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穎
(平涼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甘肅 平涼 744000)
現階段,由于人們生活水平出現的變化比較顯著,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比較高,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質量。其中,在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中,下肢血管病變經常出現[1],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應接受截肢手術,所需承受的痛苦比較大,也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應及時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病變進行發(fā)現,并加強有效干預,給予患者預后一定的保證,確?;颊呱钯|量的穩(wěn)步提升。為此對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現進行如下報道:
在所有患者病例中,分為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觀察組)和60例健康體檢人員(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女分別為35例、25例,最低年齡為60歲,最高為88歲,平均年齡為(68.5±9.4)歲。對照組男女分別為30例、30例,最低年齡為60歲,最高年齡為87歲,平均年齡為(67.5±9.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差異并不顯著(P>0.05)。
所有患者均取仰臥位,將下肢暴露出來,以足稍外展體位由腹股溝開始進行掃查,如股動脈、股淺動脈等,以足稍內收體位,對脛前動脈及足背動脈進行掃查[2]。主要對上述血管情況進行了解,尤其對于血管的走形、血管腔內徑等,并對上述動脈內中膜厚度進行測量。
在診斷標準方面,如果IMT在1.0mm以上,則屬于管壁增厚,如果在1.5mm以上,則代表斑塊形成。在血管狹窄程度判斷中,主要包括0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代表無狹窄、血管狹窄在20%以下、狹窄程度最高為49%、狹窄程度最高為74%、狹窄程度最高可至99%。
對照組下肢血管管腔顯示正常,無出現內膜增厚,其中,28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且均為單發(fā),發(fā)生率為46.67%。觀察組下肢動脈血管發(fā)現內中膜增厚,其程度不同,同時,不具備良好的光滑度,其中,出現1個以上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為52例,其發(fā)生率為86.67%,向管腔突出明顯,同時,在年齡分布中,年齡越大,增多趨勢愈發(fā)顯著。觀察組的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的足背動脈狹窄程度為0級,明顯低于對照組,而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均比對照組高,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表所示:
表 人群足背動脈狹窄發(fā)生率對比[n(%)]
在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時,由于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極大地促進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應用,尤其高度適用于血管性疾病中。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不僅可以對血管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加以了解,而且還可以全面觀察下肢血管,加強對血管走行、管腔內徑、內中膜情況等方面的認知[3]。由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優(yōu)勢顯著,如無創(chuàng)傷、操作便捷等,已經得到了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
在本次研究中,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時,下肢血管病變所表現的內中膜增厚是不同的,管腔表面的光滑性嚴重缺失,而且出現粥樣斑塊形成,而且在年齡增長的影響下,也會出現增多趨勢。觀察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于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效果顯著,可以大大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無創(chuàng)傷,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行廣泛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