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楠 南京體育學院
重大疫情事件一旦發(fā)生,對社會影響較大,為了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及時、快速了解疫情之下的網課的新聞信息,媒體盡其所能引導人民群眾能夠對疫情作出正確的認識,正確合理地做出相應對策,做好疫情下的新聞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記者在應對疫情新聞事件時,應該第一時間了解第一手情況,對當事人以及相關人員進行采訪,收集有用信息,第一時間做出新聞報道。所謂新聞信息的收集是有針對性的,收集并不是廣泛盲目的收集。要對具體的新聞事件做好充足的準備,整理好所需要的相關資料。
因此在疫情新聞報道中,首先記者要實事求是,充分做好前期的網課新聞信息收集工作,及時更新疫情下的網課數(shù)據(jù),更新現(xiàn)有網課種類和不同網課類型觀看的參與人數(shù)。
其次,記者要采訪相關教育專家對疫情下的網課發(fā)展趨勢預測,收集介紹有用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另外在有關特別受歡迎的網課的采訪信息收集的過程中,不同于其他的網課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通過線上采訪來和網課的開設者進行交流。
最后是記者的個人能力和工作素質,這一點對疫情下網課新聞信息的收集至關重要。記者要能夠將網課新聞的具體信息,通過各方面專業(yè)的資料及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結合教學大綱方面的知識和用戶需求,不斷收集對于現(xiàn)有網課用戶及網課潛在用戶來說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
對于像網課這種因為在疫情影響下而逐漸走向蓬勃且極具發(fā)展空間的行業(yè),用戶出于現(xiàn)實出行條件的制約及自身學習需要,需要了解有關網課的重要信息。由此一來,疫情加持下網課的發(fā)展前景是我們無法預知的,所以具備極大的新聞價值。對此,在媒體面對此類新起的新聞事件時,要及時做出反應和判斷,做到“先入為主”,早發(fā)現(xiàn),早報道。媒體只有越早發(fā)出用戶想知道的關于網課的新聞報道,才越會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第一時間捕捉到網課的新聞信息,尋找有關部門及時了解網課相關情況,有效地抓住報道的時機,用最快的速度將疫情期間的網課信息傳遞出去,尤其是對進入門檻較高的和資源稀缺獲取困難的網課信息及時傳達給用戶。另外媒體還要擴大對于網課報道的宣傳力度,以此提高人民群眾的對于媒體的好感,同時減少人們在疫情影響下的學習焦慮。
在相對重要的網課推出以后,新聞工作者可以對相關的網課開設者及需求用戶進行采訪,收集有關網課建立出發(fā)點及用戶需求內容的信息,以及相關網課的開設特點。由于疫情期間的網課和其他一般情況下設立的網課在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具備重要性的網課事件進行報道的同時,還要對有關專家進行采訪,探究網課傳播和建立的發(fā)展方向,并將此公開給用戶,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傳播有效地提高對網課的新聞宣傳和用戶對于網課的使用意識。同時,媒體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網課的特征特性進行合理的預測,避免由于疫情影響,導致的網課用戶的資源匱乏問題。
疫情關系到每個人的個人發(fā)展,因此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每個人都在關注著媒體所發(fā)掘的新聞事件的發(fā)生。新聞媒體應當做到在進行網課新聞的報道中,秉承公平、公開、透明的原則,及時更新疫情期間的網課信息和疫情下的網課數(shù)據(jù)。在當今的數(shù)字化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使得獨家的新聞報道少之又少。因此要想增加網課新聞報道中的新聞價值,必須要對與網課相關的新聞事件的關注點進行選擇,聚焦于用戶所關心的網課熱點問題進行有選擇地報道。同時,在進行疫情網課新聞報道時,要根據(jù)媒介的用戶群體特點,結合上自身媒體特點,選取不同的關注點,進行新聞報道。
比如像人民網這個媒體平臺,通過分享留學生網課體驗,給處于同樣境遇的留學生以及將要考慮留學的學生提供了參考。還有一些地方媒體平臺如深圳晚報,通過對當?shù)貙W生在家上“花式網課”的采訪,讓用戶更好的了解現(xiàn)今的網課方式,對疫情下學生的教學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還有一些自媒體平臺,通過對疫情網課現(xiàn)場的采訪和記錄,報道線上老師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反映出線上教師講課風格的多元化特征和各家庭所能為孩子提供的學習條件的差異以及學生自身學習效率的差異。在疫情網課新聞事件報道中,各媒體應當想辦法報道出符合自身媒介特征的新聞關注點,并對此進行深度的新聞報道,發(fā)揮出自身的媒體優(yōu)勢,從而提高新聞價值。
人是一個有思想的高級動物,很容易受到周邊的情緒影響。而媒體作為公眾的信息平臺,它所報道的新聞信息、新聞內容很容易影響到用戶的情緒,嚴重時甚至會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恐慌。由于疫情這樣一個客觀因素,某種程度上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情緒。因此媒體在進行網課新聞的報道中,應時刻注意分寸,盡可能地將正面的積極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對用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與負面?zhèn)€人情緒相平衡。讓人們獲得線上教學同樣能夠達到高質量高效率這一意識的同時,也不引起人們不必要的恐慌。
因此要想使網課新聞報道在疫情工作中發(fā)揮作用,必須要對網課新聞進行合理的報道,遵守平衡的原則,讓用戶對于疫情下接受網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調節(jié)自身心態(tài)。
無論是國內新聞還是國際新聞報道都應該尊重受訪人,不能侵犯他人的個人隱私。但在網課新聞事件報道中,存在一些記者為了達到自己的報道目的,缺乏人文關懷的意識,不會考慮到被訪者的感受,甚至妨礙采訪對象的學習和工作的現(xiàn)象。因此記者在進行網課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勿受功利操縱。要做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充分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和人身安全。
在疫情網課新聞采訪的過程中,為了發(fā)揮新聞報道的作用,提高新聞價值,媒體工作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新聞工作者在采訪寫作的時候應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對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行合理的整合。
2.確立好符合自身媒體特點的新聞熱點話題進行著重的采訪,在采訪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
3.嚴格遵守重大疫情新聞報道的平衡性原則,正確的處理好正面積極的新聞信息與負面的新聞信息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發(fā)揮新聞報道的作用,提高新聞價值。讓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控制疫情的發(fā)展。
總之,在疫情網課新聞采訪的時候,新聞媒體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yè)職責,堅持媒體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時刻銘記以人為本的原則,合理報道新聞事件,不要因為不恰當?shù)难孕校绊懹脩舻男睦?,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恐慌。面對疫情,新聞工作者要盡量發(fā)揮新聞傳播的作用,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