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揚明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注意力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有好的表現(xiàn)。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是你能夠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在各位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互聯(lián)網還不發(fā)達。雖然會在學習的時候覺得信息太多,但是,和現(xiàn)在的孩子比一比,絕對是小巫見大巫了。當時學習數學,頂多就是課本再加上幾本練習冊。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可以說有做不完的練習題,還要去補習奧數,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面對信息的爆炸,大腦并沒有明顯結構上的改變,如果我們沒有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面對這些信息,那么,他們恐怕只會被信息淹沒,完全沒有辦法吸收這些信息。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善用“分心”。
你心中可能在想,信息太多的時候,專心都來不及,怎么可能還要孩子分心?要注意,我說的是“聰明地分心”。那么,什么叫作“聰明地分心”呢?這種分心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雖然信息很多,但是,沒有用的信息也很多。所以,你要引導孩子快速判斷信息是否值得關注,只分心去處理重要的信息。這一點對孩子來說不容易,所以,你可以幫孩子篩選,同時也要調整心態(tài),不要覺得給孩子越多,孩子就能吸收越多,居中的量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
如果你已經幫孩子做了篩選,但信息量還是有點大,那么,要做第二層次的分心:一次只注意一部分的信息。假設課本上有10個段落都是你認為重要的,你可以把多數的段落遮起來,讓孩子一次只看到一個段落,那么,孩子就能夠有效率地處理那個段落的信息。
第二種:我們往往會覺得專心才有最好的效率,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卻不是這樣的。甚至有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不是完全專注在應該處理的信息時,你對于這個信息的處理反而是更好的。
這件事情在孩子身上尤其容易發(fā)生。他們看書的時候,明明已經看完了,但就會在那邊磨蹭,好像覺得還會有其他的信息冒出來。這時候,如果你有一些提示音,提醒孩子可以換到下一頁了,他們多半就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頁。因為沒有磨蹭,同樣長短的時間內,孩子就可以讀完更多的內容。
第三種:因為大腦是用一個網絡的方式來處理信息的,所以,你要引導孩子在接觸一個新信息的時候,除了理解這個信息點,也要分心想想,這個信息點和哪些他曾經學習過的信息是有關聯(lián)性的。若孩子的信息之間有越復雜的聯(lián)結,他們未來要使用這些信息的時候,也會越有效率和彈性,對孩子的好處是非常多的。
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前兩種聰明的分心都適用,特別是第一種。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覺得給孩子一大堆智能啟蒙的玩具就是好的,因為太多的玩具,也就意味著太多的信息,過多也是有害的。第三種建議針對5歲以上的孩子使用,因為太小的孩子其大腦比較沒有彈性,若要求他們去彈性思考,反而會浪費太多的力氣,喧賓奪主。
最終,希望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成功引導孩子“聰明地分心”,不要被爆炸的信息給淹沒了。
(摘自《婚姻與家庭·家庭教育版》)(責編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