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嬌嬌
《水滸傳》所刻畫的女性形象一共有七十多位,她們有的貌美如花,有的丑陋不堪,有的俠骨肝腸,有的淫蕩邪惡。而她們的結(jié)局最終都滅亡在封建禮教制度下,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從《水滸傳》創(chuàng)作的這些女性形象可看出作者鄙視女性、帶有封建階級烙印的婦女觀。
一、英雄式的女性人物
《水滸傳》中的孫二娘、扈三娘、顧大嫂等幾位女英雄,她們的名字一百單八將之中,看著似乎是施耐庵在小說中熱情謳歌的女性形象,然而并非如此。
孫二娘,在《水滸傳》中人稱母夜叉,和丈夫張青開酒店,家中做的是賣人肉的勾當(dāng),同時她又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武松路過十字坡,就險遭孫二娘的毒手,孫二娘的打扮遠(yuǎn)不止用“怪異”二字來形容,可謂不折不扣的“母夜叉”。顧大嫂是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lǐng),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受招安后,顧大嫂被封為東源縣君。在水滸49回首次寫到顧大嫂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笨梢婎櫞笊┎o女人的窈窕美感,可她打扮起來卻是“插一頭異樣釵環(huán),露兩臂時興釧鐲。對于這樣的女性人物我們是應(yīng)該大力贊賞的,她陣前交鋒場,活捉敵將最多,且都是一百零八將之?dāng)?shù)。
二、淫婦式的女性人物
潘金蓮、閻婆惜、潘巧云都屬于底層的城市婦女,她們都有漂亮的外貌,但是她們都有各自的不幸。她們都有不幸的愛情和婚姻,為了追求幸福,背離了倫理道德的傳統(tǒng)。但是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不為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所容,所以她們的下場都很悲慘。
她們的命運都不能自己掌握,甚至被認(rèn)為是男性被逼上梁山的原因,被認(rèn)為是紅顏禍水。尤其是潘金蓮,加之后來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潘金蓮便成了“淫婦”的代言人,提起她,無一不是一臉鄙夷。有道是“自古紅顏多禍水”。事實上,潘金蓮原本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貌美如花,善良溫柔。張大戶垂涎她的美貌,想要納她為妾,可她不愿成為一個小妾,張大戶因此記恨于心,卻倒陪些房奩,不要武大郎一文錢,白白地把她嫁給武大郎,可潘金蓮一直嫌棄武大生得丑陋,而武松的出現(xiàn)喚醒了潘金蓮沉睡的心靈。在王婆的攛掇下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后來嫁給西門慶后本以為會衣食無憂,不想到頭來這一生也只是供人玩樂的工具,得不到一絲絲尊嚴(yán),最終也沒落得好下場。潘巧云與潘金蓮一樣,與他人通奸,甚至遭到了“剖腹挖心”的慘烈下場。只能說潘金蓮是那一時代封建婚姻制度和男尊女卑觀念下的犧牲品。
由此可得,作者提倡女性的忠貞,對于女子的放蕩十分鄙視乃至厭惡,因此將這些水性楊花的女子施以身首異處的最嚴(yán)厲的處罰,歸根結(jié)底還是其維護(hù)封建倫理綱常的女性觀念。
三、烈女式的女性人物
林沖娘子是烈女式的女性形象的代表,她溫柔美麗,對丈夫忠貞不二,敢于和衣冠禽獸反抗、斗爭,不惜失去生命來保全自己的貞操,她應(yīng)該算是是《水滸傳》中最正面的女性形象。書中沒有正面直寫,而是通過高衙內(nèi)寫出來的。林沖被逼上梁山, 就是以林娘子守節(jié)拒侮為引線來寫的。林娘子在東岳廟守節(jié)拒侮,又引出高衙內(nèi)一伙設(shè)下“ 寶刀計”,林沖被陷害充軍滄州;最后又因林娘子守節(jié)拒侮, 引出高休父子使用“ 調(diào)虎離山計”;林娘子在陸虞候家的酒樓上再次守節(jié)拒侮,引出高衙內(nèi)使用“ 殺人計”。林沖在遭殺身之禍時被逼上梁山。在林沖被刺配滄州后無路可走,最后選擇了死亡,她用她的死換來了純潔的愛情,在她的心中愛情是唯一的,是神圣不可替代的。從她們的遭遇可以看出:她們各有各的不幸,她們的命運受制于男人,任由他們掌控和擺布,她們無法擺脫各種束縛和折磨。同時也讓我們深刻的了解到,女性的生存是多么的艱辛和痛苦。
四、復(fù)雜式的妓女形象
李師師是一代名妓,雖然生活在花柳巷中,卻深得宋徽宗的寵愛,作為妓女,她有一般女子所沒有的的膽識的見量,還有著強(qiáng)烈的愛國之情。特別是在梁山好漢招安的過程中,李師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理解梁山好漢及其處境, 同情并尊重他們。她沒有相信高俅等奸人的花言巧語, 對于梁山好漢無法施展抱負(fù),她用機(jī)智和勇敢?guī)椭嗲嗳〉没兆谏鈺?并且使燕青得以向皇帝當(dāng)面稟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事實, 表達(dá)一心一意招安的愿望。身為一個風(fēng)塵妓女,如此明辨是非,又有著清醒的政治觀念,在一部主要刻畫男人的著作里,作者用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與蔡京、童貫、高俅這些男性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dá)了作者對奸佞小人的諷刺。
《水滸傳》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豐富的女性世界,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得也有失。
參考文獻(xiàn):
[1]. 施耐庵. 《水滸傳》[M].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75年.
[2]. 符曉黎. 《水滸傳》的女性形象與《水滸傳》創(chuàng)作時間[J].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2013(22).
[3]. 王慶芳.《水滸傳》婦女描寫之我見[J]. 1998(1).
[4]. 奉柳;朱婧. 《水滸傳》與《紅樓夢》女性形象比較[J]. 西南大學(xué),2011.
[5]. 閆博. 潘金蓮形象研究述評[J].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1(13).
[6]. 朱全福. 論“四大奇書”中女性形象的嬗變及其成因[J]. 2001(4).
[7]. 周先慎. 《論潘金蓮悲劇》[J]. 中國文化研究,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