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收入不平等對進城農民工風險應對策略的影響
      ——基于鄂粵城市的實地調查

      2020-01-15 07:23:14陳良敏丁士軍劉國順
      關鍵詞:農民工變量成本

      陳良敏,丁士軍,劉國順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收入不平等也在加劇。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為0.468,相比近年的數據略有回升。脫貧攻堅實施以來,農村地區(qū)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村處于較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比例逐漸降低。在此過程中,城市貧困問題,尤其是進城農民工貧困問題受關注相對較少。我國農民工群體規(guī)模龐大,截至2018年底,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8億,占中國總人口近兩成(1)數據來源于《2018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報告》。。他們是城市中生計較脆弱的群體,容易受外界變化沖擊導致收入不足而陷入貧困。脫貧攻堅目標實現(xiàn)后,將使中國邁進后扶貧時代,關注進城農民工貧困問題,將有利于緩解收入不平等的現(xiàn)實困境。

      農民工貧困的發(fā)生往往是由社會風險沖擊導致的。生計脆弱是農民工受到社會風險沖擊的主要原因[1]。英國國際發(fā)展署(DFID)認為,減輕威脅、災害等各種風險的能力可視為個體的生計脆弱性[2]。這種能力表現(xiàn)為在外界變化沖擊下采取的應對策略,而應對策略是個體從沖擊恢復的決定因素。關于生計脆弱性的研究,學者大多關注干旱、洪水等自然災害或大型事件對農戶的沖擊,而對農民工群體缺乏深入的研究[3]。目前,國內學者討論農民工群體的生計脆弱性問題往往從風險的角度出發(fā),從風險識別、脆弱性與風險的關系、生計風險的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研究[1,3-5]。這些研究主要探討經濟因素、個人因素和社會保障制度對農民工生計風險的影響,但關于風險應對策略以及群體分化對風險應對策略的影響鮮有提及。在研究方法上面,國內相關研究多為定性研究,針對風險應對策略的實地調查研究比較匱乏。中國正處于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的關鍵時期,了解農民工應對風險的策略將有助于政府制定針對性更強的保障措施。鑒于此,本文采用課題組2017年在湖北和廣東兩省調查的農民工家庭生計數據,實證研究農民工風險應對策略選擇,并以收入不平等水平區(qū)分農民工脆弱性,進一步研究收入不平等水平對風險應對策略決策的影響。

      一、文獻回顧

      風險應對策略是家庭風險相關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涉及風險類型和風險處理。國內外學者針對弱勢群體面臨的風險和風險應對研究,討論比較多的是農戶家庭、生態(tài)移民等脆弱性較嚴重的群體。Dercon根據埃塞俄比亞的農戶數據總結了農戶面臨的主要風險事件,包括自然風險、政策變動、就業(yè)風險、土地問題、財產損失、戰(zhàn)爭或犯罪事件等[6]。陳傳波將農戶面臨的12 種大額開支及經濟困難歸為四大類風險[7]。還有學者將風險擴展至非收入風險的范圍,涵蓋職業(yè)風險、生活風險、教育與發(fā)展風險等幾種類型[8-9]。從農戶分化的角度來看,不同類型家庭面臨的風險有所不同。進城農民工面臨的生計風險與傳統(tǒng)農戶具有“自然經濟風險” 差異,更多源自就業(yè)市場和社會保障,最終影響農民工家庭的收入和生計狀況[1,3-4]。針對風險處理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將風險處理分為“事前”和“事后”策略。Alderman等將風險處理區(qū)分為風險管理和風險應對策略,其中風險管理為“事前”策略,風險應對策略為“事后”策略[10]。社會風險管理框架(SRM)將社會風險管理分為風險預防策略、風險緩解策略和風險應對策略[11]。風險應對策略被定義為人們在遭受沖擊后,為了擺脫當前的困境所采取的具體手段和方法[7,11-12],有學者也將其稱為消費平滑策略,包括外出打工、變賣資產、借錢和乞討等行為[13]。Dercon將預防性儲蓄行為也視為一種風險應對策略[6]。目前,國外學術界對預防性儲蓄行為已形成較成熟的理論模型,且關于中國居民的研究結果顯示,農民在面臨不確定風險的條件時具有較強的預防性動機,會把“預防性儲蓄”作為未來平滑消費的手段[14-15]。關于風險應對策略的有效性,Anderson等分析馬拉維農戶的饑餓問題時提出,短期應對策略對減緩風險沖擊更為有效[16]。但是,國內相關研究還存在以下兩點不足:一是相較風險管理的研究,針對風險應對策略的研究相對較少;二是針對農民工群體風險應對策略的討論較少。

      在為數不多的文獻中,學者對經濟因素與風險應對策略的關系進行了一定的探討。首先,經濟學學者認為,農戶群體是遵循理性人的假設,當農戶遭受外界沖擊時會對風險應對策略進行理性選擇[17]。世界銀行出版的《2014年世界發(fā)展報告:風險和機會》指出,風險應對策略具有高成本和低成本兩種機制,高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減少糧食消費或消費質量較差的糧食、出售生產性資產等,低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則是動用儲蓄、借貸等方式。其次,風險應對策略選擇與生計資本存在聯(lián)系,生計資本匱乏對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產生影響。國外學者根據多個國家的農戶數據發(fā)現(xiàn),貧困家庭往往先采取高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11]。Castilhos等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低階層家庭的風險應對策略往往是在他們社會化初期習得的[18]。類似研究也發(fā)現(xiàn)風險處理策略在不同農民群體中存在差異性,經濟因素至關重要[9,19-21]。那么,農民工群體的風險應對策略是否與經濟因素相關,他們的抉擇是否與傳統(tǒng)農戶的抉擇具有相似之處,以及農民工內部分化是否對風險應對策略有所影響?以上問題都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證研究中去驗證。

      二、數據來源、變量與模型設定

      1.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2017年8-10月課題組對進城農民工的一項調查。此次調查內容主要涉及進城農民工家庭2016年的生計狀況、面臨的風險及風險應對情況。根據課題組的研究設計,分別從內陸和沿海各選取一個省份作為調查地點,調查城市包括湖北的武漢和襄陽、廣東的珠海和佛山。調查小組調研員均為所在調查地區(qū)的高校研究生,具有良好的本地語言溝通和理解能力。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共計獲取進城農民工有效樣本950份,其中珠海261份、順德144份、武漢203份、襄陽342份。樣本所在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明顯,在上游、中游和下游水平均有分布,城市人口規(guī)模差距也比較明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變量設定

      表1 風險應對策略的分類

      注:根據邰秀軍等研究整理而得[22]。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進城農民工風險應對策略。借鑒邰秀軍等采用扎根理論對農戶應對風險策略的編碼方式,將問卷中提及的風險應對策略分為六種類型,即消費緩沖、收入緩沖、資產緩沖、正規(guī)信貸、正式社會支持和非正式社會支持[22],詳見表1。上述六種類型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不存在互斥性和排序問題,即選項為多選。每一種風險應對策略都是獨立的二元離散變量。為了討論不同收入不平等水平是否影響農民工采取不同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這里參考世界銀行《2014年世界發(fā)展報告:風險與機會》對風險應對策略的分類,將消費緩沖、收入緩沖和非正式社會支持歸類為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11],其余為低成本風險應對策略。上述所有被解釋變量均為二元離散變量,采用該策略則賦值1,否則賦值0。

      (2)解釋變量。本研究核心解釋變量為收入不平等水平,該變量代表農民工的經濟實力。已有研究未直接討論收入不平等與風險應對策略的關系,但在消費、信貸、資產處置等行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探討收入不平等與行為之間關系的先例。在消費行為方面,學者曾采用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等測算收入不平等水平,并發(fā)現(xiàn)收入不平等水平對個體的消費和儲蓄行為均有影響[23-24]。收入不平等水平測算分為群體層面和個體層面。群體層面的測算一般采用基尼系數,基尼系數分解適用于地區(qū)或收入來源等群體分類的分解,但它無法分解至個體層面[25]。為解決該難點,個體層面收入不平等水平的測算可采用相對剝奪指數。常用的相對剝奪指數包括Yitzhaki指數、Kakwani指數和Podder指數[25]。Kakwani 指數是在Yitzhaki 指數的基礎上得到的,滿足無量綱性和正規(guī)化特性[20],因此本研究選用Kakwani 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1)

      (3)控制變量。為了減少變量的遺漏對結果造成的偏差,除解釋變量外,再加入兩類控制變量,即個體層面和家庭層面的相關變量。其中,個體層面變量包括性別、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工種、是否新生代;家庭層面變量包括與未成年同住、與老人同住、隨遷比例、安家意愿、購房安家。

      3.變量描述統(tǒng)計

      上述變量的具體定義及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2。從表中所列特征來看,消費緩沖是農民工面對風險的首要選擇,占受訪樣本的62.4%,資產緩沖、收入緩沖、非正式社會支持、正式社會支持和正規(guī)信貸依次降低,分別占樣本的38.2%、26.5%、22.6%、8.2%和4.3%;面對風險采取高成本風險應對行為的農民工比例較高,占比70.6%;樣本農民工總樣本相對剝奪指數為0.277,表示農民工群體內收入不平等水平較小;個體特征方面,樣本農民工中,男性比例較高,占58.8%,平均年齡為43.37歲,平均教育年限為7.728年,絕大部分是普通工人或傳統(tǒng)技術工人,自評健康狀況比較良好;家庭特征方面,與老人同住比例為15.1%,與未成年同住比例為38.8%,平均隨遷比例為68.6%,具有長期安家意愿的為38.1%,已在務工地購房安家比例為19.3%。

      表2 變量定義和描述統(tǒng)計

      注:“老人”指年齡在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未成年指與核心家庭成員有直系血緣關系的未滿16周歲的孩子。

      4.模型設定

      由變量設置可知,本文所有被解釋變量均為二元離散變量,即“是否采取某種類型風險應對策略”,“是”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將風險應對策略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已有研究中,采用二元Logit模型進行估計[26]。鑒于此,本文將采用二元Logit模型作為主模型,模型具體設定如下:

      (2)

      式(2)中,Pi為第i種風險應對策略被選的概率,Pi/(1-Pi)表示第i種風險應對策略被選與不被選的概率比,β0是常數項,β1、β2和β3分別表示個體相對剝奪指數、個體特征和家庭特征對第i種風險應對策略被選的影響方向和程度,εi為模型的誤差項。

      三、收入不平等水平與風險應對策略的基本特征

      1.收入不平等水平的分組特征

      表3 樣本農民工個體相對剝奪指數

      通過Kakwani 指數的計算,得出每個樣本的個體相對剝奪指數,指數值越高收入不平等水平越高。表3揭示了不同農民工分組下個體收入不平等水平的差異。從性別分組來看,女性比男性的收入不平等水平略高,兩者平均值分別為0.348和0.227;從年齡分組來看,老一代農民工比新生代農民工(2)依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分類,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農民工。的收入不平等水平高,兩者平均值分別為0.305和0.201;從教育程度來看,教育程度越低的農民工個體相對剝奪指數越高,意味著他們在群體內收入不平等水平更高,其中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農民工個體相對剝奪指數為0.322,顯著高于整體平均值;從工種分組來看,普通工人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最高,為0.323,其余三類進城農民工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比較相近,按指數值高低依次為管理人員、現(xiàn)代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傳統(tǒng)技術人員。

      2.農民工風險應對策略選擇

      課題組收集樣本農民工面對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失業(yè)風險、社會風險和經濟風險等五種風險的應對策略。自然風險是指因自然災害導致的減產或農業(yè)物資損毀等風險。市場風險是指農產品市場行情變差、農產品價格下跌、生產或生活成本上漲等風險。失業(yè)風險是指就業(yè)機會少、未簽訂勞動合同或協(xié)議、技能達不到工作要求等風險。社會風險是指欠債不還、財產被盜、就業(yè)單位違約、被克扣報酬等風險。經濟風險是指大額的人情往來、醫(yī)療、教育等方面的開支。上述風險預期帶來的損失程度不同,但似乎無法直接影響農民工采取風險應對策略的優(yōu)先次序。表4為樣本農民工面對上述五種風險采取的風險應對策略選擇分布情況。從自然風險采取的應對策略來看,消費緩沖是首選策略,然后依次為資產緩沖、收入緩沖、正式社會支持等。從市場風險采取的應對策略來看,消費緩沖、資產緩沖和收入緩沖仍為前三位,非正式社會支持比正式社會支持的選擇頻次更高。在失業(yè)風險、社會風險和經濟風險的應對策略選擇中也有類似的規(guī)律。

      表4 樣本農民工風險應對策略選擇

      注:根據課題組調研數據整理所得。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1.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實證結果

      表5 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實證結果 N=950

      注:***、**和*分別表示在1%、5%和10%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下同。

      表5顯示了被解釋變量為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的回歸結果。為保證實證結果的可靠性,這里除了采用Logit模型進行估計,同時還報告OLS和Probit模型的回歸系數,以便檢驗回歸系數方向是否具有一致性。回歸結果顯示,三個模型的解釋變量回歸系數方向一致,且模型在整體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從解釋變量的結果來看,以Kakwani 指數測算的收入不平等水平對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選擇存在顯著正向影響,且均在10%水平上顯著。這表明收入不平等水平越高,農民工選擇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概率越高。收入不平等水平較高的農民工,收入水平相對較差,他們缺乏豐富的物質資源或人脈資源來抵御風險。當風險來臨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減少必要的日常開支,甚至包括醫(yī)療上的支出。這印證了Loayza等發(fā)現(xiàn)貧困家庭會采取降低基本生活質量的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的結論[11]。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收入拮據的家庭會減少健康保健的開支,這也間接印證這個結論[27]。

      在個體特征方面,實證結果表明性別、健康狀況、工種和是否為新生代農民工均顯著影響個體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其中,男性、健康狀況較好和老一代農民工對選擇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具有負向影響,該結論符合常理。一般而言,上述三種特征的農民工在城市就業(yè)和資源分配上占有優(yōu)勢,他們更容易在城市中獲取更好的收入,掌握更多的物質資源和人脈資源。當風險發(fā)生的時候,他們更有可能選擇借貸、動用預防性儲蓄或資產來應對困難。但農民工的工種類型卻對選擇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具有正向影響,這可能與樣本中普通工人和傳統(tǒng)技術人員的占比過多有關,該效應有待進一步考證。在家庭特征方面,與未成年同住對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選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在1%水平上顯著。農民工隨遷成員中有未成年人的情況下,農民工生活壓力較大,物質資源需要分配一部分來支持未成年人在城市的學習和生活,因此他們的生計相對比較脆弱。當發(fā)生風險時,他們會因為資源剝奪較高,而選擇高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但農民工家庭的成年核心成員隨遷比例越高,越會減少這種應對策略的被選概率。

      2.不同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實證分析

      將被解釋變量設置為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是為了便于分析并印證相關研究結論,為更具體地討論,把被解釋變量設置為六種風險應對策略并分別采用二元Logit模型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實證結果 N=950

      (1)收入不平等對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影響。從六組模型回歸結果來看,以個體相對剝奪指數代表的收入不平等水平對消費緩沖和非正式社會支持具有顯著正影響。這與上文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結論基本一致。這說明,相對貧困的農民工,遭遇風險的時候傾向于節(jié)衣縮食、減少醫(yī)療和教育開支,并且只能向親朋好友或高利貸借款來緩解風險沖擊帶來的經濟壓力。

      (2)控制變量對風險應對策略選擇的影響。從性別來看,女性農民工傾向于選擇消費緩沖和資產緩沖這兩種風險應對策略,其中消費緩沖的被選概率較高。從教育程度來看,教育程度越低的農民工傾向于采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強度這種容易損害健康的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教育程度高的農民工相對于教育程度低的農民工獲取的就業(yè)機會和崗位不同,工資待遇水平較高,他們掌握的物質資源和人脈資源較多,選擇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的概率較小。從健康狀況來看,健康狀況較差的農民工不僅會通過消費緩沖、收入緩沖和非正式社會支持等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來緩解沖擊,還會向政府社會保障機構尋求救助或申請保險賠付,這說明進城農民工對基本社會保障和社會保險制度有所了解。從工種來看,農民工從事崗位技術型或管理型的崗位,面對風險時會傾向選擇消費緩沖、收入緩沖和資產緩沖三種應對策略。從年齡來看,老一代農民工選擇消費緩沖和資產緩沖的概率更高。從隨遷情況來看,與未成年同住的農民工更會選擇消費緩沖和收入緩沖,如果成年人隨遷比例越低則會加劇其選擇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的概率。從購房安家來看,已在城市購房安家的農民工除了選擇向親朋好友借款外,還會選擇增加勞動時間和強度來緩解壓力。從安家意愿來看,有明確永久性遷移意愿的農民工更傾向于低成本風險應對策略,例如向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反之則會傾向于增加勞動時間和強度來解決困境。

      3.穩(wěn)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上述實證結果的穩(wěn)健性,采取變量替換方式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這里將解釋變量由個體相對剝奪指數變?yōu)榧彝ト司杖耄⒉捎枚狶ogit模型進行估計。表7是采取新變量后的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模型(1)~(7)分別表示被解釋變量為消費緩沖、收入緩沖、資產緩沖、正規(guī)信貸、正式社會支持、非正式社會支持和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的回歸結果。每個模型均與上述模型一樣控制了農民工樣本的個體特征和家庭特征。結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農民工越不會采取高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尤其是降低基本生活水平的消費緩沖方式。該結論與采用個體相對剝奪指數為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表明上述實證結果具有穩(wěn)健性。

      表7 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 N=950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課題組2017年對湖北和廣東兩省4個城市950戶進城農民工的實地調研數據,運用二元Logit模型,并輔以OLS模型和Probit模型,實證分析了進城農民工收入不平等水平對消費緩沖、收入緩沖、資產緩沖、正式信貸、正式社會支持和非正式社會支持等六種類型風險應對策略和高風險應對策略的影響。結果表明,進城農民工收入不平等水平越高,越傾向于采用消費緩沖、資產緩沖和收入緩沖等高成本應對策略。收入不平等水平較高的群體主要是女性、教育程度較低、老一代和職業(yè)技能水平低的農民工,他們也是人力資本相對較低的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在物質資源和社會資本較為豐富與可及的情況下,會改變風險應對策略,轉而尋求低成本風險應對策略,例如女性農民工在資產狀況較好的情況下會采取出售抵押資產或動用預防性儲蓄的方式緩解風險沖擊,健康狀況較差的農民工還傾向于求助政府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險等。未成年人子女隨遷會抵消成年人隨遷所帶來的風險抵御能力,也就是會加大高成本風險應對策略被選的概率,并且市民化程度越高的進城農民工越傾向于采取正式信貸的風險應對策略,例如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貸款和保險等。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2019年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重點任務》再次強調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這是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保障措施之一。本文對進城農民工的風險應對策略進行研究,也發(fā)現(xiàn)進城農民工對社會保障的需求,研究結論對進一步改進社會保障體系和推動市民化進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一方面,風險應對策略的抉擇反映進城農民工的風險應對策略與小農具有相似的邏輯,與城鎮(zhèn)居民存在差異,值得在推進城鎮(zhèn)化過程中加以重視。另一方面,收入不平等水平較高的進城農民工更傾向于采取高成本的風險應對策略,意味著改變進城農民工生計脆弱性,才能減少風險應對的成本。鑒于此,對繼續(xù)強化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政府在推進城鎮(zhèn)化過程中應加強進城農民工的基本社會保障普及問題。由于進城農民工生計脆弱性較強,本身抵御風險的舉措較少,只有通過更加完善健全的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才能解決其資源匱乏的問題。第二,對相對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咨詢和職業(yè)技能培訓,提高進城農民工中特殊群體的人力資本。一方面,針對年齡較小的進城農民工提供職業(yè)教育和學歷教育的機會,從本質上實現(xiàn)人力資本的提升;另一方面,向年齡較大和身體素質較差的進城農民工提供職業(yè)發(fā)展咨詢和技能改造項目,增強進城農民工失業(yè)后的應對能力。第三,鼓勵正規(guī)金融機構開發(fā)多種針對進城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金融產品,從信貸和保險兩方面提高進城農民工物質資源的可及性。一方面,提供針對進城農民工更優(yōu)惠的金融信貸產品,幫助進城農民工解決在城市進行創(chuàng)業(yè)或安家落戶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提供能夠彌補基本社會保障不足的金融保險產品,減少進城農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中出現(xiàn)的經濟風險沖擊。

      猜你喜歡
      農民工變量成本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河南電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抓住不變量解題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fā)案量下降
      也談分離變量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分離變量法:常見的通性通法
      新津县| 清涧县| 安顺市| 介休市| 邮箱| 石楼县| 巢湖市| 临沂市| 慈溪市| 永康市| 南陵县| 邵武市| 平邑县| 成武县| 日照市| 寻乌县| 江津市| 连江县| 遵化市| 马鞍山市| 嘉兴市| 阿巴嘎旗| 石狮市| 通城县| 忻城县| 浦城县| 科技| 营山县| 炎陵县| 兴安盟| 江川县| 黑河市| 铜川市| 樟树市| 兰州市| 安西县| 阳曲县| 尉氏县| 芦溪县| 黎平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