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建華 李常春
摘要:通過勘驗故意落水案件的涉案車輛車身痕跡和運行軌跡、勘驗作案現(xiàn)場周圍環(huán)境、道路狀況、勘驗駕駛人的行為特征,運用物證分析的基本原理和運動學、動力學基本規(guī)律,推證作案嫌疑人反常的駕駛行為及其犯罪行為的故意性。為同類案件勘察鑒定提供參考,對車險行業(yè)反欺詐工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交通事故;故意落水;形態(tài)特征;車險反欺詐
汽車產業(yè)迅速發(fā)展,國內機動車輛保有量與日俱增,機動車的事故逐年增加,造成巨量的人身和財產損失。機動車輛保險行業(yè)既是對國民正常生活運轉的有效保障,也是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銀保監(jiān)委指出,機動車輛保險是與人民群眾利益關系密切的險種,長期以來是財險領域第一大業(yè)務,社會關注度高。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占財險保費的63%。車輛保險成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重要來源。同時,車險欺詐也與日俱增,形成團伙作案、行業(yè)化作案的特點。機動車輛保險欺詐案的增多限制了車險行業(yè)的發(fā)展,浪費了社會發(fā)展資源并對社會秩序形成了一定挑戰(zhàn)。保險反欺詐專業(yè)委員會提出要構建“政府主導、執(zhí)法聯(lián)動、公司為主、行業(yè)協(xié)作”四位一體的反欺詐工作體系。保險業(yè)界認識到車險欺詐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建立車險反欺詐長效機制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其中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面對故意落水車輛,由于其具有作案地點隨機隱蔽、勘察不及時、物證易破壞等顯著作案特征,多被犯罪分子犯罪所采用。但是,不管犯罪分子多么苦心積慮想辦法,每一起涉嫌車輛故意落水案件,都可以找到其作案的破綻,通過深入細致的痕跡勘查、軌跡分析、車速計算,最終推證其落水行為的故意性。
一、車輛勘察與檢驗
1.貴xxxxxx小型越野客車勘查檢驗
從現(xiàn)場照片可見,被鑒定車輛掉落行駛方向道路右邊水塘(車輛行駛方向),靜止于水塘西北側,其靜止處車輛質心位置離車輛入水點距離約8米。車輛車頭被淹沒,車頂露出水面約0.3米-0.4米。
車輛施救出水后,進一步對車輛進行勘查可見,左、右前門玻璃全部開啟,右后窗玻璃破碎,左后窗玻璃關閉完好;前后左右四門存物箱及雜物箱和中央水杯盒空洞無物;前擋風玻璃破碎,大部缺失,前擋風玻璃上部框架中部整體向車內方向凹陷;發(fā)動機蓋大面積刮擦痕跡;車身右側面可見大面積刮擦痕跡,右邊前翼子板輪眉脫落;右后窗玻璃框架碰撞變形,變形方向由后上往前下,其上泥土附著,可見玻璃碎渣;右后窗玻璃框架上部與車頂結合處碰撞變形,變形方向由后上往前下,其上可見泥土附著;右邊后組合尾燈玻璃破碎;打開發(fā)動機蓋,查勘空氣濾清器外殼和濾芯,可見較多泥沙集聚現(xiàn)象;經車輛現(xiàn)場靜態(tài)檢驗,被鑒定車輛轉向和制動系統(tǒng)符合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有關條款規(guī)定,未發(fā)現(xiàn)明顯故障隱患。
二、道路環(huán)境勘察與測量
事發(fā)時,現(xiàn)場路面為泥土路面。事發(fā)路面路況呈大角度左轉向彎道態(tài)勢,路面有效寬度為6.3米;被鑒定車輛行駛方向左邊是田埂,右邊為一水塘,路面離水塘水面高度為7.4米,事故時落水點高度即為7.4米;當時天氣晴朗、視線良好。
從現(xiàn)場照片可見被鑒定車輛落水后留在現(xiàn)場的玻璃碎片痕跡,經拼合檢驗,透明玻璃為被鑒定車輛右邊后窗玻璃碎片,紅色玻璃為右后組合大燈玻璃罩碎片;兩種玻璃碎片集中在約0.8米-0.6米的區(qū)域,離落水路邊的高度距離為4.6米,橫向距離約為2.4米。
三、駕駛人事故后的形態(tài)及其陳述
駕駛員未系安全帶,事發(fā)上岸后,衣褲皆濕,鞋子也是濕的,駕駛員自述,事故后其右腳、右肩有點痛,但無醫(yī)院診斷證明相關資料。駕駛人陳述,道路不平,手機被抖掉到其右腳上,駕駛人伸手去檢手機,等他拿起手機抬頭看路,發(fā)現(xiàn)前面已經落空。
四、事發(fā)時被鑒定車輛形態(tài)分析
①由事故車輛車身痕跡勘查檢驗和事故現(xiàn)場勘查檢驗可知,被鑒定車輛落水側翻與水塘第一接觸點為其右后上角后窗玻璃框架頂部,該處與水塘地面相互碰撞,導致右后窗玻璃框架碰撞變形、導致右后窗玻璃框架上部與車頂結合處碰撞變形,從玻璃碎片離落水路邊的高度距離和橫向距離分析,屬于被鑒定車輛側翻的第一旋轉周距離范圍之內,決定了被鑒定車輛側翻前不處于駕駛狀態(tài),因為汽車發(fā)動機機頭在前,行李箱無物,重心在前,前重后輕,駕駛落水會導致車輛前部先著地的形態(tài),駕駛落水會導致車輛底部與水塘底部刮擦形態(tài)。
②從痕跡形成的機理分析,被鑒定車輛事發(fā)時,其車身與其行駛路面成一斜角停止原地,此時,由于路面條件限制,施力點只能處于被鑒定車輛左后部,即,從被鑒定車輛左后部施力,推動被鑒定車輛落水,可以形成被鑒定車輛落水側翻與水塘第一接觸點為其右后上角與水塘地面相互碰撞的事故形態(tài)。
③駕駛人xxx在事故發(fā)生時未系安全帶,其駕車從7.4米往下發(fā)生翻滾動作,造成被鑒定車輛右上后角與水塘地面相接觸碰撞而身體無傷,不符合運動學規(guī)律和動力學原理。
五、總結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這類案件通常作案地點偏僻,作案時間多為非正常工作時間,案發(fā)時,車上人員往往僅駕駛員一人,其最明顯的特征是水面落差較高,車輛著地后與地面接觸點不在質心附近范圍,違反自由落體規(guī)律。勘察人員從車輛痕跡、路況環(huán)境、駕駛員事故后狀況三個方面勘察、分析了案例的基本情況。雖然涉案車輛的駕駛人所陳述的事故原因基本上都是故意說謊,但是,通過勘察涉案車輛車身痕跡、運行軌跡和車速、勘驗作案現(xiàn)場周圍環(huán)境、道路狀況、勘驗駕駛人的行為特征,推證還原了事故時的真相。以上案例的鑒定,已被相關法院采信,事故當事人也已承認其作案行為的故意性。
參考文獻
[1]許洪國.汽車事故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 袁小慧、歸文強. 兩種減速帶的減速效果研究[J];測試技術學報;2018年04期
[3]李麗莉.道路交通事故車體痕跡鑒定[M].科學出版社.2017
[4]裴玉龍.道路交通安全[M]. 北京: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32
[5]陽兆祥,黎光旭,何小榮.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的方法和案例選析[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11
[6]劉建軍.交通事故物證鑒定技術[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12
[7]李富強.基于PC-Crash的人—車碰撞交通事故再現(xiàn)與責任認定[D].西華大學.2017.05
[8]劉先覺. 基于汽車—行人碰撞事故仿真再現(xiàn)的頭部—地面碰撞力學分析[D].重慶工學院.2008.04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車爆胎痕跡分析認定研究(課題編號:17C0605)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寧建華( 1962 - ),男,湖南邵東人,湖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機動車技術與道路交通安全。李常春(1966-),河南商丘人,任職于湖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