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瑋屏
肖培東老師以“淺”字概其課堂之特點。細品其課堂案例,可知其名“淺”實“巧”,獨具匠心,能始終緊扣文本語言教學,巧妙設(shè)計教學活動,彰顯文本意識,使課堂呈現(xiàn)出濃濃的語文味。
一篇文章或深或淺,學生的思維則隨之或模糊或淺顯,要突破思維淺灘,需要老師精心設(shè)置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來推動學生思維,帶領(lǐng)學生從文本的表層走向深層。
肖老師十分擅長設(shè)置主問題,所以他的課堂總是主題鮮明,層次清晰。
在教《始得西山宴游記》時,他設(shè)置的主問題是:“與其說柳宗元游西山,不如說柳宗元 西山?”通過填詞,讓學生聚焦文本,從“游”字引出對文本的深層思考和解讀,由此有了一連串讓我們驚嘆的“贊、醉、戀、歸……”。這些字眼再現(xiàn)了作者心中那豐富而細膩的情感。而肖老師又巧妙地追問“柳宗元能歸西山嗎?”將學生引入更深層次的對中國文人多艱人生的體味中。一個主問題,將“文言、文章、文化”有機融合,實屬巧妙。
好的主問題要能體現(xiàn)文體特征,深入文本核心,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一個充滿智慧的主問題總是來自老師對文本的反復品讀。
在教《假如我有九條命》時,他沒有簡單地抓住學生的疑問“為什么會有九條命”之類的問題去展開教學,而是抓住在解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條命,用來教書”與原文表述不同這一點展開教學。在與文本其他八條命的語言表述對比中,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選‘一條命,用于教書這句話?”巧借教書這條命,牽動對另外八條命的解析,同時更讓學生體會到余光中散文的語言美和形式美。
葉圣陶說:“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lǐng)會?!崩蠋煈?yīng)引導學生去感知語言,字斟句酌,讀出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深意。
在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肖老師說:“文章很短,我卻讀得很長很長。我讀每個字,每個標點。我想讀出每個字,讀出每個標點。文字讀完了,我讀文章的插圖,讀著讀著,我找到了通往課堂幽深處的曲徑?!彼?,他帶學生品讀句子,問:“哪個字你覺得奇特?”這樣的追問使學生將目光落在那個不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都”字上,并引導他們將文中的“都”字連綴起來,從而頓悟花后所隱藏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在《孔乙己》中他則引領(lǐng)學生發(fā)現(xiàn)“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中的“一定”“又”“!”等細微處,并細細品析這些不起眼的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在品讀中體悟人們對孔乙己的故意嘲諷,讀出孔乙己的貧窮、落魄、不幸。
在尋常文字中發(fā)現(xiàn)其隱藏的不凡之處,是肖老師課堂的神奇所在。他總是一遍遍告訴學生:“讀書,要學會從隱性的、不明顯表意的詞上去讀?!币粋€字、一個標點往往都是他課堂的重要突破口,當他引導學生找出那個關(guān)鍵字,分析一個標點為什么要這樣使用時,教學難點往往也隨之迎刃而解。
在教授《春酒》時,肖老師拒絕使用琦君的其他文章去解讀,他說:“散文,要經(jīng)由文字讀出屬于這一篇的感情來?!痹谒恼n堂中,學生在一次次頓悟后會明白,除了要關(guān)注文章情節(jié),也應(yīng)去推敲文字,在語言的推敲中觸摸文本的內(nèi)核。
錢夢龍先生說:“讀是語文教學基礎(chǔ)的基礎(chǔ),核心的核心?!毙だ蠋煵粌H愛讀,更善讀。在內(nèi)涵關(guān)鍵處、思考困境處、情感深蘊處、為人忽視處,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地耐心指導,反復朗讀。在他的課堂上,朗讀不是點綴,讀要認真讀,讀出蘊含在文字中的情,讀出語調(diào)、輕重、快慢,讀出文體的特征,讀出語言的特點,讀出作者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
他教《孔乙己》時,會反復品讀一個“哦”后的感嘆號,“許是死了”后的句號,告訴學生“讀書就要潛入文字中,甚至不放過一個標點”,讓學生在反復對比朗讀中讀出人們的獵奇心理,讀出人們對孔乙己生死的冷漠。
教學《我的早年生活》一文,當學生品味丘吉爾的語言特點陷入困境時,他會讓學生回到文本中再讀一讀,讀完還不能體會時,他仍然耐心地要求再讀,最終在朗讀中感受到語言的幽默。他告訴學生:“你的讀法是怎樣的,你的感受就是怎樣的?!?/p>
音至則心至。語文課應(yīng)是書聲瑯瑯的,語文老師應(yīng)重視朗讀對生成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要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啟迪,就應(yīng)善用朗讀,在反復吟誦中,走進文本,深化體驗。
肖老師的課堂精彩紛呈,卻又仿若信手拈來,雖“淺”卻“清”而“巧”,映照出了語文課堂應(yīng)有的模樣。讓我們?nèi)缧だ蠋熞话?,回歸文本,將心沉浸到文本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巧設(shè)計,細品味,借助朗讀走向文本深處。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