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第三醫(yī)院精神五科 (遼寧 丹東 118000)
內容提要:目的:探討針刺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腦卒中伴認知障礙的療效。方法:選擇2017年2月~2018年12月66例腦卒中伴認知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3例,對照組接受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針刺治療。治療前后采用MoCA量表評分系統(tǒng)和MMSE量表評分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評估,并檢測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結果:兩組治療后的MoCA評分和MMSE評分均明顯提高,而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清BDNF、NSE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卒中伴認知障礙采用針刺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可顯著改善認知功能,并提高血清BDNF、NSE水平。
隨著近些年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腦卒中的病死率降低,但腦卒中后遺癥的發(fā)生率仍居高不下,是損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社會功能的重要原因。據了解,有60%以上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后7d內即可出現(xiàn)認知障礙,即便在發(fā)病后3個月認知障礙的發(fā)生率也可達到35%左右[1]。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早期干預十分重要,若忽視了干預容易發(fā)展為血管性癡呆。經顱磁刺激儀治療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物理療法,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它是一種有效的腦卒中康復手段[2]。針刺是我國特色療法,針刺的過程相當于“感受器-中樞-效應器”這個傳遞過程,因而可促進反射弧的重建。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刺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腦卒中伴認知障礙的療效,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12月66例腦卒中伴認知障礙患者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首次發(fā)病,為缺血性腦卒中,且處于恢復期,生命體征穩(wěn)定;②無癡呆;③MoCA評分<25分;④發(fā)病前無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有顱腦外傷史;②精神異常;③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等。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3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48~81歲,平均(63.53±9.01)歲;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44~85歲,平均(65.15±9.26)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使用YRDCCY-I型磁場治療儀(依瑞德),圓形線圈,刺激位點為右額葉前部背外側,頻率1Hz,刺激強度為80%的運動閾值,刺激時間1s,間隔20s,20min/次,1次/d,每周5次,共觀察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針刺治療,選穴百會、豐隆、四神聰、足三里、三陰交等,行平補平瀉法,留針10~20min,3次/周,共觀察2周。
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以下項目的評估或檢測:①MoCA量表評分系統(tǒng):滿分40分,含注意力和計算、抽象思維語言、延遲回憶、定向、視空間執(zhí)行等,得分越高越好;② MMSE量表評分系統(tǒng):滿分30分,含注意力及計算力、時間及地點定向力、語言、即刻記憶、延遲記憶、視空間等。③采血檢測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的MoCA評分為(16.77±3.46)分,MMSE評分為(15.38±4.27)分,治療后MoCA評分為(26.58±4.77)分,MMSE評分為(24.19±4.01)分;對照組治療前的MoCA評分 為(16.53±3.10)分,MMSE評 分 為(16.05±3.99)分,治療后MoCA評分為(21.82±3.83)分,MMSE評分為(19.18±3.48)分。兩組治療后的MoCA評分和MMSE評分均明顯提高,而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治療前BDNF為(5.38±0.92)ng/mL,NSE為(30.62±5.33)μg/L,治療后BDNF為(7.66±3.74)ng/mL,NSE為(15.28±2.14)μg/L。對照組治療前的BDNF為(5.15±0.77)ng/mL,NSE為(30.91±6.42)μg/L,治療后的BDNF為(6.21±0.82)ng/mL,NSE為(20.18±4.28)μg/L。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清BDNF、NSE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經顱磁刺激主要是通過時變磁場產生無創(chuàng)的腦皮質刺激,而改變皮層神經細胞的膜電位,改善神經電活動,改善腦循環(huán)及代謝,是目前應用越來越廣泛的電生理技術。研究表明,經顱磁刺激能夠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降低突觸傳導的閾值,提高突觸的活性,重建皮質功能[3]。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相當于中醫(yī)學中的“呆病”范疇,主要的病因病機是感染外邪,損傷經絡,而致氣血痹阻,瘀阻清竅;同時肝腎虧虛,腎精虛損,而致髓??仗?,元神失用。本病屬本虛標實、氣虛血瘀證。近些年,針灸學得到長足發(fā)展,并走出國門,被WHO推薦為腦卒中的治療方法。動物實驗表明,針灸可通過下調NO的表達,減輕NO神經毒性作用,而發(fā)揮神經細胞保護作用[4]。還有研究表明,針刺頭部穴位可改善腦組織血流容積與灌注量,調節(jié)大腦皮質電生理功能[5,6]。本研究針灸選穴,百會、四神聰醒神定志;豐隆健脾和胃、化痰開竅;足三里調理脾胃、通經活絡、補益腎精;三陰交滋補三陰。BNDF是一種重要的多肽激素,廣泛分布于大腦皮質、海馬等區(qū)域,是神經元存活及執(zhí)行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營養(yǎng)因子。NSE特異性分布于神經元及神經內分泌細胞中,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其在血中的水平與腦組織損傷嚴重程度呈一致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的MoCA評分和MMSE評分均明顯提高,而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血清BDNF明顯高于對照組,NSE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針刺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認知障礙可能與其更有效地調節(jié)BDNF和NSE的表達有關。
綜上所述,腦卒中伴認知障礙采用針刺輔助經顱磁刺激儀治療,可顯著改善認知功能,并提高血清BDNF、NSE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