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璐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退休后的歲月,阿布都一直居住在區(qū)文聯(lián)大院里。每天坐在栽種著景觀翠竹的自家院中,悠閑地看一會書,喝一會茶是他這幾年養(yǎng)成的愛好?!斑^去總是畫得多,覺得看書和畫畫沒關系,現(xiàn)在常??此囆g、歷史類的書。發(fā)現(xiàn)除了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對繪畫創(chuàng)作也很有幫助?!?h3>小人書啟蒙繪畫路
阿布的父親算是新西藏發(fā)展伊始很有學問的人,精通藏漢文。曾給十八軍當老師,教戰(zhàn)士藏文?;仡櫷?,阿布依然溫馨如昨:“那會父親很喜歡一些繪著圖畫的書籍,也總是拿給我們幾兄弟欣賞。有一次,父親在西藏軍區(qū)結識了一個內地來的畫家,其繪制的毛主席、朱德像令父親驚奇萬分,他見過連環(huán)畫和唐卡,但第一次看到繪畫可以達到那么逼真的效果,于是他讓我也開始學習學習?!?/p>
由于條件限制,所謂的“學習”就是讓阿布每天對著《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小人書臨摹,即便如此,阿布也深深喜歡上了這門神奇的藝術。
油畫《江孜保衛(wèi)戰(zhàn)》300x145cm 阿布
“文化大革命”期間,16歲的阿布成了布達拉宮腳下、龍王潭公園里的小花匠,負責打理花卉、看管林卡。閑暇時,還在里面畫寫生。恰在這時,完全不了解政治的他被“伯樂”選進了“文革美術組”,開始畫領袖像、各種宣傳畫。于是阿布一邊忙花事,一邊忙畫作。當時壓抑的社會氛圍并沒有影響到少年阿布,因為擁有愛好,他快樂地開始了自己的青春期生活。
兩年之后,幸運的阿布得到了當時西藏勞動人民文化宮的美術工作者、后來的著名版畫家羅倫張先生的賞識,把他調到了文化宮,繪制櫥窗宣傳畫、電影海報等,算是正式踏入了美術的領域。
在阿布的影響下,他的弟弟烏斯瑪、阿里也先后從事了美術工作,并與他一起都取得了不俗成績,成為西藏美術史上一段佳話。
1975年,阿布和區(qū)內另外3人作為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獲得進入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美術班學習的機會。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油畫等具體的繪畫種類,讓阿布對繪畫有了深入的了解。
這期間,他遇到一些優(yōu)秀教師,更讓他倍感幸運。
“最難忘的是劉秉江老師和官其格老師,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我解決了很多自己摸索學畫時遇到的難題,繪畫基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并在反復實踐后最終選定了自己喜愛的油畫專業(yè)?!?/p>
畢業(yè)后,阿布分到《西藏文藝》雜志做了專職美術編輯。工作之余,阿布熱衷于游走在西藏各地區(qū)和拉薩近郊寫生。其間他也不忘向前人學習,吸收了不少吳冠中、董希文等大師們的繪畫方式。他說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光有西藏元素,還能融合進一些大師們的技巧章法。
雪域江南(自治區(qū)統(tǒng)戰(zhàn)部壁畫稿)2008年21x70cm粉畫 紙本
20世紀80年代的西藏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最好時機,文化藝術也獲得了空前的繁榮。特別是畫家陳丹青于1979年、1980年進藏完成的《西藏組畫》,更是將西藏題材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在藏期間,同樣畫油畫、與陳丹青同齡的阿布時常相伴其寫生、作畫,并學到許多寶貴的作畫經驗。阿布的大學同學奧迪在所購陳丹青《我與西藏組畫》的書里,發(fā)現(xiàn)一張草圖上寫著一句話“小寧、阿布邀我去畫像”,就是那段歲月的一個小印記。
此后,阿布還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展覽,以自己的繪畫作品與其他優(yōu)秀藝術家進行交流、探討,通過這種相互學習、借鑒,使其達到了藝術質量與產量上的高峰期。
阿布把高原大自然當作自己永恒的老師,他說大自然能帶給他振奮與激動,讓他感受到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認識生活的真諦,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阿布作畫喜歡一氣呵成、不事雕琢,構圖處理、色彩運用、筆觸安排都是憑自己感受。
憑著這份執(zhí)著與斐然的成績,讓阿布在2005年獲得了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委托其去北京人民大會堂西藏廳畫布達拉宮的工作任務。這個信息并非阿布親自告訴我,但被我提及,阿布還是笑著說了句:“如今,在西藏廳開會的人都很喜歡在那幅繪有布達拉宮的巨幅屏風前合影?!?/p>
同年6月,他出版了《阿布畫集》。時任美協(xié)主席韓書力先生為其所作序言中寫道:現(xiàn)在重讀阿布的這些散發(fā)著泥土味與草香的作品,我最突出的感受便是旁騖無多地到生活中去,用腦、用筆去記述自己的觀察與思索,這樣的習作或作品,不計篇幅大小和表現(xiàn)技法上的得失,其本身便是具有多方面價值的,也是經得起時間推移與空間變化考驗的。
幾十年的繪畫歷程,阿布獲獎作品頗多,但他最喜歡的一幅卻是2005年完成的油畫作品《晨》。畫面表現(xiàn)了后藏佛教寺院薩迦寺清晨旖旎的風光。
雖然那只是一幅風景寫生,但細細品鑒,卻絕不是簡單的自然再現(xiàn)。為了這幅作品,阿布拍攝了大量的照片,畫了大量的寫生,最后以寫生和創(chuàng)作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作品。畫面上各種色調交替融合、筆調氣韻生動,幾只白鴿輕輕點綴、白塔靜默矗立、清晨的陽光溫婉地灑落在溝壑縱橫的山野……無不襯托出古寺的靜謐與悠遠,頗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的詩詞境界。阿布說之所以喜歡這幅作品,是因為它能以最簡單而自然的方式讓自己的性格、情趣流露其間卻不著痕跡,以至于他一直將其懸掛于家中客廳,有人出高價也不舍得出售。
薩迦晨曦2004年60x73cm油畫 布面
納木錯牧家 2020年 96x70cm 油畫 布面
從2013年退休后,阿布生活得純粹而精神化?;赝^去,雖然他會為自己的繪畫之路已經走了40余年而感慨,但他依然保持了很多最初的習慣。他會堅持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用于畫畫、堅持偶爾自己駕車去郊外寫生?!皫滋觳划嫯嬀蜁茈y受,這件事對我而言已經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阿布始終認為寫生更能貼近真實的人和自然風光,能讓他內心獲得安寧,還能讓他不被紅塵俗事干擾。
關于繪畫中哪個階段最想突破,阿布說了一句很樸實的話:“突破,是一輩子的事?!?/p>
對于要突破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該向當代更前衛(wèi)的藝術靠近?阿布有自己清醒的認識:“我一直走的是傳統(tǒng)繪畫路子,也很看重向優(yōu)秀前輩學習,不讓自己在一個水平上停滯不前。但我所說的突破絕不是為了把自己改變得面目全非,畢竟我的藝術道路是幾十年生活學習積淀而成,不是說轉變就可以立刻轉變成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那樣就不是我阿布的風格了?!彼J為那樣表面化的突破對自己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朝圣者 2020年 60x81cm 油畫 布面
阿布的畫室在他家二樓,里面堆滿了他各個時期的繪畫作品,步入其間,如同閱讀微觀的西藏美術史。既有學生時代的作業(yè),也有創(chuàng)作佳品,還有畫架上那些散發(fā)著調色油味道的半成品,但明顯寫生作品居多,西藏民居、田園風光、普通百姓等都以最真實的面貌從20世紀到現(xiàn)在匯聚到了他的筆端。
羅倫張曾點評阿布的寫生作品:由于技巧的成熟和觀察力的敏銳,寫生畫也可以取得相當完整的藝術效果,也能稱作好的創(chuàng)作。
阿布在2016年又出了一本畫冊,展現(xiàn)了他從1974年到2015年的畫作。這些時間跨度超過40年的作品,正是阿布對自己走過每一步的認真梳理,借此留下生命中每一個讓他珍惜和感動的瞬間,體味在大自然中描摹泥土芳香的喜悅。
阿布說現(xiàn)在很少畫新的創(chuàng)作,他把時間用在了精益求精上:“一些當初滿意的畫現(xiàn)在看并沒有那么好,所以想進一步完善作品,盡量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p>