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指某國在貿易條件或者貿易環(huán)境改善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收益減去因為貿易量減少所產生的損失的凈收益達到最大化的最大化關稅,即指該國因調整關稅使得國民福利達到最大化時的關稅水平,稱為其稅率的最優(yōu)關稅。
(二)最優(yōu)關稅的形成。如果一國從征收關稅中獲得利益,該國肯定改變了貿易條件,因為在給定的貿易條件下,征收關稅會減少福利和貿易量,因此提供曲線會向內旋轉。不征收關稅時,其自由貿易的均衡點是C,征收關稅后,其貿易均衡點變?yōu)镈。 圖中有兩條貿易無差異曲線,一條與價格線相切于C點,它是自由貿易均衡的情況。另一條同提供曲線B相切于D點。如果A國對進口食品征收關稅,提供曲線就會向內旋轉,而且相應的國際貿易均衡點也會發(fā)生變動。對于A國來說,相切于D點的無差異曲線代表了更高的福利水平,而這一確定的關稅率被稱之為“最優(yōu)”關稅。
國際經濟學中的貿易小國,是指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量占世界進口量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該國進口量的變動不會影響世界市場價格,該國只是價格的接受者。所面對的外國供給曲線是一條完全彈性的供給曲線。假設進口國為貿易小國,它在國際市場中所需要進口的某種商品只占國際市場的一小部分,少到以至于該國對于此商品的進口量不足以影響到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進口國在征收了貿易關稅后,所征收的貿易關稅就等于該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上漲程度,而這些應交的關稅也全部由進口國所進貨的廠商交費者來承擔。
(一)小國局部均衡性分析。生產扭曲,表示由于國內價格提高鼓勵了那些效率較低的生產商進行生產對社會資源造成的損失,由原來國外廠商提供。消費扭曲,表示由于價格提高以后,消費者被迫支付較高的價格而放棄的消費造成的損失。關稅對小國的社會福利是凈減少的。
(二)小國的需求曲線分析。由于關稅原因,小國的價格每增加一美元,需求曲線的彈性越大越平坦時,消費效應(即由關稅帶來的國內消費的減少)越大。同樣,供給曲線的彈性越大,生產效應(即由于關稅導致的國內產量的增加)越大。因此,小國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彈性越大,關稅的貿易效應(即由關稅導致的進口的減少)就越大,并且關稅的收入效應(即政府從關稅中所得收入)也越小。
大國定義為其貿易會影響商品的全球價格的國家。大國關稅存在,會減少貿易量,會引起貿易條件的改變。對于貿易大國征收進口稅,如果能改善貿易條件,便可以提高福利水平,但同時也會導致貿易量下降,會造成社會福利水平的下降 。因此,對于向進口商品征收關稅的貿易大國來說,進口商品的需求供給曲線越富有彈性或者曲線越平穩(wěn),國內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商品是的負擔就越小,外國公司在本國的貿易困難也就越大,本國就越有可能從關稅中得到凈福利增加的好處。進口國是貿易大國的話,它的進口量將占世界進口量的很大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貿易大國進口量的變動,也會影響世界價格的變動。這也是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稅經濟效應區(qū)別。
隨著世界一體化和貿易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的推動和發(fā)展,關稅稅率逐漸成為國家在國際貿易市場中保護本國產品的一種重要手段。但對于加收關稅的貿易小國來說,貿易量的減少無法對該商品的全球價格進行影響,導致的就是該商品在本國的價格上升,消費者負擔增加,即貿易小國的最優(yōu)關稅為0。對于貿易大國而言,關稅的存在會減少貿易量,引起貿易條件的改變。對于相互間進行國際貿易的國家來說,不斷提高的福利速度和貿易量減少的速度不一致,即存在最優(yōu)關稅。但兩國如果同時采取最優(yōu)關稅后,貿易均衡會產生偏差,則會出現(xiàn)貿易報復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