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笑恒
摘 要:中國古代音樂的研究離不開文獻資料,文獻是做研究的基礎,是著書立說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吨袊糯魳方逃肥怪袊糯魳方逃芯砍醪叫纬梢粋€較完整、較系統(tǒng)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音樂文獻系統(tǒng)。這本書不僅將相關文獻做了系統(tǒng)全面的匯編,還運用“夾引夾議法”“多重證據(jù)法”等為文章佐證,在文獻運用手法上嚴謹審慎且獨具特色。
關鍵詞:多重證據(jù)法;夾引夾議;《中國古代音樂教育》
修海林在中國音樂史、中國音樂美學史、中國音樂教育史等領域均有涉獵,是不可多得的多棲學者,在各領域都有著廣博精深的研究成果。他所著的《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是古代音樂教育專史類著作。全書在盡可能全面梳理音樂文獻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國古代音樂教育的基本狀況及其發(fā)展歷史。在梳理文獻的過程中,修海林認為如何選擇、如何取信、如何運用至關重要。每一位學者都應掌握正確征引、運用文獻的基礎方法。因此,他不僅將相關文獻做了系統(tǒng)全面的匯編,還運用了獨具特色的“夾引夾議法”“多重證據(jù)法”對文獻進行甄別和取用。下文將從四個方面來分析該書中的音樂文獻:
一、詳實充分的文獻匯編
在中國音樂教育的學科建設大環(huán)境中,中國古代音樂教育這一研究領域尚未像其他音樂教育學科一樣發(fā)展成熟。大多數(shù)中國古代音樂教育范疇的研究內(nèi)容都被歸納進中國音樂史的研究范疇,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本屬于中國音樂史與中國音樂教育史兩個學科領域的交叉,因此,對于中國古代音樂教育的研究就絕不能僅將中國音樂史中有關教育的部分提取出來進行羅列。文獻獨立的收集、整理、匯編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教育的根基,也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個領域的理論水平?!吨袊糯魳方逃愤@本書對音樂教育史進行了系統(tǒng)而全面的發(fā)掘整理,從歷朝歷代的音樂教育制度到音樂教育思想,從音樂教育活動到音樂傳教行為,皆做了詳盡有據(jù)的敘述。細讀可知,著者廣泛查閱了分散在經(jīng)、史、子、集中的音樂教育資料,并以音樂教育為視角予以審視分析,旁征博引,分辨解讀。作者尤其關注在中國音樂史、中國音樂美學等學科領域中不太受關注而在音樂教育領域卻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在附錄二后面的“征引文獻”中可以看到該書涉及《尚書》《左傳》《論語》《史記》《琴操》《琴史》《納書楹曲譜》等,還從《梨園原》《梨園舊事鱗爪錄》《度曲須知》中汲取養(yǎng)分,為古代戲曲部分的研究引經(jīng)據(jù)典。除此之外,作者也發(fā)掘和梳理了許多以往中國音樂史領域的書籍中鮮少提及的內(nèi)容。如隋朝名儒王通的音樂教育思想,元代薩班的《樂論》中的音樂教育理論,明代王守仁的音樂教育思想等。
二、夾引夾議的文獻運用
全書在引用文獻進行佐證與論述時,并不拘泥于普通寫史的平鋪直敘,也并非像一般的著述那樣僅將古籍中的原文成段引用以作說明,而是將古籍的內(nèi)容穿插引用在論述的過程中,用夾引夾議讓文獻替自己“說話”,讓引用的文獻與論述的內(nèi)容相互融合,匯總成完整的結(jié)論。書中第35頁部分內(nèi)容如下:
“……以至于后人認為‘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史記·孔子世家》)??鬃咏塘暥Y樂,將《詩》中的樂章都配上了音樂,所謂‘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史記·孔子世家》)?!?/p>
縱觀全書,著者除了保留一般寫作范式中引用成段古籍的方式外,幾乎每頁每段都另引有簡短精煉的古籍文言,且每句引用皆在其后的括號中注明出處。這些短小的文言語句與著者自己的論述前后銜接緊密,句意通暢,絲毫不覺突兀。如此夾引夾議的寫作,使論述有理有據(jù);“引議”結(jié)合,避免大段單一論述的枯燥,也避免了大段引用文獻時,論述與引用之間關系不緊密,不便于讀者理解的尷尬情況,使讀者可以邊閱讀、邊參照、邊思考;便于需要的人隨時查閱文獻出處,填補知識空白。
除此之外,這種對史料的引用手法不僅要求著者對古文獻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更要求其對如此多的古籍背后的文義與精神有深刻完整的理解,如此才能隨時取用文獻。著者可以如此信手拈來地將古文獻與自己想論述的學術(shù)觀點融合在一起,實為鮮見。
三、嚴謹審慎的文獻取用
史料從來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所選例證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是否可以與所論述觀點相契合。
首先,書中論述的一事一理皆是立足于對文獻的考辨,而后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得出結(jié)論。這證明最初始的文獻選用上作者已十分審慎。在關于先秦文獻記載中的音樂教育活動這一節(jié)中,著者表示,近年通過音樂考古與文獻的互證,已經(jīng)說明了,后世留存的文獻記述中,的確保存有不少遠古的真實。只是在具體的運用與分析中,要注意將那些后人的筆墨從中分離出去。也正如劉惠敏在《中國音樂教育史理論研究現(xiàn)狀分析》一文中寫到《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一書時所說:“對于古代音樂教育史的研究來說,對傳世文獻中一些有關古代音樂教育的概念、觀念等,需要提煉并給以解釋。因此,呈現(xiàn)在這本論著中的每一條史料,都有其特有的文獻價值,并且形成對古代音樂教育史論述中不同觀點的支撐。”
其次,書中每舉例引證,常會列舉幾個不同的例子用來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說明論述。這種方法是“多重證據(jù)法”,即用多種證據(jù)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學術(shù)觀點進行論證。這種引證方法被許多專家學者廣泛運用,這可說是一種周全的寫作習慣,也是一種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中有許多運用“多重證據(jù)法”的例子,例如著者在論述“魏晉南北朝以來,社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以樂妓音樂歌舞表演為重心的時代”這一觀點的時候說到,“據(jù)《南齊書·崔祖思傳》,劉宋后廢帝時,‘戶口不能百萬,而太樂雅、鄭,元徽時校試千有余人,后堂雜伎,不在其數(shù)?!陨鲜悄铣睦?,再舉一個北朝的例子。據(jù)《洛陽伽藍記》的記載,北魏都城洛陽‘市南有調(diào)音、樂律二里。里內(nèi)之人,絲竹謳歌,天下妙伎出焉。”如上兩個不同材料記載的不同朝代的不同例子,從兩個方面共同論證了樂妓大量增多,樂妓行業(yè)在當時社會中逐漸引人注目的結(jié)論。
四、系統(tǒng)完整的文獻附編
《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最早出版于1997年,是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guī)劃項目“學校美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叢書”中的一本。全書由正編和附編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附編是中國音樂教育的一個文獻匯編。著者按照與正編相同的編年體方式,將散落在歷朝歷代古籍中的相關音樂教育的內(nèi)容搜集摘錄下來,并經(jīng)詳細整理與匯編形成系統(tǒng)而完整的音樂教育文獻綜合。新版刪除了原本史料匯編的附編部分。在“再版后記”中著者提到,匯編部分需要增補的地方甚多,因此想將其完善,便不再保留在本書中。想來如將“文獻匯編”進行增補重新成書,也一定會成為研究和學習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如此一增一刪,可謂增刪合宜,使新版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學需要,更能在一些相關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修海林教授曾言“對音樂文獻文物本身能否確立為歷史研究依據(jù)的研究”或“對音樂文獻文物作為音樂史學研究依據(jù)的‘資格審定”才是真正的做研究。由此可知,只有對原始資料、二手資料進行真?zhèn)伪鎰e、點校注釋、分類編選后才能取用,在取用過程中要甄別篩選、引證得當才能合理佐證自己的觀點。《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中對文獻詳實的收集、獨特的征引、審慎的取用和系統(tǒng)的匯編自成體系、獨具特色,為其他學者樹立了“音樂文獻征引”的學術(shù)典范。
參考文獻:
[1]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劉惠敏.中國音樂教育史理論研究現(xiàn)狀分析[D].中國音樂學院,2012.
作者單位: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