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開封院區(qū)消化內(nèi)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內(nèi)容提要: 目的:探討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及有效率影響分析。方法:選取從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擲骰子方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方法。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0.65±10.50)h,(32.50±12.45)h,t=4.1797,P=0.0001];觀察組患者的輸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14.50±26.80)mL,(377.85±25.65)mL,t=25.2954,P=0.0000)];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7.05±1.65)d,(10.35±2.45)d,t=6.4178,P=0.0000)];觀察組患者的止血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96.00%,80.00%,χ2=6.0606,P=0.0138)。結(jié)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運用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的應用效果確切,有效率高。
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常見疾病類型,屬于消化系統(tǒng)急危重癥之一,主要是指屈氏韌帶以上胰膽管出血、胃出血、食管出血以及十二指腸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包括黑便、嘔血,個別患者還可合并暈厥癥狀、失血性休克癥狀等。及時有效止血治療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分重要,可減少病死率[1,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及有效率影響分析?,F(xiàn)作如下報道。
選取從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擲骰子方法進行分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性別: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0~59歲,平均(38.50±6.50)歲。對照組:性別: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30~59歲,平均(38.35±6.75)歲。兩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作比較,結(jié)果提示組間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方法,具體操作為: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給予常規(guī)吸氧治療,保持通暢呼吸;運用常規(guī)止血藥物,給予常規(guī)血容量補充,以有效預防發(fā)生失血性休克;給予常規(guī)抑酸治療;若患者合并血管出血則給予生長抑制等藥物治療。
觀察組采用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方法,具體操作為:提前準備所需治療器材;提前備血,給予患者常規(guī)建立靜脈通道,結(jié)合患者具體情況給予充分補充血容量;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壓指標、心率指標、心電圖指標、血常規(guī)指標以及凝血全套指標等;在實施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過程中,結(jié)合具體出血部位、具體出血形式,以選擇不同治療措施;若患者合并血管噴血情況則操作者可運用高頻電凝止血或鈦夾止血法止血,若患者合并局部滲血或彌漫性滲血則操作者可運用甲腎上腺素溶液噴灑出血部位治療方法,若患者合并食管靜脈曲張,則操作者可運用硬化劑注射治療或套扎治療,若患者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則操作者可運用組織膠注射治療,若患者發(fā)生休克現(xiàn)象則操作者應采用抗休克治療,若患者因大量出血而致嚴重失血性貧血,則操作者應予以貧血糾正治療。
觀察記錄患者的相關指標(包括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以及止血效果。
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23.0分析對所得數(shù)據(jù),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以P<0.05。
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為(20.65±10.50)h,輸血量為(214.50±26.80)mL,住院時間為(7.05±1.65)d;對照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為(32.50±12.45)h,輸血量為(377.85±25.65)mL,住院時間為(10.35±2.45)d;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1797,P=0.0001);觀察組患者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2954,P=0.0000);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4178,P=0.0000)。
觀察組患者中,有26例顯效(52.00%,26/50),有22例有效(44.00%,22/550),有2例無效(4.00%,2/50),止血總有效率為96.00%(48/50);對照組患者中,有20例顯效(40.00%,20/50),有20例有效(40.00%,20/50),有10例無效(20.00%,10/50),止血總有效率為80.00%(40/50);觀察組患者的止血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606,P=0.013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常見疾病,具有較多疾病特點,如病情兇險、病情進展快、多發(fā)病變,因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予以盡早診斷與治療,從而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目前臨床以采用胃鏡鏡檢方法作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檢查手段[3]。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方法可以快速發(fā)現(xiàn)出血灶,而且治療時間短,從而有效減少患者失血量等優(yōu)勢,從而可以有助于避免以往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弊端,最大程度減少疾病痛苦,節(jié)省許多不必要開支[4]。
從此次研究結(jié)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分別為(20.65±10.50)h、(214.50±26.80)mL、(7.05±1.65)d,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次,觀察組患者的止血總有效率為96.0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實施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方法,可以盡早確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出血部位,從而給予臨床及時診斷、及時處理提高顯著作用,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5]。
綜上所述,臨床結(jié)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疾病特點,予以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方法的效果確切,可以明顯縮短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可以明顯減少輸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