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戲曲表演中,主角剛上場的時候往往要來一段精彩的動作,然后再擺一個雕塑式的造型,以展示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顯示表演者扎實的戲曲功底,我們稱之為“亮相”。作文的開頭也一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文章開篇的“亮相”可能決定整篇作文的成敗。尤其是考場作文,如果考生能精心雕飾開頭,讓閱卷老師眼睛一亮,贏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文無定法,卻有定法。下面結合實例,介紹幾種開頭技法。
在正文前,來一段醒目的題記,或擬寫蘊含哲理的話,或引用名言警句,或解釋題目的意思,或提示文章的內涵,或闡述寫作的緣由……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使閱卷者一下子明白作者的意圖,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如:
謹將此文贈予2035年18歲的青年們。人生關鍵處,僅有那么幾步。
——題記
(2018年河南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石寶成長記》)
巧設題記,交代寫作緣由并告訴讀者“人生關鍵處,僅有那么幾步”,使文章的主旨顯得深刻厚重,且能起到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簡明醒目。
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式的開頭,有提綱挈領、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能夠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力。其呈現(xiàn)形式主要有:引用題目,直奔中心;揭示主題,確定基調;概括內容,總領全文;提出論點,表明立場等。如:
親愛的2035年18歲的一代人:
這是一封來自2018年的信。
時光如梭,2035年,你們已經成年,國家也已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2035年,享受時代的便捷與美好,你們是否準備承擔時代使命,續(xù)寫輝煌的篇章?
(2018年貴州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攜手新時代,走好每一步》)
開宗明義,以向2035年18歲的一代人問好開篇,順勢引出“承擔時代使命,續(xù)寫輝煌篇章”的主題,入題迅速、直接,并為下文展開敘述打下了基礎。
文章開頭直接描寫人物對話,使讀者剛一接觸文章,便“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或“不見其人,先聞其聲”,使所寫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今天決賽贏了,一定很高興吧?”夏夜涼風習習,我和老爸在河邊散步,他突然興沖沖地問。我抬腳踢開一塊石子兒,撇了撇嘴,悶聲道:“一般吧,沒什么可高興的。”
“哦?”老爸有些詫異地望著我,“高一就進了校隊,在決賽中成為奇兵幫學校拿到冠軍,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還不值得高興???”
(2018年上海市高考優(yōu)秀作文《實現(xiàn)自身價值,更服務他人需要》)
開篇從生活小事入手,由“我”和爸爸的對話,將讀者引入情境當中,深入了解“我”幫助球隊奪冠卻被隊友誤解、排斥的經過,認識到“被他人需要與實現(xiàn)自身價值”之間的關系。
高考作文中常有追憶式文章,需要追憶過去發(fā)生的某件事。此時,不妨由聯(lián)想、回憶引發(fā)思緒入筆。如:
此時的我,正坐在高考考場中,奮筆疾書?;赝^去18年,從2000年呱呱墜地起,我與新時代共同成長,每一個腳印都清晰可見,每一個腳步都堅定有力。一路走來,一幕幕場景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的眼前顯現(xiàn)。
(2018年貴州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攜手新時代,走好每一步》)
文章開篇使用第一人稱,由高考考場的現(xiàn)實情景起筆,然后直接點題,亮出主旨“我與新時代共同成長”,同時引發(fā)“我”對往事的回憶,文字精練,巧妙自然,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如果能夠在文章開頭處靈活地使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構建優(yōu)美的語言,或議論點題,或抒情展開,能夠收到文采飛揚的效果。同時,以此總領全文,往往能使文章別具韻味,豐富文章的文化底蘊。如:
看老家,鄉(xiāng)村風光無限好;品中華,特色美食滋味妙。我的老家,有著“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曼妙,有著“水尤清冽”的小潭,還有那炊煙裊裊升起后,家里人特有的悠揚的呼喚:“伢子喲!吃飯嘍……”
(2017年湖南卷高考優(yōu)秀作文《老家》)
這個開頭使用對偶句勾勒出“老家”的美麗鄉(xiāng)村、中華美食,句式整齊,朗朗上口。接著,作者分別引用《岳陽樓記》和《小石潭記》兩文中的名句,描繪生動的風景,再加上“伢子喲!吃飯嘍……”的呼喚,既引出下文的敘述抒情,又為文章增添了文采,彰顯了考生不俗的語言功底。
記敘文的開頭,可以進行環(huán)境描寫,借景傳情,既為下文的敘寫作鋪墊,又能牢牢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眸。如:
微風拂過山梁,泛起陣陣濤聲,仿佛埋在黑土里的英魂在低語。山寨的斗牛場里,時而深沉時而高亢的蘆笙聲、時急時緩的鑼鼓聲、羊的咩咩聲,隨著清風越過山梁,把吉祥的信號傳送到遠方。
(2018年貴州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尋找古老歲月的蹤跡》)
開篇調動聽覺,展現(xiàn)濤聲、蘆笙聲、鑼鼓聲、羊叫聲,反映山寨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既貼近生活,又折射出時代印記,再加上一句“把吉祥的信號傳送到遠方”,為下文的敘述作了鋪墊,又能緊緊地吸引住讀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