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戰(zhàn)區(qū)空軍醫(yī)院口腔科 (遼寧 沈陽 110000)
上頜骨是維持面中份外形與功能的重要結構,上頜骨缺損主要由腫瘤切除、外傷、先天畸形等原因所致,對患者的咀嚼、吞咽、語言、呼吸及面部容貌有巨大的影響。盡管近些年上頜骨缺損的修復技術不斷涌新,但目前贗復體仍是修復上頜骨缺損的主要手段。據(jù)統(tǒng)計,在整個口腔頜面部贗復體應用中,上頜骨缺損占到85%[1]。根據(jù)贗復體的制作方法可分為真空式與非真空式,本研究旨在探討真空義齒聯(lián)合球帽附著體修復上頜骨缺損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12月72例上頜骨缺損患者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單側上頜骨缺損;②下頜完整無缺損;③無視聽說及智力障礙;④口齒清楚,普通話比較純正,無明顯的方言;④無口腔黏膜病變、唾液腺病變等。排除標準:①有局部可摘義齒修復史;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③合并嚴重的內科疾病或并發(fā)癥等。按修復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36例,觀察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33~68歲,平均(51.92±10.51)歲。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7~65歲,平均(53.29±9.11)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采取真空義齒聯(lián)合精密附件修復:術前完善檢查,拍攝全頜曲面斷層片及牙片,完善牙周治療、根管治療等,并制作球帽附著體。健側描繪設計線,鑄造固位裝置和基托。按義齒設計進行牙體預備,用分層印模法取得最佳模型,制作支架蠟型,然后將支架就位于模型,用光固化托盤材料將患側與支架連接,制成金屬一塑料恒基托贗復體。然后再制作蠟堤,調整頜位關系和面部豐滿度。在金屬一塑料恒基托贗復體上覆蓋印模材料,制成功能性終印模,用圍模灌注法灌制復合模型。最后上頜架、排牙、裝盒,將義齒與球帽附著體一起試戴,整咬合后將球帽附著體黏結。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可摘局部義齒修復。
修復前及修復后1個月對患者進行以下測試:①咀嚼效率的測試:按宋兆峻法,患者清潔口腔后,予以烘烤過的花生米2g咀嚼30s,然后將全部的殘渣吐入測定篩內,測定篩經流水沖洗30s,收集殘存的殘渣,風干后稱重[4]。咀嚼效率=(總量-余量)/總量×100%。②語音清晰度的測試:按漢語語音清晰度測試字表:患者坐于話筒前,按字表逐字朗讀,將采集的錄音與標準字表進行核對。語音清晰度=念對字總數(shù)/字表字總數(shù)×100%。③調查患者的主觀評價,優(yōu):修復體固位良好,感受度小,同時基牙無松動,咀嚼功能明顯提高,無漏風、漏水及吞咽功能障礙,發(fā)音基本正常,顏面部美觀度明顯恢復;良:修復體固位尚可,感受度較大,基牙基本無松動,咀嚼功能、發(fā)音及顏面部美觀度基本滿意;差:修復體固位差,感受度明顯,咀嚼功能、發(fā)音及顏面部美觀度恢復不滿意。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修復前的咀嚼效率為(40.62±9.34)%,語音清晰度為(42.53±7.64)%;修復后的咀嚼效率為(62.73±7.62)%,語音清晰度為(83.10±8.14)%。對照組修復前的咀嚼效率為(41.70±8.91)%,語音清晰度為(42.05±8.07)%;修復后的咀嚼效率為(61.29±8.21)%,語音清晰度為(81.44±7.42)%。兩組修復后的咀嚼效率與語音清晰度均較修復前明顯提高,且組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優(yōu)26例(72.2%),良8例(22.2%),差2例(5.6%),優(yōu)良率為94.5%。對照組優(yōu)21例(58.3%),良8例(22.2%),差7例(19.4%),優(yōu)良率為80.6%。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上頜骨缺損的修復方法選擇取決于很多因素,如年齡、動機、腫瘤的生物學特征、可切除性及腫瘤邊緣浸潤性、系統(tǒng)性疾病、經濟狀況等[2,3]。而無論采取哪種修復方法,目的都相同,即填補缺損、提供必要的骨性支持、恢復咀嚼、語音等功能以及重建面部美學等。贗復體修復簡單方便,效果不依賴于局部血供,無創(chuàng)傷,尤其是對全身狀況差的惡性腫瘤患者或合并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者十分實用,同時方便腫瘤術后放療及復查,且適應癥范圍廣,經濟實惠,而成為眾多口腔顏面部缺損患者的理想選擇。與非真空式的修復體相比,真空式修復體的總量輕,患者的感受度小,舒適性好,吞咽阻力小,而且真空式修復體還可減小牙齒及其支持組織承受的壓力,避免肌力平衡的過度衰退與生理性改變[4-6]。而傳統(tǒng)的贗復體可能出現(xiàn)固位差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些年出現(xiàn)了多種精密附件輔助固位,如球帽附著體、鈦支架、磁性附著體、套筒冠、種植體等。有研究表明,鑄造可摘活動義齒修復上頜骨Ⅱ類缺損后在咀嚼時可出現(xiàn)輕微的撬動與移位,但加用球帽附著體可恢復50%以上的咀嚼功能[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修復后的咀嚼效率與語音清晰度均較修復前明顯提高,且組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優(yōu)良率為94.5%,明顯高于對照組80.6%。
綜上所述,上頜骨缺損患者采用真空義齒聯(lián)合精密附件修復,可有效提高咀嚼和言語功能,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