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官君 劉金豹
晉中市中醫(yī)院心內科,山西 晉中 030600
擴張型心肌病在心肌疾病中屬于原因不明的疑難病種, 其是以心肌收縮并舒張功能減退為主要特征,以心內膜或心肌的纖維組織和彈性組織變粗、變性、壞死、纖維化為病理基礎,表現出一系列心力衰竭癥狀、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臨床疾病。本研究通過臨床研究與統(tǒng)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求參附湯合來復湯加減治療擴張型心肌病是否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為中醫(yī)藥治療擴張型心肌病提供更多有利的證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40例住院患者,男29例,女11例,年齡為48~72歲,其中心功能NY-HA分級Ⅱ級12例,Ⅲ級19例,Ⅳ級9例。納入標準:符合本病西醫(yī)診斷標準,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受試者依從性差,影響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斷者;剔除冠心病,高心病,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
1.2方法
1.2.1患者入院后采集病史,予以行BNP,hs-CRP,胸片,心臟彩超:左房內徑(LAD)、左室內徑(LVD)等相關檢查。正規(guī)口服ACEI、利尿劑、強心劑及β受體拮抗劑藥物。
1.2.2治療組同時采用參附湯合來復湯加減:黨參12 g,附子12 g,山萸肉20 g,生龍骨20 g,生牡蠣20 g,生白芍10 g,炙甘草10 g,;陽虛水泛加澤瀉10 g,飲停胸脅加葶藶子15 g,血瘀加桃仁10 g,外感風寒加麻黃10 g,桂枝12 g。兩組患者均接受治療1年后復查相關指標。1.3采用 SPSS16.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 意義。
2.1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比中醫(yī)臨床癥狀(胸悶、心悸、氣促、乏力、心律失常、失眠多夢、水腫),以及患者生活質量(輕體力活動-步行距離、樓梯級數),患者臨床癥狀均有好轉。其中顯效:心功能改善2個等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個等級,無效:心功能無改善。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檢測BNP、hs-CRP、左房內徑(LAD)、左室內徑(LVD)對比,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治療組患者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年后治療組檢測BNP、hs-CRP、左房內徑(LAD)、左室內徑(LVD)與對照組比較,均較治療前降幅,治療組患者降幅更加顯著,組間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中醫(yī)以往無擴張型心肌病的記載,但是從癥狀分析,類似于“胸痹”“心悸”“喘證”“水腫”等疾病,現將擴張型心肌病歸于“心脹”。本病辨證以正氣虛弱為根本,以扶正祛邪、益氣養(yǎng)心、活血化瘀、逐水祛濕為原則,標本兼治, 方可奏效[1]。心之陽氣不足是本病的核心病機[2]。譚元生[3]等認為發(fā)病以正氣虛弱為其先決條件和根本原因。參附湯最早來源于《圣濟總錄》,為峻補陽氣以救暴脫之劑,具有益氣回陽救脫之效,現在時用于心力衰竭癥狀者。何秀英[4]于參附湯加減后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治療后證實其有顯著的正性肌力作用,改善缺血心肌的供求平衡。參附湯能明顯改善辨證為腎陽虛證及氣虛血瘀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5];并且能明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縮功能[6]。近年來,通過對參附湯研究,來于等人[7]證明其能通過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動力學指標, 從而對心功能有明顯改善。經戴世學[8]等研究,參附湯中人參可起到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和冠脈血流量,擴張血管從而降低心臟后負荷以及抗缺氧和保護心肌等作用;附子可達到強心、扭轉緩慢心律失常以及抗心肌缺血缺氧等作用。并且,附子陰陽同補的作用已漸漸應用于臨床,將附子化裁應用于陽虛陰盛等多種病癥[9]。
來復湯來自于河北已故名醫(yī)張錫純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是治療"厥脫證"的常用方劑。該書中提到“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為第一”,就一般來說,回陽救逆固脫之藥物多選以參附湯中人參、附子為主,張錫純在此基礎上,在該著作中提出可根據厥脫產生的機理和病理選取藥物,體現了張氏治療厥脫用藥相對固定而又靈活多變的特點[10]。其中外脫其病勢趨勢向外, 故多采用收斂固澀之法, 即用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山茱萸、生龍骨、生牡蠣、生杭芍等品,正如來復湯。張錫純重用山茱萸,輔以龍骨、牡蠣、人參治療怔忡、喘促諸疾可暫愈[11]。研究表明,來復湯中藥物特別是山萸肉在休克與心衰治療中的作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12]。
綜上,參附湯合來復湯加減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療效明確。中醫(y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近幾千年來的臨床實踐,反復多次驗證了中醫(yī)藥在治療疾病中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較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