾言般的澆灌 我們趕來
妻子捧著鮮花 蛋糕和女兒
殷殷而紅潤
杏花初綻
汾酒的度數(shù)被一路地追趕
米的香氣
棕葉的香氣
梁與山坡的香氣 一頁一頁地澎湃著
像一篇散文
我們圍坐在你的膝下
油燈和蠟燭顯得蒼老
靜靜地 感受著你的脈搏和心跳
我們撫摸著家什
青銅 陶罐和織機
撫摸著建筑? 民俗和樂舞
仿佛置身于一種喧囂
置身于一種光線
女兒在這光線里入睡了
被子厚厚的 暖暖的
也許 女兒還不知道
你曾孤獨憂郁地流淌
衣衫淫浸
手指和血液破舊不堪
一只老碗
一領席子
就構成了你全部的檔案
至今 你的頭上還烙有刀痕
抗爭和吶喊 黑暗是不能夠原諒的
不能夠饒恕的? 民族
跋涉是鮮艷的
它可以讓人記住旗幟
記住膚色 拂曉
當女兒醒來
我打開窗子
東方已開始了深深的呼吸
黃河 你的源頭
你的硬朗 你奮發(fā)的濤聲和決心
對所有的孩子已不應陌生
【作者簡介】 趙少琳, 1960年生,山西太原人。1983年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迄今已在《飛天》《莽原》《萌芽》《詩刊》《啄木鳥》及港、臺報刊發(fā)詩1000余首。出版有詩集 《在力的前沿》 《弧線》《趙少琳詩歌精選》《紅棉布》《純棉的琴鍵》,散文隨筆集《蜂鳥的段落》等。
漢詩【小對話】
唐晉:為什么會有這一組詩?
趙少琳:我喜歡硬氣的東西,它們具有男人的性格和澎湃,譬如:巖石,譬如:青銅,譬如:閃電……而黃河在文字上更具有這樣的暗示和召喚。也就是說,從情感上來講,除我喜歡黃河一詞之外,我更喜歡黃河前傾的姿勢所具有的崢嶸、韌性和擔當。她的經(jīng)歷,更能夠使我們低下頭來,尋找出她背后的意義和內(nèi)容。
寫作《黃河》一詩,我并沒有感到有多么的困難,黃河的意象燦爛而巍峨,我不愁找到準確的文字和比喻與其對應。說到底,這和我對黃河的熱愛有關,這和我內(nèi)在的性格有關。
唐晉:這首將近四百行的長詩體現(xiàn)著你的雄心。創(chuàng)作長詩的詩人目前很是鮮見,閱讀層面也不被看好。你選擇長詩這種表達形式固然與“黃河”這個大主題有關,然而也一定和多年創(chuàng)作中所秉持的觀念相契合。請你結合自身創(chuàng)作來談談對“長詩”的看法。
趙少琳:寫作長詩,確實需要勇氣,甚至需要膽量。它需要一個詩人在陡峭的長途的寫作中凝聚起自己的腦力和體力,凝聚起時間。不僅如此,它還需要長期的詩歌寫作訓練和寫作的經(jīng)驗,還需要天生的詩歌寫作本領。
在當下,長詩沒有人看,是因為有些人寫出的長詩確實太水,沒有看頭,沒有意思。讀者不看別的,內(nèi)行的讀者要看的是一首詩歌有沒有立意,有沒有新意,有沒有思想。沒有這些讀者是不會買賬的?,F(xiàn)在,不要說長詩沒有人看,就連短詩也沒有人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貨色不好,才引起了讀者的懊惱。我想,干什么事情都得要有個組織和紀律性,可不能太隨便了吧。
回到寫長詩的話題上來說,我并沒有把寫作長詩看成是多么險峻的事情,我熱愛文字,雖然我在文字的面前是個弱者,但我在和文字的相處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文字的秘密,這給我?guī)砹嗽S多的驚喜,讓我對文字愈加的敏感并喚醒著我的自信。
唐晉:讀這首長詩的時候,我想起宗次郎創(chuàng)作的那首《大黃河》組曲。差不多有三十年了,至今耳邊依然還不時回響起那種悠揚綿長的旋律。前一段時間去東山小窯頭非遺文旅小鎮(zhèn)參觀,進入一處制作陶塤的工坊。當制作者為我們吹起樂曲的時候,我找到了初聽《大黃河》旋律時的那種感覺。宗次郎所用的主要樂器是陶笛,在日本叫土笛,古代中國稱之滿口塤,與塤屬于一個家族,都是用陶土制作燒制而成。不約而同,你的長詩也采用了組曲或組歌的結構,并且在我讀來,語言也接近陶土的那份質(zhì)樸和空靈。我想,或許你也聽到過宗次郎的《大黃河》吧?
趙少琳:這是一條多么有才華的河流,她的前額征服過多少的人心,就連外國人都佩服得她五體投地,因而才有了對黃河天籟般的贊美。黃河是樸素的,她在跋涉的過程中,渾身沾滿了泥土,她日夜兼程,穿過了遼闊的天際、溝壑、莽原和風。她有著自己的信念,雖然,她身體上曾經(jīng)也有過鞭痕;雖然,她的臉頰上也有過淚水。但是,她就像一個民族一樣屹立著而不屈不撓。
我是黃河繁衍出的孩子,她曾舉起過我讓我榮耀,她也曾用浪濤打在我的胸上,讓我趔趄而又站穩(wěn),當我在黃河岸邊行走的時候,我知道我追趕不上她,但是,她把河流上的波光留給了我。她把謙遜和骨氣留給了我,并接受著她和風細雨和驚濤駭浪的沐浴。我懂得她的心事以及她對我的教育。因而,我常常想:
我對寫黃河有著天然的好感,我對她的敬仰和熱愛勝過了朝霞和日出。
唐晉:你的《黃河》分為五個樂章,誕生、尋找、哺育、感恩和合唱。我個人理解,第一樂章一定是描述黃河這一巨大生命集合的誕生;第二樂章指向文化的生成,一種黃河本體連同環(huán)境與人類生命之間關系的彼此認同與建立;第三樂章講述黃河作為生命之源的存在,在人類生命中形成的諸種價值啟蒙;第四樂章作為人類智識對黃河母體價值的探尋,上升到一種神圣的最高意識存在,產(chǎn)生敬仰、敬畏,從而反觀生命本體等等。也是一種宇宙觀念的形成;第五樂章也就是最后一個樂章無疑按照古希臘戲劇樂隊樂隊長慣例,進行頌歌贊美。
趙少琳:你的理解是準確的,這種寫作是帶有經(jīng)驗性質(zhì)的,是帶有技術性質(zhì)的。長詩寫作就像跑馬拉松,如果你從一開始就想著跑到馬拉松的終點,其實跑起來就非常吃力。我在寫《黃河》一詩時,我采用的是分段式的寫法,我不一下子就設定從起點一直寫到終點,分段式的寫法讓我能夠全神貫注地把這一段寫好,把這一段跑好,然后再想著去完成下一段,跑好下一段。當然,這種寫法是圍繞著核心,完全是在一條既定的跑道上完成的。因而在這首長詩里我設定了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等等。這首四百行的長詩如果不這樣去寫,依我的能力來講,就沒有辦法去完成。
唐晉:詩中你建立了“母親——我——妻子——女兒”這樣一個組合,請具體講講。
趙少琳:我們都知道這條河流照耀了一個民族,這條河流因此而被人們所背誦。這條河流就像母親一樣起伏和上升,她在高處,率領著她的兒女們生生不息。詩中,母親——我——妻子——女兒都是象征,那是黃河所哺育出的社會,所哺育出的靈魂,他們生長和奔跑,帶著黃河的光澤以及姓氏,締造著火、石斧和青銅,締造著土地、社火和豐收。
是的,沒有黃河,我們的身體里就會缺少一根肋骨,沒有黃河,我們的臉龐就不會顯得白皙和紅潤。
唐晉:山西不少詩人寫過黃河,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詩人,比如潞潞、李杜、老河、郭克、張銳鋒等,因此還有“黃河詩派”形成。通過這首詩,詩人們彼此完成了致敬,同時令“黃河”這一經(jīng)典意象內(nèi)涵更加豐富。你認為自己在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上實現(xiàn)了什么想法,有什么獨特之處,滿意度有多少,現(xiàn)在看來不足的又是什么?
趙少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河詩派”在山西已具雛形,山西詩人群雄逐鹿,寫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鼓舞了山西詩人的士氣。寫黃河我們具有優(yōu)越的地理背景,文化背景,我們熟悉北方的紋理和黃河的身影,我們寫黃河就是想寫出她的正直與善良、勤勞與智慧、堅韌與不屈。在詩中,我努力表現(xiàn)著她的內(nèi)心和這種品質(zhì),但我依然感到我語言的單薄、意象的脆弱和靈氣的不足,寫出的黃河在氣勢上還顯得有些拘謹。
唐晉:你對史詩怎么看?你覺得在今天,史詩是一個什么樣的境遇?你自己有創(chuàng)作史詩的想法或沖動嗎?
趙少琳:史詩的創(chuàng)作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和特定的時間,史詩是需要被時間沉淀和需要被時間認定的,并被時間和歷史所收割。我們當下寫出來的作品還不足以像窖藏的酒一樣,具有了歷史的香氣。我以為能夠?qū)懗鍪吩?,是民族有過傷痛,被戰(zhàn)爭被饑餓威脅過的人,加上有天賦的作家或者是詩人才能夠去完成史詩的寫作。如果我們整天酒足飯飽,與詩歌僅僅保持著曖昧的關系,要想寫出史詩來那只是一種遐想。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敢有這樣的奢望,我不具有寫作史詩的力量,更不具有寫史詩的天賦,我知道自己那點底子,我的胸懷和史詩的胸懷還有著很大的距離,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我對自己寫出的每一首詩歌負責,不要讓讀者生氣,也就夠了。
唐晉:《黃河》無疑是你多年詩創(chuàng)作里一場重要的收獲。僅從閱讀角度來說,可能結尾稍顯弱一些,我個人感覺或者是準備不足的緣故。借這個小對話向你表示祝賀!
趙少琳:《黃河》的寫作在我日常的寫作中有所突破,但僅僅是所謂的突破,突破的部分是指它的長度,而在技術、語言、節(jié)奏上還不夠縝密、不夠飽滿,甚至是不夠結實和厚重。
你注意到了我詩歌的結尾部分,這是行家才能夠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對你再一次地產(chǎn)生了敬意。一首詩歌的結尾亦是詩歌的重要器官,結尾結好了就像人的心跳一樣,能讓一首詩活著,結尾結不好了就會讓一首詩陷入到尷尬的境地,在這一點上值得我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