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亞倩 王美麗
編者按: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甚至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然而家長真的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嗎?“學習故事”——一套來自新西蘭的兒童學習評價體系——提倡從相信和接納兒童的視角來觀察、解讀、促進孩子的學習。本刊“學習故事”專欄,致力于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學習故事,記錄下孩子真實發(fā)生的學習事件以及成人給予的回應和支持。期待家長朋友們在閱讀同齡其他孩子的“學習故事”時,能漸漸把握住“觀察”自己孩子的積極視角,學習如何聆聽童聲,解讀童心。因為我們相信:只有懂得,才能更愛!
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區(qū)域,開始了他們的“工作”。
閱讀區(qū)里,你坐在桌子旁,雖然面前也擺著一本書,但并沒有閱讀,而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只見你把一只手伸進了衣服口袋,不停在摸索著什么。過了一會兒,你悄悄地從口袋里掏出一根白線,把線的一頭叼在嘴里,又東張西望了一下,發(fā)現我在看著你,就慌忙把線收起來,裝進衣服口袋里。我見狀故意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嘟……嘟……嘟……”的聲音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走回來一看,只見你嘴里叼著一根棉白線,線的另一頭緊緊拽在手里,另一只手在緊繃的線上撥動,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線條發(fā)出“嘟……嘟……嘟……”聲,聲音里還帶著一些顫顫的余音。你的臉上寫滿了驕傲,嘴里還含糊地說:“看,我的線線會唱歌!”
什么樣的學習在發(fā)生?
墨墨,你是個個性自由、善 于動手動腦的孩子,你在區(qū)域活動這個學習的天地里展示出了棉線動聽的“歌聲”,并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你是那么專注,那么入迷。通過你的實驗,你發(fā)現了用手撥動棉線,會讓棉線振動發(fā)出聲音這個現象。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聲音的產生原理就是振動。不同的線線發(fā)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嗎?接下來,老師會在活動區(qū)盡可能地投放更多顏色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質地不同的線,希望你能通過操作去體驗不同的線線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促使你有興趣地、積極地、快樂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