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我故鄉(xiāng),但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者,常德二字早已爛熟于心;陌生者,此前我竟不知其芳容幾何。我生長在常德鄉(xiāng)下,當兵離家前只能“以步當車”,區(qū)區(qū)幾十公里竟也像海角天涯般遙遠。后來又因城里無親,每每探親也就直奔鄉(xiāng)下……
今年探親前事先聯(lián)系了在常德工作的同學曾毅文,其品學兼優(yōu)且愛好攝影。我想在常德休假攝影的想法得到他的支持,并安排我住在他另一套房子里。無奈本不是梅雨季的九月竟像梅雨季一般,整天天空陰沉,淫雨霏霏。眼看假期將滿,其夫人梁教授說“高克華這次旅行可真成了雨行了!”(常德話“旅”與“雨”同音)
常德,古稱“武陵”、“朗州”,湖南省轄地級市。位于湖南北部,洞庭湖西側。陶淵明著名的《桃花源記》就源于此地。常德市依沅水而建,從地圖上看,沅水流經(jīng)常德時留下了幾條優(yōu)美的弧線。市內還有柳葉湖和穿紫河兩大水系。東南西北分別有白鶴山、德山、河洑山、太陽山。據(jù)說常德市的城市規(guī)劃位于全國前列!
雖然下著毛毛雨,兩位老兄還是很認真地練習“貓步”。我笑著問:大哥,還招人啵?我想跟你們玩兒……
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常德人熱愛生活?
這場演出應該是以《桃花源記》為藍本,結合常德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及傳統(tǒng)文化而編演的。演出出乎了我的意料。形式上:演員岸上演,游客乘船觀!4.8公里的秦溪兩岸分布著不同的場景與故事,每場游客分乘16條小船,每船坐32名游客,然后浩浩蕩蕩穿行其中,或緩緩行駛,或停留靜觀,燈光音響與故事相融,令人穿越時空回到陶淵明的西晉時代……據(jù)說,絕大多數(shù)演員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
游船在黑夜的河上緩緩行駛,忽聞兩岸鑼鼓喧天,迎親樂曲高奏,兩岸人影綽綽形成長龍……應該是重頭戲了!
常德河街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盡管每天下雨,但每到傍晚,河街總是人頭攢動,熱熱鬧鬧。這里集中了常德有名的各種小吃,還有常德人最愛喝的“擂茶”。即便熱戀中的年輕人也喜歡往這里鉆,感受這里的文化氛圍。雖然沅水兩岸有一條隧道、三座大橋,但依然保留著兩個渡口。為此,有必要為常德主政者點贊!
據(jù)說,這個渡口有上百年歷史。愚以為,保留這個渡口意義有三:一是保存了歷史,二是留下了鄉(xiāng)愁,三是方便了市民。北岸的詩墻與南岸的畫墻,是為市民們津津樂道的。由于當時有施工及光線問題,我沒有多拍。令我感慨的是畫墻,偌大一幅畫,全部要用燒制的瓷片(千萬種顏色)為“像素”拼成……
從照片看,我老家就在大橋的右端。這大橋大概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建橋之前,我每每探親唯有坐農(nóng)戶家的小渡船……
連續(xù)的下雨天確實打亂了我的旅行計劃,但在幾位同學的陪同下還是冒雨游玩了桃花源、黃石水庫、望夷溪、太陽山等地。就像粗布破衣掩蓋不住美女的俊美一樣,連綿不斷的梅雨也遮不住常德山水的秀美。曾毅文同學對我說:常德的旅游資源其實挺豐富的,你這次只是看到了一點皮毛,等下次休假選個好日子,我?guī)闵疃扔危?/p>
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