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琪明,郭方其,吳超,丁曉瑜,方華平,徐楊
(1.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a. 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b. 園藝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浙江海豐花卉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312300)
菟絲子是一年生攀緣性的草本寄生性種子植物,其根已退化,葉片退化為鱗片狀,莖為黃色絲狀物,繞于寄生植物的莖部,通過吸器與寄主的維管束系統(tǒng)相連結。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絲子寄生危害,輕則影響植物生長和觀賞效果,重則致植物死亡。在中國,菟絲子大面積為害菊花的情況尚未見發(fā)生[1]。2018年11月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平水鎮(zhèn)菊花種植基地首次發(fā)現菟絲子為害菊花的情況[2]。為此,本研究對菟絲子的為害情況、種類鑒定與防治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菟絲子莖為黃色細絲狀物,繞于菊花的莖和葉柄上,通過吸器與菊花的維管束系統(tǒng)相連結,不僅吸收寄主的養(yǎng)分和水分,還造成寄主輸導組織的機械性障礙。致使菊花植株生長受阻,矮小,受害早的植株先期死亡,受害晚的植株雖能開花,但花小而少(圖1)。
經鑒定,危害菊花的菟絲子是南方菟絲子CuscutaaustralisR.Br.
南方菟絲子莖纏繞,金黃色,細絲狀,直徑1 mm左右,無葉?;ㄐ騻壬?,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傘形或小團傘花序,總花序梗近無;苞片和小苞片均小,鱗片狀;花梗稍粗壯;花萼杯狀,基部連合,近圓形或略長圓形;花冠淡黃色或乳白色,杯狀,長約2 mm,頂端圓,宿存;雄蕊著生于花冠裂片彎缺處,比花冠裂片稍短;鱗片小,邊緣短流蘇狀;子房扁球形,直徑3~4 mm,柱頭球形。蒴果扁球形,下半部為宿存花冠所包,成熟時不規(guī)則開裂,不為周裂。常4粒種子,淡褐色,卵形,表面粗糙,長約1.5 mm。
南方菟絲子喜高溫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以種子繁殖和傳播,種子成熟后落入土中,休眠越冬后,次年3—6月溫濕度適宜時萌發(fā),幼苗胚根伸入土中,胚芽伸出土面,形成絲狀的菟絲子。遇到適宜寄主就纏繞在上面,在接觸處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進入寄主組織后,部分組織分化為導管和篩管,分別與寄主的導管和篩管相連,從寄主吸取養(yǎng)分和水分。一旦幼芽纏繞于寄主植物體上,生活力極強,生長旺盛。南方菟絲子能進行營養(yǎng)繁殖,斷莖有發(fā)育成新株的能力。
一是一經發(fā)現菟絲子應立即鏟除,或連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且剪除要徹底,剪下的莖段不可隨意丟棄,應曬干并燒毀,以免再傳播;尤其注意于種子未成熟前徹底拔除,以免成熟種子落地,增加次年侵染源。
二是要加強日常栽培管理。結合苗圃和花圃管理,對已發(fā)生的地塊于南方菟絲子種子未萌發(fā)前進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發(fā)芽出土,一般埋于3 cm以下便難于出土。
三是搞好化學防治。在南方菟絲子生長的5—10月,在菟絲子開花結籽前連同菊花一起噴施30%的草甘膦水劑50倍液,連續(xù)噴2次,以徹底消滅菟絲子。
四是搞好植物檢疫工作?,F在花卉產業(yè)國際交流頻繁,而許多菊花新品種是從國外引進,危險性菌蟲草通過菊苗攜帶將疫情傳入;因此,為防止國外危險性病蟲害的傳入,保證國內花卉生產,必須做好植物檢疫工作。國內菊花種植基地之間菊苗的調運也要重視檢疫工作,以防止菟絲子等有害生物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