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梯救火”這個(gè)典故背后有個(gè)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戰(zhàn)國時(shí),趙國有一戶人家失火了?;鸾栾L(fēng)勢,呼呼的火苗直往房頂躥。那家人想趕緊支起梯子,去澆滅那已著火的檁條。但是家里沒有梯子,不能上房撲火,全家人急得直跺腳。主人成陽立即派他的兒子到別人家里去借梯子。
成陽的兒子從小讀書,說起話來,慢條斯理,文質(zhì)彬彬。人們常??滟澾@孩子不僅有學(xué)問,還懂禮貌。比如他常講“對(duì)長者問話,不能直接回答,而是要先謙虛一番,說自己才疏學(xué)淺,如果直接回答,則不合‘禮節(jié)了”。再比如他告訴人們,在飯桌上,如果客人地位低于主人,就要親自端著飯食站起身,向主人辭謝,說不敢當(dāng)。主人呢,也必須要站起身來,而且還必須向客人推辭一番.然后雙方才能落座開飯。對(duì)成陽兒子的這些話,大家似懂非懂。但成陽兒子越是這樣,旁人反而越覺得這孩子懂得多,越是贊嘆不已。
這會(huì)兒,成陽的兒子聽到父親的指示,先換上了一身出門做客的禮服,才小跑著向有梯子的人家奔去。見了那家主人,成陽的兒子連作三揖,在主人的再三禮讓下才進(jìn)了堂屋,恭恭敬敬地站在中央。那家主人見他好像沒什么急事,以為是來串門的,就擺上酒來招待他。他也沒說家里著火的事情,向主人敬酒還禮。二人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了起來,酒過三巡,成陽的兒子終于開口了:“有一件事想懇請您幫忙。”那家主人忙問他有什么事。他說:“我家失火了,想借您家的梯子滅火,可以嗎?”這話還沒說完,那家主人“騰”地站起來,嚷道:“你說什么?虧你還坐得下!你怎么這么迂腐?你家著火了,你還鞠躬作揖的!”說完急忙拿出梯子,拽著他,趕去救火??上В鸩涣羟?,成陽家的房子早已燒成了灰燼。
成陽看到兒子回來,氣得朝兒子的屁股一腳踹去,罵道:“你怎么去了這么長時(shí)間?你不知道我讓你干什么去嗎?”兒子很委屈,不敢辯解,囁嚅著:“我也沒……沒耽誤多少時(shí)間啊……我這不趕回來了嗎?”
那家主人道:“你是沒耽誤時(shí)間,你把該行的禮全都行了,酒也喝了幾杯。可是,你要知道,你是來向我借梯子去救火的啊。這十萬火急的時(shí)候,你行這么多禮干嗎呀?你去借梯子,直說就行了,干嗎吞吞吐吐,不好意思呀?”
俗話說:“賊偷一半,火燒全光?!边@一把火,把成陽的家產(chǎn)給燒盡了,也燒去了過去人們對(duì)成陽兒子的羨慕和贊賞。從此以后,這件事就成了人們口中的笑料。
小閱告訴你
“借梯救火”的典故被人們用來比喻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講究效率。成陽的兒子講究禮節(jié),這沒有錯(cuò),但在一個(gè)不恰當(dāng)?shù)臅r(shí)間里講究禮節(jié),就鑄成大錯(cuò)了。所以,學(xué)來的知識(shí)要靈活運(yùn)用,教條主義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