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山東交通職業(yè)學院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發(fā)實施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在人才培養(yǎng)體系,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比绾伟阉颊}撒到各學科之大餐?是每位高校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結合本門課特點認真閱讀、領會指導綱要,通過研究與實踐,認為可以在學期末設計一個“古詩詞之旅”大作業(yè),是一次在信息技術課中深度融入思政教育的大膽嘗試。不但能將之前所學辦公軟件技能融會貫通,更是大學生一次學習、研究、古詩詞并從中汲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好機會,從而加深文化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增強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1]中國優(yōu)秀古詩詞不僅有精妙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意境,更勝在深刻的思想。古詩詞中傳遞出來精忠報國、矢志不移的愛國熱情、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感染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現在的大學生也要從古詩詞中獲取營養(yǎng),獲得心靈的滌蕩、思想的升華,從而對我們的民族、國家的愛更加深厚。大學生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不同的困惑,可以引導學生試著從古詩中尋找答案。
為什么要愛國?我們的祖國那么美好、我們的每一寸土地那么珍貴。古代詩人“小來思報國”、明知“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還是要“寧為百夫長”,“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怎樣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英雄主義氣概!
年輕人向往成功,那是否要靠自己的努力?2020年“仝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從側面折射出當下部分年輕人想通過一些“捷徑”取得所謂的成功,年輕人要像虞世南詩中的“蟬”一樣,打磨好自己,提高自身,居高才能“聲遠”,并非是“藉秋風”。
學生們羽翼未豐、自身能力不足,如果擺脫自卑焦慮、彷徨、迷茫?在詩詞也能找到答案。年輕人在小小“峨眉月”時,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心懷能于“三五”日后可“照滿天”的理想和抱負,即便在失敗后也有“卷土重來未可期”的瀟灑氣概,那便是足以“逢人氣傲然”的。
所以,很有必要在學期末安排一次信息技術大作業(yè),來一次古詩詞之旅,將知識串聯,跟著詩詞感受對古人祖國的熱愛、對光陰的珍惜、對理想的堅持,撫今追昔,最終通過觀點清晰、排版規(guī)范美觀的論文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表述出來,用醒目、專業(yè)的PPT形式的跟大家匯報、交流。
此次綜合實訓計劃分配10課時,時間為進行完前期Word、Excel、PPT三大模塊的講解后。從學科調性上講,信息技術是門講授辦公軟件技能的“硬”學科、詩詞鑒賞是門注重精神層面感受的“軟”學科,把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糅合到一切,只要鋪墊得、當設計合理,并沒有想象中的牽強。前期在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有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滲透,例如在講授Word時可以將某位詩人的生平履歷情況作為圖文混排案例、Excel數據處理時設計統(tǒng)計唐代詩人邊塞詩、送別詩的數目、在將PPT時將案例設置為“詩仙李白”這樣的項目,在整個信息技術課的授課過程中不斷巧妙揉入詩詞,引發(fā)學生對詩詞的興趣,為接下來整個實訓作業(yè)的開啟做好鋪墊。
教師下達綜合實訓任務,向學生說明綜合實訓的任務、要求、評分標準,學生進入資料收集階段。搜索引擎學生們都會用,但是一些如何能精準、快速找到目標資料?這樣的搜索技巧教師應該與學生交流,引導。如何從百度文庫、百度知道、道客此類資源網站上更好得獲取優(yōu)質信息?這樣的問題的答案都會在學生一步步去尋找、去實踐去驗證、與教師探討的過程中漸漸清晰。
學生閱讀大量與論題相關的資料,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研究后,個人的認識和觀點逐漸呈現,學生將研究的內容包括文本、表格、圖片等表現在論文中,將內容完善后再按照教師給定的論文格式進行排版。學生將論文的核心內容呈現于PPT上,PPT既要能準確表述觀點,又要選擇醒目、與表述內容相符的格式。最終每人將在課堂上用3-5分鐘的時間表述自己的研究所得。
任務本身是一個連貫始終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中對辦公軟件操作技能上融會貫通,不再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的了解、單個技能的掌握。
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勢必需要將較大心力投入古詩詞的學習中,課上的幾個課時不足以支撐完成作業(yè),需學生課下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開始或是被作業(yè)所牽引,但一旦投入到古詩詞的海洋,會被古詩詞之美、傳達的精神所震撼。大量的學者已從古詩詞中多個角度、維度去分析過古詩詞,學生若想有自己的看法較為困難,若學生要有較為新穎、深刻的觀點,必須要對詩詞本身及作者、年代背景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最終學生的研究觀點要通過小型答辯的形式加以呈現,那么學生需要將自己的作品精髓準確、清晰的展示給他人,那么不僅要考制作精良的PPT,更是要通過邏輯清晰、主題突出的傳達,那么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一定的促進。
學生已經適應了信息技術課就是排版、處理表格、做PPT這樣的定式,已經習慣“教師教、學生依樣做”。而這樣的綜合實訓,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研究、去形成自己的觀點,加強和完善自己的古詩詞素養(yǎng),對學生提出了學科融合能力的要求。
授課教授不但應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詩詞素養(yǎng)。不論學生在辦公軟件的使用上還是論文的編寫方面遇到問題,教師都能給以解答或和指引。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未進行過此類任務,會出現沒有頭緒,一時感覺無從下手。學生感覺推進困難,排斥綜合實訓,從而影響實訓進度和實訓效果。
由此可見,于將優(yōu)秀古詩詞融入信息技術綜合實訓實屬不易,但不能因為一件事情難以推進就將其擱置、放棄。“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筆者會繼續(xù)關注此課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