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軍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在紫砂的發(fā)展歷程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來自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和美好寓意貫穿始終、扎根于群眾,非常接地氣的紫砂藝術作品具有濃郁的東方民族韻味,彰顯出我們紫砂匠人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品位。紫砂從明代正德年間的小書童龔春開始,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能工巧匠輩出,經(jīng)典作品層出不窮,其中最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為時大彬,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紫砂壺的成型工藝從過去范式的模具成型轉變成為全手工的拍打和鑲接泥片成型,把紫砂藝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再加上紫砂材料良好的可塑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泥巴經(jīng)過妙手生花,成為了一件件令人嘖嘖稱奇的藝術作品,同時,許多的文人雅士參與設計和創(chuàng)作,最為著名的就是清代的陳曼生了,他作為溧陽縣令、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在當時已經(jīng)非常享有盛名,他把自己的業(yè)余時間都投入到紫砂壺的造型設計和銘文鐫刻之中,“曼生十八式”成為了文人壺的經(jīng)典代表作品,也使得陶刻藝術在紫砂壺上面廣為流行,深受壺友的喜愛和青睞。
紫砂藝術作品“福在眼前壺”(見圖1)采用了紫砂傳統(tǒng)器型、雕塑藝術和陶刻裝飾相結合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呈現(xiàn)出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給人以生動活潑的文化享受。此壺壺身宛如爐鼎一般,器型雄渾磅礴、飽滿圓潤,壺底置足,小巧雅致、舉重若輕,起到了四兩拔千斤的藝術效果,層次感十足;壺嘴如同象鼻一般,粗獷而不失靈動,出水非常的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圈卷自然,端握舒適;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壺蓋上面才是此壺的精華之所在,蝙蝠形態(tài)惟妙惟肖,壺鈕的設計為錢幣的形態(tài),蝙蝠環(huán)繞錢幣,造型的設計充滿了無窮的創(chuàng)意和匠心的獨運,把其中的吉祥寓意和美好祝福也展示得淋漓盡致,同時此壺壺身的銘文刻繪也是非常具有鮮明的特點,字形清雅俊逸、刻繪流暢老辣,和整器的搭配和諧融洽、相得益彰。從整體上來看此壺“福在眼前”,造型的設計充滿了青銅時代的歷史氣息,穿越千年而來,演化成為今天的飲茶器具,具有良好的實用性,上面的蝙蝠題材采用了諧音的方式來把民間傳統(tǒng)的題材展示出來,同時又融合了陶刻的藝術形式,充滿了濃濃的金石味道和書卷氣息,此壺不管是用來喝茶品茗還是陳列欣賞,都是一件非常值得珍藏的精品力作。
圖1
蝙蝠,在我們今天看來是一種比較令人生畏的哺乳動物,一方面是它在夜間生活,比較的神秘,另一方面我們也并沒有真正地去了解它,所以感覺到有些陌生,但是蝙蝠的寓意十分的美好,其蝙蝠中的蝠字與福諧音,所以有福從天降的寓意,同時也是遍福,寓意福氣可以長久地綿延下去,子子孫孫都能富貴吉祥。我們最為熟悉的蝙蝠造型的運用,就是古代的一些窗戶之中會有蝙蝠的圖案,將其鏤空之后雕刻成蝙蝠,從而起到美觀、對稱的視覺審美效果,同時蝙蝠的形狀也被當做幸福的象征,家具之上也常常有蝙蝠的裝飾物,蘊意為招財納福,是一種吉祥的征兆。由此慢慢演變,在瓷器上面也出現(xiàn)了蝙蝠的抽象紋飾,多與祥云相搭配,其中的吉祥蘊含不言而喻。在紫砂藝術之中,蝙蝠紋飾的對稱性非常地適合用在器型的轉接之處,所以有許多的作品也把蝙蝠紋飾作為了裝飾之一,來彰顯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祝福情感,但是通過雕塑蝙蝠形態(tài)來裝飾壺身的還是比較少見的,這件紫砂作品“福在眼前壺”充分地利用了紫砂壺的造型之美,既是說明紫砂壺就在眼前,也是諧音地說明福氣就在眼前,同時還通過壺身的陶刻來表現(xiàn)祝福之情,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羅萬象和豐富多彩,也能夠體會到紫砂匠人在創(chuàng)作此壺的過程之中,對于紫砂藝術的充分理解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當我們開始深入紫砂、研究紫砂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技藝真的是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的生活之中充滿了許多值得細致觀察和抒寫的題材,經(jīng)過藝術手法的加工和抽象的演繹之后,成為了紫砂造型藝術的最好來源,福壽安康、財源廣進等等內容恰恰就是我們民間最為淳樸的期盼,可以在紫砂藝術之中充分地展示出來,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過程之中還能夠體會到其中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